木林森LED照明行业正在发生变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木林森LED照明行业正在发生变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1张

“我们产线设备每月产500亿颗LED,每台设备的效率对产能都有关键性影响。”近日,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的一个精益样板车间,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少峰丝毫没有受到固晶机等生产设备飞速运转的影响,他向中国工业报记者描绘着制造商的转型镜像。

孙少峰这番话的背景是,他服务的木林森所处的LED照明行业正在发生变革。除了本土传统厂商外,跨国公司、显示厂商等纷纷踏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成为制造商面对的考题。作为一家集LED封装与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光电企业,固晶机、焊线机等装备的利用效率备受关注。为此,木林森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全局设备效率(OEE)分析平台,提高设备效率。

中国工业报记者走访发现,在中国,像木林森这样瞄准数据资源,拥抱信息技术的制造商不在少数,他们正通过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奔向未来,通过抢占智能时代的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

新挑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技术复杂性及相互渗透性不断增加,以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协作为基础的网络化协同创新逐渐取代单个企业完成的独立的链式创新。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也将与产品融合。

以LED照明产品为例。随着智慧城市、物联网概念的推广,智慧照明也成了LED照明性能升级的一个突破口。“未来照明行业将会朝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最终表现形式会朝着智能化、模组化、专业化发展。”孙少峰说。

对于上述新趋势,多数企业虽有准备,但由于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数据使用水平低直接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制约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IDC中国区副总裁、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产品研制的全生命周期中,从设计、仿真、到制造生产和产品服务,其特征是一体化,而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趋势下,这种特点日渐重要。但从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由于一直以来的技术进口和技术模仿,使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和仿真阶段的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缺少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制造业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的互联网化程度越来越高,驱使着制造企业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开始由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化制造。

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在山东和广东两省走访也发现,在数据使用能力方面,很多企业在建立初期,大多是以工厂和车间的建设为基础,所以在制造执行阶段的运营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表现不足。在制造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海量数据,如何有效收集并利用数据,使其作为企业创收的新盈利点,则成为制造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智造”是抓手

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姚茳看来,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抓手。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先进制造工艺融合的智能制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智能化产品,加速企业服务化转型。

武连峰认为,生产效率是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提升生产效率,以智能化的方式制造高质量的产品,是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口。

而企业数据特别是行业专有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需要通过数据治理构建统一数据底座,为生产流程提供有价值的“原料”,根据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数据,指导和改进生产模式,控制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效果。

个性化方面,制造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监控生产全流程,不断收集用户对于产品使用体验的反馈,从而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的产品生产模式。

服务化方面,产品服务化是产品智能化的下一个阶段,引领商业模式的重塑。制造企业普遍由销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型。

互联网的下半场

面对智能制造的浪潮,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称之为互联网的下半场———整个物理世界将数字化,道路、汽车、森林、河流、厂房,甚至一个垃圾桶都会被抽象到数字世界,连到互联网上,实现“物”与“物”交流,“人”与“物”交互。

“这是一场更加深刻的技术变革,一场全新的生产力革命。”胡晓明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阿里云的工业大脑正在帮助木林森、京信通信等众多优秀制造商转型谋变。

姚茳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的基石是数字化转型———利用最新ICT技术实现业务的转型、创新与增长。

根据咨询公司IDC调研,在2017年,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共识,在全球1000家大型企业中,有67%的企业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IDC认为,ICT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平台时代,所谓第三平台,是指以4大支柱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和社交技术为核心的规模化基础设施平台,能够帮助组织管理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支撑决策,灵活获取用户反馈等。同时,基于第三平台之上的6大创新加速,包括物联网、认知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下一代安全、3D打印、增强和虚拟现实,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发展动力。

数字化使能者

在众多数字化技术纷至沓来之际,如何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布局未来发展的重点。企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开放技术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整合数字化技术,也能够融入更多合作伙伴,为企业的产品、生产和业务的智能化、数字化提供创新机会,全方位使能数字化转型。而要成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使能者,需要具备“打造平台、构建生态、赋能客户”的能力。

从制造业形势来看,中国有大量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IT能力,对于此类企业,智能制造的第一步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快速实现初始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对于大型制造企业来说,它们更需要在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生产状态监测、产品质量诊断以及产品增值服务等应用场景下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国智能制造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将长期处于差异化的阶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确定的是,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变成了生存发展的必需。

从全球形势看,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所说,中国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下一代人工智能上,要比发达国家更有优势,一定能够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制造想超越德国和日本制造是有可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71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7
下一篇 2022-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