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社交媒体,都是中心化的产物。传统媒体的中心化很容易理解,采编部门的工作者在信息采集、过滤、呈现的过程中是「把关人」;而社交媒体庞大的用户数据,其实也为平台公司所掌握。随着算法应用的成熟,新闻生产被商业利益干预,用户喜好什么就会看到更多相关新闻推送,容易形成「奶头乐」的悲剧,有损新闻的公共性。
传统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为携带读者流量,向广告主收费,或刊发软文收费。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往往令新闻不够中立、客观、真实,我们很少见到传统媒体或者社交媒体报道股东公司的丑闻。一些有资金实力的公司也通过在媒体长期发布广告,甚至成为媒体的股东,来达到避免负面报道的目的。
有观点认为,区块链去中心化、可追溯的特性为新闻的生产和披露过程增加较为公开的规则,传媒区块链化,足以让新闻的点赞、阅读和互动情况不能为平台公司 *** 纵,或将有效解决上述痛点。
不过,笔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在规避假新闻、重塑新闻客观性等方面作用有限。固然,区块链技术的信仰者所描述的愿景是,将新闻的产生过程按照时序放在链上,并通过共识算法,以投票机制决定内容是否上链,从而淘汰虚假信息提供者。但这样做,最多只能方便人们去查证新闻的源头,无法保证多数人认同的消息就是真消息。即使有通证刺激人们去判别新闻真伪,这一点仍然难以做到。比如在最近发生的基因编辑婴儿等一系列热点事件,发生了众声喧哗的「罗生门」,如果用读者投票来决定事实真假,确实本末倒置了。
信息爆炸难辨良莠
在笔者看来,区块链在传媒业中的应用更多体现在版权保护的层面。首先可以用通证经济来起到激励原创内容创作的方法。现在的社交媒体不缺乏内容,缺乏的是热点事件发生时,精准推送的专家点评。比如中美贸易战新动态一出现,受众期待着中美关系专家对局势的解读,期待宏观经济专家对经济走势的研判,但是传媒中充斥的是会议细节的段子、断章取义的危言耸听。我们可以利用共识算法,令优质内容得到更多披露,优质内容的创作者得到更多的权益。而不是仅凭受众的喜好,就推送大量良莠不齐的同一主题内容给受众,让其沉浸其中不辨真伪。
其次现在的社交媒体「洗稿」现象屡禁不止。常常发生「李鬼」比「李逵」阅读量大、传播广的情况。不仅有损内容创作者的权益,有时还会误导受众。但由于「洗稿」并非简单的抄袭,可能只是借用观点和例子,表达方式也往往有异于原文,识别和索偿非常困难。我们可以将词频、语序等语料库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让「洗稿」者的稿子无法上链,避免「洗稿」问题的发生。
再次,正如人民网区块链业务总监张哲宇所说,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优秀传统媒体形成的严谨的采编体系、迅速的反应能力及媒体人专业的新闻功底,足以让传统媒体成为区块链化媒体的「超级节点」,成为判断新闻信息能否上链的裁判员和控制内容导向是否合规的守门员。
当然,正如报纸、电视、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必须关注并拥抱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媒体一样,现在所有的传媒业也必须关注区块链等新技术,以避免加入区块链技术的更新的媒体到来,对现在所有媒体形态的「降维打击」。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