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检测技术十年之争

空气检测技术十年之争,第1张

  PM2.5监测再曝争议

  这是空气监测行业最新流传的一个“阴谋论”。

  美国大使馆PM2.5监测数据因浓度无法折算成空气质量指数,屡屡“爆表”,正是采取了不同于中国国内主流监测仪器的技术路线——β射线衰减法(以下简称β射线法),中国PM2.5监测被“暗算了”。

  和PM2.5这一专业术语一夜走红一样,“阴谋论”迅速被各大传播渠道复制、放大,PM2.5监测之争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争议焦点在于PM2.5监测仪采用的两种不同技术路线——β射线法和微量震荡天平法(以下简称震荡天平法)。

  目前,PM2.5质量浓度的测量可通过手工称重法(也称标准法,天平称重法)和自动监测仪进行测量,其中自动监测仪的测量原理主要有β射线法、震荡天平法等。

  简单来说,手工称重法是在空气监测中用滤膜收集颗粒物进行称量检验其浓度,震荡天平法用颗粒物重量的变化而引起的震荡频率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β射线法是通过颗粒物对β射线能量的吸收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

  此次争议直指,采用β射线法技术监测数据比震荡天平法的更精确。过去,中国PM2.5监测市场以震荡天平法仪器为主。

  2011年12月14日,环保部召开的“关于贯彻温总理指示精神抓紧筹划PM2.5监测讨论会”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介绍说,监测总站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的研究表明,震荡天平法监测结果较β射线法偏低15%-17%。并称英美两国的研究表明震荡天平法PM2.5分析仪必须增加膜动态测量系统(以下简称FDMS)方可满足等效要求。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时期,2012年1月8日起,环境监测总站先后调集了国内外7家企业9种PM2.5自动监测仪器和4种手工采样监测仪器进行比对试验。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赶考正是为了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同步起草和改进PM2.5相关技术文件,尽快提出我国PM2.5仪器认证技术体系建设方案,出台指导地方采购PM2.5设备的临时指导性文件。

  目前,各方也在密切关注官方推荐的技术路线。

  环保部的这一举动无疑加重了业界的想象。市场预估,中国大型空气监测仪器有百亿市场规模。其中PM2.5监测仪器前期需要的投入将超过20多亿元,每年新增的费用也将超过1个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73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7
下一篇 2022-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