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激光陀螺技术上的进展如何

我国在激光陀螺技术上的进展如何,第1张

近十几年来,激光陀螺取代了机械陀螺位置,占领了高精度市场。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陀螺,先进激光陀螺仪更紧凑、更轻,现已广泛用于军机、民航飞机、船只等设备。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工业门类变得花样繁多,原先的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兵器这些提法慢慢不再有太多意义,现代武器,大多是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物,需要机械,电子,化工,气动,材料等专业协调一致,才能成功,在复杂的海陆空天电多种多样的武器中,有一种基本设备却长期成为军事大国客机的大国的核心设备,这就是陀螺仪

这个红彤彤的宝贝,就是激光陀螺仪,资料

由于现代武器讲究远射程大速度,高过载,所以需要高精度的测量设备,所以全世界都在陀螺仪上下功夫,并开发了多种型号,很少人知道,缺了高精度陀螺仪,中国潜艇就不能下海,轰炸机也不能出海,战斗机也只能在海岸线附近几十公里转悠,近些年,中国海空军大幅挺进大洋,先进陀螺仪的作用居功至伟。

或许有人说,现在不是有 GPS 北斗等卫星导航仪了吗?为何还要开发复杂昂贵的陀螺仪?

原因在于,卫星导航虽然方便,接收机价格便宜,全球方便使用,但是卫星导航也存在很多弱点,最大的弱点在于,卫星在上千公里的高空,发射信号很微弱,容易遭到干扰,而且导航卫星也容易在战时遭到敌人攻击,生存力低下。

而陀螺仪最大的优点就是:抗干扰能力无限,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式可以远距离干扰陀螺仪的工作,而且陀螺仪还可以在地下,水下,封闭空间内使用,毫无问题,这是任何卫星导航仪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也是全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

我国在激光陀螺技术上紧追美国,资料图

传统陀螺仪采用机械转子旋转模式保持定位,这是中国几千年发明的直接延续,不过这种机械陀螺仪存在巨大的不足,这就是重量大,加工复杂,价格过于昂贵,漂移大,精度差,要达到高精度就需要特别大的体积和重量,所以科学家很快就想到了另外的办法,这就是激光陀螺。

近十几年来,激光陀螺取代了机械陀螺位置,占领了高精度市场,先进激光陀螺仪漂移小于 0.01°/ 小时,平均故障间隔超过 60000 小时,比机械陀螺更好,环式激光陀螺的优点是没有移动部件,因而没有摩擦,也就没有内在的漂移,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陀螺,它更为紧凑、更轻,激光陀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军机、民航飞机、船只、空间飞行器等设备。

国防科技大学高伯龙院士,努力 20 余载,成功开发激光陀螺,打破了国际封锁。资料图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研发激光陀螺,从 70 年代开始追赶,最终在 1994 年产品定型,1998 年使用在东风系列d道导d上,这其中最耀眼的是,高伯龙院士一次跨越两代,从 0 开始追击,跳过当时国际成熟的二频机械抖动激光陀螺,直接研发更新一代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新一代陀螺仪精度更高,而且使用动态范围更大,满足了中国多款先进武器之用,包括飞豹战斗机,歼 -10 战斗机等。

经过 50 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激光陀螺技术上已经获得重大进展,并已经在光纤陀螺和微机电陀螺取得重大进展,并开始在各种近程精密制导武器上使用。

来源:互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78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7
下一篇 2022-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