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百家号)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优势丧失,传统的制造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机器人已从“备选”成为“必选”,倒逼中国加速产业发展,成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传统机器人工作于静态、结构化、确定性的无人环境中,以固定时序完成重复性作业,这种机器人的工作特点在于空间相对隔离、与人非接触、预编程或示教再现控制、需要外部安全保障等。随着市场细分、用户定制化生产模式的兴起,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个性化成为新兴制造业的显著特点。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需要与产业工人合作作业的“工友型”、可完成类人的技能作业机器人。
美国在2013年公布的机器人路线图中提出了“RoboTIc Partner”,欧盟在2014年公布的“地平线2020计划”提出了“Co-Worker”,他们均为下一代智能机器人勾画出发展前景。而美国Rethink公司研制的Baxter、德国宇航中心的JusTIn、KUKA-DLR研制的LWR-IV机器人、ABB公司的YuMi等则展示出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原型。
大数据、云存储技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逐步成为物联网的终端和节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工业机器人与网络融合,机器人作为采集分析数据、执行分配任务的核心设备,正在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通过组成复杂性强的生产系统,各种算法可以逐步应用于机器人应用中,使其具有类人的学习能力,多台机器人协同技术使一套生产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虽然去年工业机器人发展遇到瓶颈,但不可否认,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工厂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并成为推动工业4.0的重要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