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设计业现状
中国半导体业正强劲增长,中国的IC设计公司数量也在增长,预计中国IC设计业的营业额将步步提升,IHS iSuppli的高级分析师顾文军2012年1月预计,中国IC设计业要到2015年才会突破100亿美元,中国对IC的需求与IC的本土供应能力目前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IC的竞争到了更高层次
IC设计服务公司芯原(VeriSilicon)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认为,现在公司的整合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出现的 OSO(Original SoluTIon Orchestrator,委托解决方案协调者,是不久前Gartner提出的概念。)比ODM(委托设计)、OEM(委托制造)级别高,主要体现在整合应用和内容。这种整合程度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做的。例如苹果产品成功,体现在应用和内容的丰富,因此硬件可以做得很好,但丰富的内容不容易,因此三星和中国台湾的一些厂商朝上走不太容易。现在Google(谷歌)也在谈内容,收购了Motorola硬件。在中国,如果百度、阿里巴巴向下走也许会很厉害,因为有用户基础。
例如,中国台湾的PC很强,但转向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就出现了些问题,原因是芯片/芯片组很强还不够,还缺少内容。我国的小米手机已经意识到做内容,而不仅仅是手机本身。
本土IC设计能力已处于先进水平
戴伟民认为,中国的start up(初创公司)比台湾数量多,而且设计能力不比台湾差。国内很多设计公司/设计服务公司做40nm、双核的设计没问题。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与IP(知识产权)供应商Synopsys的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潘建岳也同样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的IC设计公司比较有冲劲,当然其最大的基础还是依托于中国的市场。另一原因,平均而言,国内设计公司成立的时间较短,在知识产权(IP)和设计积累方面会少一点,因此大家也更敢于去采用新的工艺。“目前我在亚洲看到的情况是,当一个新工艺出来时候,比如40nm这一波出来时,按照我们的统计,采用40nm的设计公司的个数,中国大陆是走在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前面的,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公司采用先进工艺的数目会比中国台湾地区或韩国多。(注:当然企业的量级不一样,例如三星、台湾联发科技(MTK)等有很多分支部门在同时做。)”可见,中国公司正更积极地采用新的工艺。这从一方面看,就是“中国公司对新技术更加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国内本土设计公司的积累还不太够,就可以借助先进工艺、设计工具和IP的帮助。
IP核供应商ARM公司的中国总裁吴雄昂也由衷地称赞道,在高端处理器设计上,中国的客户走得很快,例如,海思采用 Cortex-A9做8核网络SoC,这对ARM来说都是挑战,不知如何支持海思。但海思做出来的芯片性能很强。另外,创维集团也推出了第一台基于Cortex-A9的Android 3D TV。
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重要
实际上,基于Cortex-A9,很多公司做出了不同的创新,例如HP(惠普)公司2012年上半年计划推出“Redstone”理念服务器,采用了Calxeda公司的4核A9 CPU。2011年底,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宣布,与nVidia、ARM合作超级计算机,也是基于A9处理器;也有一些企业正在把A9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但是,“这不是谁都可以拿A9做出很强的处理器的,而是IP如何用好的问题。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是关键。”
戴伟民也持同样观点:“不一定所有东西都要原创,引进、消化、吸收有时也是很大的创举。像芯原6年前买了DSP核,现在做得非常好。”据悉,芯原6年前购买DSP核之后,一直在升级换代,以满足3G/4G通信产品等的应用需求,从ZSP400系列已升级至ZSP800系列。
在产业链变化和与产业链结合的方面,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优势,拥有广大的人口消费能力,能够定自己的标准。“我认为可以定一些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比纯粹工艺上的突破(难度)要低一些,但能够结合现在的市场、利用现有的工艺做出一些产品出来。”戴伟民说。例如苹果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触摸屏也是别人的,甚至触摸概念别人也做过。
吴雄昂接着分析道,实际上,苹果也没有追求完全颠覆性的创新,只是在打破行业的应用习惯上进行创新。苹果的成功因为其CEO(首席执行官)疯狂,其公司文化容忍他可以这样。不是所有公司(包括美国公司)都允许这样做,这是文化环境的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就是按部就班,只能有常规的创举,不可能有颠覆性的创新。如果在常规环境中期望产生颠覆性,这种期望值就有些太高。
排名变换是行业活跃的标志
在IC业,可以看到一些企业上下沉浮。那么,“一代拳王”如何“王者归来”?代工企业——TSMC(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业务发展副总经理罗镇球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这种上下交替正是行业活跃、新兴企业充满机会的特征。一些企业风云一时,其实,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现象,而是在设计业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只要一个行业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的前两名都没有变化的话,“中国如果还没进入那个行业就别进去了。”如果这个行业前十名总在换,中国也许对那个行业不太熟,中国也该进去。其实,“任何这类市场都是新兴的国家要进去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市场还没有沉淀,要不然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就是不容易沉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