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入股孚能科技,开始储备自己的“战略物资”

奔驰入股孚能科技,开始储备自己的“战略物资”,第1张

特斯拉都快成街车了,BBA还在玩概念电动车

「中国电动车续航都突破500KM了,BBA还在400KM挣扎」

曾经傲娇的德系三巨头,一旦迈入电动车的大宅门,仿佛之前的浑身解数统统失灵,前面被特斯拉牵着鼻子走,后面被中国车企追着屁股打。

如果说各自拥有百年积淀的BBA在造车方面没什么问题,那么现在就是被软件电池绊住了脚。

全球有近三分之二的电动车锂电池在中国生产,而欧洲生产的锂电池只占市场的1%。

所以,德系车纷纷加码中国消费者,不单单是看重消费者口袋里的人民币,更是看重中国得天独厚的资源“池”。

继宝马宁德时代、奥迪示好比亚迪,最近,奔驰也入股孚能科技,开始储备自己的“战略物资”。

我们知道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是电池领域的少林武当,而孚能科技又是什么鬼?

一 电池 要性能还是要安全?

孚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属中美合资企业。

2002年,里斯本技术大学理学博士王瑀在美国硅谷成立了美国Farasis能源公司,获得了美国能源部、国防部、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新能源技术开发奖励20多项,申请技术发明及创造专利30多项。

2009年,王瑀回国创业,创办了孚能科技,将美国FARASIS能源公司新型锰酸锂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主要从事高科技、新能源、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生产,为新型嵌入式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配套。

数据显示,2019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205.6MWh,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中排名第7位,2017年、2018年分别排名第7位和第5位。与市场占比51%的宁德时代相比,占比1.95%的孚能科技体量并不突出。

奔驰入股孚能科技,开始储备自己的“战略物资”,奔驰入股孚能科技,开始储备自己的“战略物资”,第2张

不过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孚能科技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在2017年、2018年连续2年排名均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孚能科技也是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批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

相比较特斯拉的圆柱电池,宝马、蔚来的方形电池,奔驰为什么对软包电池投怀送抱?

其实从奔驰去年发布的首款电动车EQC,就能看出它的选择恐惧症。

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奔驰EQC的电池能量密度与二十款电动车的对比中排名垫底,远远不如比亚迪、吉利等国产品牌,甚至都不如造车新势力的威马。

而诡异的在于,这并不是由于奔驰买不起好电池。事实上,EQC的电池也是来自特斯拉的死党,一线大厂LG,只不过是刻意调低了能量密度。

不同于国内厂商动辄以超高续航为卖点,迄今为止奔驰、奥迪发布的电动车续航里程也都只不过在400KM上下徘徊。

这不是电池技术做不到,而是奔驰、奥迪等传统厂商目前对电池还不是很自信。

比如,电池能量密度的降低,虽然会减少部分的里程数,但会同时大大降低电池自燃的风险。

换言之,奥迪也好、奔驰也罢,背着巨大包袱转型的他们,本身就顶着“传统车企不行”的压力与质疑。

人们对小孩都比较宽容,如果是新兴品牌电池出了问题,人们往往还是以“新人”的眼光来要求。

就像前阵子理想ONE自燃,网上不见批评,反倒都是“理解万岁”,到处都充斥着要给“新人”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所以,相对于平庸,此时的BBA更经不住失败。

倘若BBA的电池出现重大事故,哪怕只有一两个稀有事件,也会进一步加剧公众对BBA电动战略的看衰。

于是在续航和安全之间,奔驰和奥迪都极其谨慎的先选择安全。

先不要出事,后面再慢慢来。

二 车企 抢速度还是打基础?

但软包动力电池的特点恰恰在于,既有超大的能量密度,又能满足安全性。

之前这两者一直是软包动力电池的软肋,近些年虽然科技的不断更新,曾经的症结也终于得到了解决。

另外,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是目前国内整个动力电池业的现状。随着双积分政策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要求的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也逐步提高。

尤其诸多一线电池大厂的产能不足,令奔驰不得不把鸡蛋装到不同的篮子里,特斯拉、奥迪都曾因为LG的锅而下调产量,或延期交付。

因此,奔驰针对电池开启两条双保险。

一方面,奔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势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除了韩国SKI、松下三星等日韩电池供应商之外,戴姆勒新增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进一步优化了其电池供应商体系因此。

如今对孚能科技的入股,更是欲将电池牢牢地攥到自己手里才放心。

这将使戴姆勒有机会在孚能科技的监事会中提名一位代表。

可见,车企们寻求平衡供应链风险,将与优质的电池厂分享机遇。

另一方面,奔驰计划在全球3大洲7座城市共布局9家电池工厂,目前累计投资已超过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9.2亿元)发展新能源产业。

一条自持+一条外包共同组成的两大生命线,旨在共同支撑奔驰未来每年生产50万辆新能汽车的目标。

传统车企虽然在智能化的软件、系统等考点上反应迟钝,但不紧不慢对电池供应链的渗透和把控,则是其对工业精髓的深深理解与远见。

一直就在供应链上舞蹈的传统车企,面对新能源的冲击,最难的不是大象掉头,而是重新构建供应链。

这眼下看来或许是束手束脚的链子,因为供应链每一个环节的营造都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耐心的问题,因此严重依赖供应链的BBA才在电动化的进程中一度缺电。

然而,供应链的本质就是食物链。如果奔驰真的复制了传统汽车工业的成功,粘贴给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未来,那么眼下落后于特斯拉的奔驰,仍有望赢者通“池”。

只不过,不知道奔驰还会不会再那么幸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03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9
下一篇 2022-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