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转型大趋势的不断推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被众多消费者所接受。然而其繁琐耗时的充电问题和对续航能力的担忧,常常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
但是,如果在道路行驶时可以无线充电,再也不用担心续航和充电耗时问题,你会不会心动?
能见从外媒获悉,瑞典交通管理局近日宣布,将在瑞典修建一条动态无线充电道路,能实现车辆在该路上行驶时,边走边充电。
该条路将由以色列Electreon Wireless公司来修建完成,Electreon公司的总部位于以色列拜特柳奈,专注于动态无线电力传输(DWPT)技术研究。该公司的“无线充电”的公路方案,是通过在道路下埋设电磁线圈,并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改造,从而实现无线充电。
然而,这种动态无线电力传输公路的造价非常高昂。据了解,本次瑞典即将建造的这条试点公路长度为1.6公里,位于瑞典哥特兰岛上的维斯比市与维斯比机场之间,主要为电动卡车和公共汽车感应充电,其造价预计超过1250万(约8375万人民币)美元,每公里建造费用约5200多万人民币。
以我们国内高速公路为例,每公里建造费用不到500万人民币,而这条无线充电公路是我国高速建造费用的10倍以上。经常听到有人在形容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时说“相当于一百元人民币一张挨一张的铺满”,那这条无线充电公路就是十张十张的铺满。
如此耗资巨大的项目是谁来买单呢?瑞典交通管理局表示,政府将会为本次修建的动态无线充电道路资助980万美元。
瑞典交通管理局项目经理Jan Pettersson说:“我们相信,电动道路对于减少重型运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能起到很大作用。在我们长期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展示和评估新的电动线路技术解决方案,我们计划在瑞典繁忙的公路网上推广电动线路。”
其实,这并不是瑞典的第一条可以边行驶边充电的公路。
去年,瑞典就宣布已建成这么一条可以边行驶边充电公路,连接着鲁瑟什贝格物流区和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货运站,长度约为2公里,由多条独立的50米路段构成,可以实现全程对经过该条道路的车辆充电。
但这条公路并非无线充电,而是采用接触式的电轨充电,通过把充电的电轨铺设在道路上方,在电动汽车底部安装一个可活动的连接臂,就可以通过道路上的两条电轨将电能传送给来往车辆的电池。这相当于早期的公共电车,只是把电线从高空挪到了路面。
据悉,当车辆通过时,通过车底的连接臂可以自动充电;当车辆偏离轨道时,连接臂会自动断开。这套设备可以直接计算出每辆驶过的电动汽车补充的电能,再把电费记在充电车辆和用户名下。这条道路每公里的建设成本约为100万欧元(约人民币775万元),这比建造城市有轨电车线路的成本要低50倍。
根据目前信息统计,全球第一条无线充电道路是2013年在韩国建成的。
2013年8月,世界上首条无线充电公交车车道在韩国南部城市龟尾市建成,长约15公里。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道路下方铺设电缆,在路面上形成20kHz频率的电磁场,在过往公交车上配备与之兼容的稳压器和逆变器,利用“形磁共振”技术实现充电。
国内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同样发展迅速。早在2012年,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29岁的祝文姬博士和她年轻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了“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项目研究,踏上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供电技术”的探索之路。
经过4年时间的科研试验,2016年初,“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验收完成,祝文姬开发出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工程设计平台,研制了驻停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成功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电动汽车无线供电小型试验车道,打通了电动汽车充电的“最后一米”。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方向,国家电网同样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去年8月,中国电科院牵头承担的公司科技项目“电动汽车路段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暨“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实验路段”通过国网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实验路段”项目依据公司张北示范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规划,攻克了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磁耦合机构、高频电能变换、发射和接收端协调控制、电磁安全防护、车辆改造、路段集成及性能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多磁极窄供电导轨和双相四线圈宽接收端组成的耦合机构和与之适应的大功率高频电能变换装置,开发了多状态运行参数实时监控系统,建成了长180米、融合静止和移动式无线充电的实验路段,包含直道、斜坡、泥泞、颠簸等多种路况场景,实现了自动充电运行。
实验路段移动式无线充电功率为20kW,转化率达80%,磁场强度远低于国际标准27uT,行驶速度可超过60公里每小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无线充电路段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任务书的要求,同意通过验收,这也标志着国内首条百米级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实验路段正式建成投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