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年的时间里,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在中国市场从2007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7亿美元,市场份额由2%增长到了13%,到2019年希望市场份额达到20%,销售额增长10亿美元。”
近几年,微控制器在亚洲市场保持着较好的增长趋势。据介绍,标准级的MCU年复合增长率为8%。这主要由一些新应用推动,如物联网、可穿戴式设备、智能手机和外设、智能楼宇和智能表计、电动汽车机和无人机等。“自2007年起,意法微控制器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27%,高于市场总体增长率。” Marco Cassis称,意法瞄准多个应用领域和各种不同的客户,专注STM32平台增值和差异化,支持大众市场。”
STM32高中低端全面覆盖 多产品线全面出击
据意法半导体集团副总裁微控制器产品部总经理Michel Buffa介绍,2015年,在通用微控制器、安全微控制器和EEPROM存储器三部门的收入中,通用微控制器占了60%的比重,安全微控制器占26%;EEPROM存储器占14%。“这三大业务板块中,在EEPROM方面我们多年来一直是全球第一大厂商,在安全微微控制器领域我们全球排第三,通用微控制器我们从第四位已经上升到第三位,这是在2015年我们做到的非常出色的一件事情。” Michel Buffa称,从IHS 2014年、2015年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厂商都是负增长,但ST现在差不多有11%的增长。
实际上,STM32和中国的爱情故事始于2007年,在这一年的6月11日,STM32 F1正式在北京发布。从2007年至今,MCU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时,MCU在中国市场的应用以家电为核心,8位MCU为主流市场,那时ST在中国的排名和全球排名一样,是第10名。但事情是变化的,我们相信用户一定需要更高性能的MCU去帮助他们实现更多有创新的设计。” 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事业部中国区高级经理曹锦东指出,根据iSuppli的数据,2007年32位MCU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只有28%。
不过,到2010年,32位MCU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8位MCU,从55亿的8位MCU到58亿的32位MCU,这个数字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2010年,32位MCU占据39%的市场份额,到了2015年,已经超过市场一般,达到54%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基于ST宽广的产品线,也基于ST对市场的预计和了解,ST在MCU市场每年的增长也远远高于MCU整体市场的增长。曹锦东举例称,2014年-2015年,整个MCU市场增长在6%-8%之间,而ST MCU的增长达到了50%,这也直接驱动了ST MCU在中国的排名,从2007年第十名上升到2015年的第三名。他透露,ST MCU在中国的业务70%都是来自于32位MCU。 20160511-ST 0420160511-ST 0520160511-ST 06
“2010年以前,我们有8位微控制器,16位微控制器和32位微控制器,但现在32位微控制器是我们主推的一个产品。” Michel Buffa表示,32位微控制器的内核占裸片的面积只有5%-7%,而且价格得到极大降低,兼容性非常高。目前有两个产品系列,即STM32F和STM32L,包括M0、M3、M4、M7。值得一提的是,STM32自2007年起通过工业质量认证,2011-2015年PPM缺陷率呈现不断降低趋势,低于百万分之一。另外,起采用双货源供货战略,覆盖所有STM8和STM32产品。
另据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产品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介绍,目前,STM32有九个产品家族,超过30产品线,有600多个型号,而且有10年产品生命周期。“这些产品是非常有结构性的产品,有超低功耗型、主流型和超高性能型,开发商可以根据他们的设计和需求来选择我们的产品。” Daniel Colonna称,ST未来会推出一个MCU Finder的智能手机应用,用户下载到手机上后可根据内存、速度等参数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非常简单易用。据悉,截至2016年4月28日,STM32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16亿的出货量。
虽然目前ST主推的是32位微控制器,不过其8位微控制器也有着不菲的出货量。ST的低阶8位微控制器包括STM8S主流系列;STM8AF和STM8AL汽车微控制器系列以及STM8L超低功耗系列。Michel Buffa直言,意法半导体每季度的出货量达到约3.5亿片,其中包括约1.5亿片STM32和约1.8亿片STM8。到目前为止,STM8微控制器总出货量达到20亿片。
据Michel Buffa介绍,意法70%的业务都是通过经销商来开展,大中华区85%的业务则都是通过经销商来完成,只有15%的业务是通过其他渠道完成的。
瞄准450亿数量级IoT市场 向下一个15亿出货量冲刺
曹锦东指出,在过去的8年,应用市场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工业设计以及制造类应用已经彻底转化为以IoT为起点的更多有创新的设计。“IoT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预计到2020年整个互联设备数量会达到450亿。以ST目前每秒20颗的出货速度,要花140年才能达到450亿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商机。”他说。
曹锦东称,如果把过去的8年分成两个阶段,2007年-2011年这一阶段更多是传统应用的升级,比如一些汽车音响、电机控制,他们从过去追求更高的效率转向矢量控制,这需要更多更高性能MCU,这期间,STM32追求的方向是以性能为主。2012-2015年以IoT为代表的新应用开始萌芽、爆发,这个市场需要更多低功耗、更高性能的MCU,而且对成本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从2012年到2015年,包括未来,性能、低功耗和成本会是ST关注的三个主流方向。 20160511-ST 13
不过,进入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新的应用领域也会带来新的挑战。曹锦东称,首先,从传统的应用到IoT有很多的跨界应用,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嵌入式控制,还包括传感器、无线传输、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等,最终实现更好的服务。其次,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应用市场,有很多新需求,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三是,对用户来讲,每个用户的要求都不一样,要满足不确定的要求需要更加复杂的算法、定制化的算法。四是当这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就已经来临,甚至为了抢占市场以低成本销售。竞争的三座大山——成本、时间、性能在与IoT相关的很多产业里已是显而易见。此外,IoT的软件架构也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简单的工业控制软件架构,因为除了最简单的底层控制外,还需要数据通讯层,需要简单的 *** 作系统,在 *** 作系统里有多任务调度,包括定位、支付、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另外还要加上无线传输部分。 20160511-ST 14
“面对挑战,我们的策略是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进行联合开发,联合支持、联合推广,最终形成生态系统,帮助客户实现更多的创新设计。”曹锦东表示,今天有30多个合作伙伴出席这个峰会,希望未来在中国推动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ST的生态系统。他坚信,到2019年, MCU市场在中国会从2015年的27亿美元规模上升到37亿美元,ST的市场份额也会从今天的13%上升到20%。
实际上,ST瞄准的并不仅仅是IoT这一应用市场,IoT只是其瞄准的1500亿美元的可服务市场(SAM)的其中一大应用市场。“我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两个应用,这两个应用的重点是代表1500亿美元的可服务市场。一个是智能驾驶,使得车更安全、更环保,而且联网能力更强;另外一个是物联网,它的应用非常广,即使得整个行业更智能、家居更智能、城市更智能。”Marco Cassis如是说。
为了支持智能驾驶和物联网智能服务方面的相关应用,ST并不仅仅生产MCU,其相关产品包括6个方面:汽车的专用IC,分立器件、功率晶体管,MEMS和专用图像传感器,数字ASIC, 通用微控制器、安全微控制器、EEPROM,以及模拟IC、工业IC和功率转换I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