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纳斯达克的舞台后,优信开始暴漏在公众的视野下,IPO半年后,优信市值折损过半,外界一片唱衰,让优信这个头顶纳斯达克光环的企业有些不知所措。
紧急之下,优信选择抓紧淘宝这颗“救命稻草”,使得股价短暂回升。但摆在优信眼前的是:金融业务触碰“天花板”,很难提升;解禁股即将到期,风投机构一旦大规模出售所持股票,势必造成优信股价新一轮暴跌;IPO发行的1.75亿可债转股也将在2019年6月份到期。
这一切对于优信来说,都是一个“钱“字。在疯狂的广告战略下,优信还能坚持多久,资金还是否健康?
盈利模式备受质疑,现金流不到7亿的优信或面临恐慌
北京时间6月27日,优信创始人戴琨在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交易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那一刻,他很激动、也很兴奋,从情怀角度上来说,创业七年, 戴琨带领全体优信人完成了梦想,但从现实角度来看,选择在今年6月上市,恐怕也是迫不得已。
彼时,外界对优信的评价是:资金紧缺,迫不得已选择上市,来解决当前现状;市场竞争还远未结束,优信虽然在国内二手车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但在众多竞争对手的对比之下,谁强谁弱还尚不能分清。
从优信自身来看,2C业务汽车金融贷款服务收入2016、2017年分别为3.1亿元、9.4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8.1%、48.4%。而在2018年的前三个季度,2C业务汽车金融贷款服务收入分别为3.6亿元、3.2亿元、4.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5.3%、47.8%、54.7%。
如此高的金融收入占比也让优信迷失了“二手车企业”的影子,在优信IPO时,多家媒体发文论证优信是打着二手车幌子的金融公司。
而在更早之前,优信递交的招股书中显示,优信2C业务的收入占比为70%,其中金融收入占比80%。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称,从表面上看,金融业务的不断提升,优信似乎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但其实对于优信来说,距离金融业务天花板越来越近,金融业务占比80%,已经是一个极限,优信在偏科严重的前提下,还在持续向前,等于在给自己挖坑,另外,监管如此严格的前提下,优信也面临了很大的风险。
盈利模式的“天花板”对优信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但更为严重的是,优信的现金流还能支撑多久?
从优信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截止2018年9月30日,优信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为6.77亿元。而在此前戴琨曾透露,2018年的广告投入可能会超出原计划的10亿元,达到13亿元。
对于优信来说,如果不能保持账面现金流充足,2019年的广告费用是摆在眼下的一个大问题,而优信在上市之前也一直被扣着“融资+广告”的模式,如此方式让优信积攒来一批用户,但这些用户真的有忠诚度可言吗?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而除了内部的“余额不足”以外,优信在外部也尚存很大危机。
可债转股明年到期,优信如何偿还这笔帐?
优信IPO时,每股发行价为9美元,加上发行可转债,共募集资金4亿美元。
通过优信招股书可以看出,优信通过发行债转股的方式,共计获得1.75亿美元资金。
其中,根据2018年6月9日的可转换债券购买协议,A类普通股的转换价格等于A类普通股首次公开发行价格的109.5%,中国中信银行向优信提供了1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则按照6月12日的可转换债券购买协议,A类普通股的转换价格等于A类普通股首次公开发行价格的108%,向优信提供了7500万美元。
根据协议,优信应该在363天后偿还这笔债务。也就是说,2019年,6月,优信应该将此笔款项支付给中信银行以及工商银行。按照当下的汇率计算,优信需要偿还12亿左右的债务,即使抛开公司内部运营成本以及广告费用来说,优信目前的现金都已不足支撑这笔还款。
解禁股期限将至,资本或给予优信沉痛一击
根据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44号条例(rule 144),最常见的豁免条款是:限制性股票持有时间超过6个月的,在上市90天以后可豁免登记报备而自由交易;但同时需要满足交易量的条件——任意3个月内的交易量不超过总股本的1%和前4周的平均周成交量。
简单的说也就是限制性股票在上市6个月后,既获得了豁免登记,也满足上市时的承诺,之后便可自由交易
以当下未时间节点来开,距离优信解禁期仅剩20余天,而这是否会成为优信的新一轮危机,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