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一直都是热门话题,很多人都会把这两个战略进行比较。那么,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呢?
“工业4.0”最早出现在2011年德国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中国制造2025”在2014年首次被提出时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2015年3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只要一提起“中国制造2025”,很多人都会想到“工业4.0”,认为两者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一些国内专业人士认为两者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相同点:占领世界工业发展先机 提升国家工业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两个战略都是为了面对新一轮的世界竞争,增强国家工业的竞争力,在世界工业发展中占领先机。德国推出高科技战略计划——“工业4.0”,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德国希望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信息物理系统)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成为制造强国。
机床是生产制造中的工业母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对我国机床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而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带动了世界机床行业市场的发展。这两个战略都是对机床行业有利的,在有利政策的带动下,现时段机床行业的低迷终将过去。
不同点:一个由自动化向智能迈进 一个由大向强发展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两个战略是中德两国在不同时代提出来的。德国工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改革,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数控系统技术早已成为德国制造业的标配,德国制造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优秀的代名词,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是全球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头羊。而中国工业还是处于大批量生产阶段,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依靠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有的依靠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数控系统技术也没有完全掌握技术技巧,中国目前只是个制造大国,离制造强国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两个战略定位也是不同的。因为两国在制造业方面所处的阶段不同、生产基础不同以及经济发展也是不同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工业4.0“则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德国是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发展,中国则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
现在的德国工业已经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引领者,德国已经从“工业3.0”阶段一步步走向“工业4.0”阶段,由生产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但对于现在的中国工业,仍然处于“工业2.0”阶段与“工业3.0”阶段之间,积极向生产自动化方向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德国“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还处于“工业2.0”的后期阶段,中国面临着“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业4.0”要示范跟上的处境。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等方面创新及来源保障不够到位,基础相对薄弱,仍然面临着生产质量问题,中国制造业大却不强。制造强国已经经历过这一阶段,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中国目前并不能称为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根据中国国情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与“工业4.0”是不一样。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不能根据“工业4.0”战略来实行措施,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特色。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小编认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虽然有着很多的不同点,但是两者在最终战略目标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意味着两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访华就是最好的证实。我们相信,未来,德国能够成功走向智能化生产之路,而中国也能由大变强,加入制造强国的队伍当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