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德仁,接受专访时表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明年作为应用进入个人手机。”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2年12月27日正式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以来,系统性能表现稳定,定位精度稳步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大大增加。
李德仁院士说:“北斗的导航精度已达到1米左右,可以定位汽车的车道。”
李德仁院士介绍,我国现已发射了16颗北斗卫星,其中有14颗在工作,主要覆盖亚太区域,要全球覆盖需要至少30颗卫星。到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
“北斗系统每天维持的费用就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不用起来,不产生效益,就是巨大的浪费。所以我们要加紧产业开发。”李德仁院士说,“我们一方面要开发北斗民用市场,另一方面,也会向其他国家出售卫星数据来盈利。”
据统计,全球卫星数据市场一年交易额达3000亿美元,而中国参与交易的收益不到1亿。
李德仁院士介绍,目前北斗卫星接收器已经进入市场,放在车上就可以导航,可以做各种测量、勘测,北斗卫星导航的民用开发,正在全国多个城市“破题”。
据介绍。无锡作为交通运输部北斗导航系统民用示范工程的示范城市,今年将在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重型载货汽车及半挂牵引车上首批安装1000台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安装工作已经完成。
李德仁院士表示,国产卫星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细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 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1-2],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1年12月27日起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1A已经结束任务),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3]中国以后生产定位服务设备的产商,都将会提供对GPS和北斗系统的支持,会提高定位的精确度。而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服务功能将收费,这个功能的实用性还有待观察。
系统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北斗导航终端与GPS、“伽利略”和“格洛纳斯”相比,优势在于短信服务和导航结合,增加了通讯功能; 全天候快速定位,极少的通信盲区,精度与GPS相当。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时,用户数量没有限制,且与GPS兼容;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可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自主系统,高强度加密设计,安全、可靠、稳定,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