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usiness Insider 网站报道,2017年,特斯拉及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成功发售Model 3。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后,Model 3售价约为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7万元)。
Model 3一次充电行驶里程超过200英里(322公里)。虽然Model 3用户利用分布范围广泛的特斯拉Supercharger充电站充电需要付费,但为长途驾驶提供了便利。
特斯拉Model3路试照曝光
在销售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8.9万元)的豪华轿车数年,并于2015年推出豪华越野车Model X后,特斯拉终于将推出一款面向普罗大众的车型。
Model 3近40万台的预订量(每台车订金为1000美元,合人民币6891元),当然证明普罗大众还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对于一款汽车预订量来说,这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但Model 3和特斯拉却遭遇一个重要问题——一个之前没有被充分讨论的问题:特斯拉生产Model 3在经济上可行吗?
市场的结构性变化Business Insider表示,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早期阶段,车型由轿车转向越野车和皮卡车。菲亚特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Sergio Marchionne)曾表示这一变化已经在进行中。
其他业界领导人没有准备放弃轿车,但他们尚未决定如何处理小型汽车——价位与Model 3相当的轿车。无可否认的是,通过售价约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8万元)的小型轿车获得可观利润更困难,因此通过使Model 3定价高约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9万元),特斯拉还有一定盈利空间。
但是,通过售价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1万元)的汽车获得丰厚利率仍然是困难的。特斯拉当前产品的利润率是最高的:豪华车和越野车。事实上,特斯拉从这些车型中获得了不错的毛利率——20%-30%。
由于位于内华达州的超级电池工厂投产,电池成本会有所下降,特斯拉将能维持现有利润率,Model 3将给特斯拉带来滚滚财源。
但是,推出Model 3,标志着特斯拉在与其他大多数汽车厂商“背道而驰”。虽然特斯拉计划开发一款被称作Model Y的紧凑型越野车,但Model 3是一款普通四门车。现在,基本上没有汽车厂商像日本和韩国汽车厂商刚进入美国市场上那样,尝试颠覆低端市场。
特斯拉也许是正确的从现代到通用汽车,所有汽车厂商都希望销售更多高利润率的豪华和准豪华汽车,以及皮卡车和大型越野车。更小、更廉价的汽车则有着其他目的:使客户更早地认可自己的品牌,这类汽车还是对抗不断上涨油价的武器,符合更严苛的燃油经济和排放标准。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扬言将制定法规,加大汽车厂商把小型汽车生产迁移到美国之外劳动力成本低的市场的难度,但汽车业新的共识是,为了维持极低的利润率,把制造任务迁到墨西哥是有意义的。
在能生产越野车的情况下,在美国生产紧凑型大众化汽车是不合理的。
特斯拉坚信,通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考虑汽车制造方式,它能扭转这一趋势。特斯拉首席财务官詹森·惠勒(Jason Wheeler)在最近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有助于外界了解这一挑战。
惠勒说,“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成本的持续降低,蕴藏着利润率增长的机遇。我们的供应商对Model 3很激动,为我们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另外,我们的生产效率也在提高,生产汽车的工时在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将致力于持续地改善这一指标。”
有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特斯拉是正确的。它当前车型的毛利率相当高,但也不要幻想会有奇迹式创新,使特斯拉能蔑视汽车生产的经济学规律。
重蹈覆辙?Business Insider称,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在Model 3上犯了与推出Model S相同的错误——在市场上推出一款轿车而非越野车。在Model S问世时,人们可以原谅马斯克及其团队没有发现2010年代初越野车回归的趋势。但Model 3不同于Model S,因为它采用一种灵活的平台,可以支持包括从越野车到皮卡再到赛车在内的各种车型,推出一款轿车的决策是有问题的(虽然近40万名潜在买主并不这么认为)。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特斯拉不是一家普通公司。认为特斯拉将与其他公司遵守同样的规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特斯拉开创了一个基本上只属于它自己的全新市场。2016年特斯拉生产了逾8万辆汽车,并销售一空。
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不意味着特斯拉未来数年无需生产数十万辆汽车,并保持利润率。特斯拉面临背水一战的处境:Model 3必需上市。
如果Model 3利润率非常低,甚至亏损,会对特斯拉产生很大影响。
所幸的是,特斯拉还有Models S和X可以依靠,它们利润率相当丰厚。马斯克的愿景不是成为硅谷精英喜爱的汽车品牌,而是大批量取代燃烧汽油的汽车,并带动其他汽车厂商也生产电动汽车,拯救地球。
特斯拉输不起。它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它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