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要坚持开放合作创新,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准选择合作领域,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强化创新伙伴关系。
据统计,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达2.1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成体系走出国门,大飞机、量子通信、海洋工程装备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里,我国制造业由弱到强、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创新和开放为导向、不断做强产业生态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开创性,总能上演好戏大戏。
世界级创新撑起中国创造
日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一份2018年度最新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在这份排名中,中国(大陆地区)首次进入了世界前20的行列,从去年的第22名升至第17名。根据有关报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中国在这份榜单中的快速攀升,是由该国最高领导层的战略导向决定的,即发展世界级的创新能力,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基础调整经济结构,并依靠创新来保持国家竞争力。”
世界级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实力,也需要加强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两者都很重要,相互促进,不宜偏颇。自主创新和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已经成为驱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两只轮子。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中国商飞的大飞机项目则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自主创新,也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民机产业全球化,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为中国商飞公司聚全球之智、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开展全球协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中国商飞公司基本形成主制造商能力,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实现和产品经营过程,坚持自主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协同高效运行,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管理体系,并构建了“以中国商飞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民用飞机技术创新体系。
据了解,中国商飞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国内47所高校参与型号技术攻关,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商飞攻克了全时全权限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模块集成化的航电软件架构和设计验证技术等108项关键技术,攻克了柔性制孔、大部件自动对接等一系列数字化装配技术,突破了大型客机超临界机翼设计与分析验证、钛合金3D打印、蒙皮镜像铣等核心技术,掌握了5类4级617项专业技术、6744项标准规范,累计申请专利1125项,授权专利610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31项。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也是一个典型案例。沪东中华自主研发成功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舰船全三维设计软件———SPD/SPDM造船设计管理软件系统,在数字样船三维建模、设计与管理、生产信息协同等方面实现了进口替代,在全国2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型、近千个产品上得到推广应用,为国家节约软件引进和维护费用近5亿元,为船舶工业在基础性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发展树立了榜样,确保了信息安全,打破了十余年来国外软件占领我国船舶工业三维设计软件市场的状态,开启了船舶工业三维软件自主创新之路。
通过引进法国GTT公司专利技术,沪东中华在国内第一家完成制作薄膜型LNG船E-80模型舱,获得法国GTT公司和美国、英国、法国、挪威、日本等国际著名船级社的认可证书。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法国GTT公司薄膜型液货舱技术专利和法国大西洋船厂设计建造技术,自主研制绝缘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攻克特殊的超低温(零下163℃)液货围护系统、耐超低温液货驳运系统、特殊的动力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沪东中华于2008年实现了中国首制LNG船成功交付,并于2009年底实现首批广东和福建项目5艘LNG船全部交付,在整个中国LNG产业发展中写下光辉一笔。特别是,沪东中华正在建造的22000箱集装箱船是世界首个以液化天然气为主要动力燃料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该项目的承接,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飞跃。下一步,沪东中华将借助现有优势以LNG船及相关产品为核心,充分发挥LNG船溢出效应,推动LNG产业从LNG船向大型装备、关键设备、材料延伸,从海上向陆上延伸,不断延伸LNG产业,做强LNG产业。
创新是企业最大发展动力我国一批民营企业走在了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自身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列。万向成立于1969年,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表示,万向49年来立足创新,科技创新现在是万向最大的发展动力。
从1998年开始,万向就开始建设以全球资源整合创新-产业链合互动创新-企业全面协同创新三大要素高效集成的“三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
在全球层面,万向打造民营企业全球创新网络平台,以并购和自创相结合,实现外部创新资源内生化。据了解,万向先后收购了美国UAI公司、洛克福特公司、AI公司、舍勒公司等,在此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集成技术能力,实现企业从“加工制造”到基于全球资源整合的“经营制造”转型,从零部件配套向模块化配套再到系统集成配套转型。
在产业层面,万向打造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实施与汽车制造企业协同的模块化工厂战略,与上下游企业联手打造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产业链。目前,万向集团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汽车零部件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先后与美国的LINK、迪凡斯等公司互相开放实验室,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并且已与海汽、上汽通用五菱、江淮等实现同步开发及系统集成供货,并正加大与包括奇瑞在内的汽车制造企业在汽车系统集成技术的同步合作开发。
在企业层面,万向的全面协同创新管理系统通过实现全员创新、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从而全方位构筑起技术核心能力。体系建设初期,企业年开发新产品只有30多项,新产品贡献率只有20%。到2005年,企业年开发新产品、新品种1000多项,新产品贡献率达69%。十多年来,万向有50多只产品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鲁伟鼎表示,万向践行彻彻底底的开放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万向的自主创新实施了“三接轨战略”,即接轨跨国公司,利用跨国公司的科技资源;接轨国际先进技术,建立多点、多层面的技术支持体系;接轨国际主流市场,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开发。目前,万向已形成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创新网络。
万向的创新工程让万向实现了汽车底盘系统集成开发技术、ABS技术、轮毂轴承单元的技术突破,完成了从二级供应商到一级供应商(主机配套)到零级供应商(同步设计)的转型升级,其中,ABS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推动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自主创新。
更富创造性地增强自主创新实力在增强自主创新实力方面,吉利创造性地通过符合国际规则的全球协同,合规合法地推进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彼此做强。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的全球协同正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现在谈不上取得多少成功。李书福所说的吉利全球协同,主要是吉利与沃尔沃的故事,虽然李书福谦虚地称“谈不上取得多少成功”,但不减其创造性。
2010年,吉利与福特公司交割了整个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沃尔沃当年的销量是37万辆,亏损比较多。吉利接管沃尔沃之后,为沃尔沃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帮助沃尔沃恢复其市场竞争能力,在2011年就开始产生了效应,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几乎每年都在增长。
李书福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吉利和沃尔沃高度的协同和配合。吉利在成本控制上有成功经验,帮助沃尔沃降低成本,而沃尔沃帮助吉利提高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两个公司还在共同关注的项目上进行联合研究,尤其是一些基础理论、基础模块的共同研究,这样的话,两个公司就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其中的一个典型是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了CMA架构。“这种基础性的东西完全是一种把理论变成现实、把想象变成实物的过程,我们觉得这是非常自豪的一个成果。”李书福表示,接下来,吉利和沃尔沃还要继续协同,可能还会开发更高水平的基础架构,并且吉利汽车要走向全世界,也会跟沃尔沃有很多协同。
今后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概念、存在形态都将与现在不一样,关键是汽车企业要真正拥有开发、设计和运营能力。目前,吉利每年投入数百亿研发费用,在全球成立了五个设计中心,结合全球时尚元素流行趋势开展原创性设计,并成立了不同的工程中心,负责把设计的想象变成现实。
据了解,吉利目前已经形成了整车正向研发能力,开发了CMA、BMA等平台,在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和所有的电子控制器等方面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自主定义、独立开发研发过程中的工具、体系和流程。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沈子瑜表示,吉利的自主研发能力,让国内汽车研发人才有了真正经历整车核心技术研发的可能,让人才有可能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吉利,并促进吉利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提升自主创新和全球协同能力的同时,吉利正在着力打造产业链同步开发的能力。现在吉利用的零部件体系主要还是韩国、日美、欧洲的体系,中国零部件体系比例不够高。“中国的汽车公司只有具备自主创新和自主设计能力,有了一定规模,才可以带动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李书福表示,“我们现在很耐心地和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进行协同,把他们同步研发的能力提高上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推进全球创新资源内生化,都是一个务实求索、厚积薄发的过程。虽然2010年收购沃尔沃,2012年首次跻身并已经连续7年进入世界500强,但2014年时的吉利仍然是亏损的。不过,2017年吉利汽车总销量124万辆,同比增长63%,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08%;2018年1~6月份,累计销量同比增长已达44%,净利润同比增长达50%以上。2018年吉利更是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第267位,在7年时间里攀升208位。数据的背后,便是厚积薄发。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实力,也需要在自主创新和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协同道路上厚积薄发,为全球制造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