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数据处理和运算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核心—芯片的工艺尺寸越来越小,工作的频率越来越高,目前处理器的核心频率已达Ghz,数字信号更短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也带来更高的谐波分量,数字系统是一个高频高宽带的系统。对于一块组装的PCB,无论是PCB本身,还是上面的封装(Package,Pkg),其几何结构的共振频率也基本落在这一范围。不当的电源供应系统(PDS)设计,将引起结构共振,导致电源品质的恶化,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由于元器件密度的增高,为降低系统功耗,系统普遍采用低电压低摆幅设计,而低电压信号更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这些噪声来源很广,如耦合(coupling)、串扰(Crosstalk)、电磁辐射(EMI)等,但是最大的影响则来自于电源的噪声,特别是同步切换噪声(Simultaneous switching noise,SSN)。
通常整个PDS系统除了包含电路系统外,也包含电源与地平面形成的电磁场系统。下图是一个电源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1 典型的电源传输系统示意图
二、Pkg与PCB系统的测量一般在探讨地d噪声(GBN)时,通常只单纯考虑PCB,且测量其S参数|S21|来表示GBN大小的依据。Port1代表SSN激励源的位置,也即PCB上主动IC的位置,而较小的|S21|代表较好的PDS设计和较小的GBN。然而一般噪声从IC上产生,通过Pkg的电源系统、再通过基板Via和封装上的锡球的连接,到达PCB的电源系统(如图1)。所以不能只单纯考虑PCB或Pkg,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描述GBN在高速数字系统中的行为。
为此,我们设计一个PDS结构(如图2),来代表Pkg安装在PCB上的电源系统。
图2 BGA封装安装在PCB上的结构和截面示意图
使用网络分析仪(HP8510C)结合探针台(Microtechprobe staTIon),量测此结构之S参数,从50Mhz到5Ghz。测量上,使用两个450um-pitch的GS探针,接到Pkg信号层的Powerring和Ground ring上。这个测量结构如图3。
图3 BGA封装安装在PCB上的结构测量示意图
Pkg+PCB结构量测S参数的结果如图4所示,同时我们也做了单一Pkg和PCB的量测结果,通过对比来了解整个PDS系统和单一Pkg和PCB之间的差别。
图4 BGA封装安装在PCB上的量测结果
从图4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考到三种结构的GBN行为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考虑只有单一Pkg时的S参数,在1.3Ghz之前的行为像一个电容,在1.5Ghz后才有共振模态产生;考虑单一PCB,在0.5Ghz后就有共振模态产生,像0.73Ghz(TM01)、0.92Ghz(TM10)、1.17Ghz(TM11),其GBN行为比单一Pkg更糟。最后,考虑Pkg结合PCB,可以看到在1.5Ghz之前,比单一Pkg多了三个共振点,这些噪声共振来自于PCB,通过锡球、Via等耦合到Pkg的电源上,这会使Pkg里的IC受噪声影响更严重,这跟只考虑单一Pkg或PCB时有很大不同。
三、去耦电容对电源噪声的影响对于电源平面噪声传统的抑制方法是使用那个耦合电容,对于去耦电容的使用已有很多研究,但电容大小、位置、以及个数基本还是基于经验法则。
去耦电容的理想位置
为了研究去耦电容位置PDS的影响,我们用上述Pkg+PCB结构,分别在Pkg和PCB上加去耦电容或两者都加上去耦电容,通过量测|S21|来研究去耦电容的理想摆放位置。
图5 去耦电容安装在Pkg和PCB上
如图5所示,我们摆放电容的位置分三种情况,一是在Pkg上加52颗,二是在PCB上加63颗,三是在Pkg和PCB上同时各放置52和63颗,电容值大小为100nF, ESR、ESL分别为0.04ohm、0.63nH。量测结果如图6。
图6 加去耦电容于不同位置的|S21|比较图
首先,把低频到5Ghz分成三个阶段,首先,开始低频到500Mhz左右,不管在Pkg或PCB上加去耦电容,相比没有加电容,都可以大大降低结构阻抗,减少GBN干扰。第二,对于0.5Ghz~2Ghz,在Pkg上和同时在Pkg与PCB上加去耦电容,对噪声抑制效果差不多。可是如果只在PCB上加电容,可以看到在800Mhz附近多了一个共振点,这比没有加电容时更糟。所以我们只在PCB上加电容时要特别注意,可能加上电容后电源噪声更严重。第三,从2Ghz~5Ghz,三种加电容方式与没加电容相比,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此阶段超过了电容本身的共振频率,由于电容ESL的影响,随着频率升高,耦合电容逐渐失去作用,对较高频的噪声失去抑制效果。
去耦电容ESR的影响
在Pkg结合PCB结构上,放置12颗去耦电容,同时改变去耦电容的ESR,模拟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发现,当ESR值越来越大,会将极点铲平,同时零点也被填平,使S21成为较为平坦的曲线。
图7 去耦电容的ESR对|S21|的影响
去耦电容ESL的影响
在Pkg结合PCB结构上,放置12颗去耦电容,同时改变去耦电容的ESL,模拟结果如图8所示。从图中我们发现,ESL越大,共振点振幅越大,且有往低频移动的趋势,对噪声的抑制能力越低。
图8 去耦电容的ESL对|S21|的影响
去耦电容数量的影响
由前面的结果知道,电容放在封装上效果更好,所以对电容数量的探讨,以在Pkg上为主。在前述Pkg+PCB的结构上,Pkg上电容的放置方式如图9,模拟结果如图10。
图9 封装上电容的放置位置
图10 电容数量对|S21|的影响
从测量结果可知,加4和8颗时,在0~200Mhz,能有效压低|S21|,但在400Mhz附近产生新的共振点,而把之后的共振点往高频移动。当加入12~52颗后,同样压低低频|S21|,且把400Mhz附近的共振点大大消减,高频共振点向高频移动,且振幅大为缩减。
随着电容数量增加,对噪声的抑制更好,从4~8颗的300Mhz,提升到1.2Ghz(52颗),所以增加电容数量,有助于对提高电源的噪声抑制能力。
去耦电容容值的影响
在Pkg和PCB的组合结构上,放置不同容值的电容,模拟结果如图11。
对加入100nF和100pF做比较,0~300Mhz间,100n大电容有较好的抑制效果;500~800Mhz,100p小电容有较好的效果;而加100n电容,会跟整个系统结构在400Mz产生共振;当使用100n+100p,200~600Mhz,比单纯使用100n和100p差,而更低频或更高频也没有单一容值好;当使用100n+1n+100p三种容值时,产生了更多共振点,在电子系统中要特别小心,如果电路产生的噪声刚好在共振频率点,则噪声被放大,对信号产生影响或辐射。
所以对电容容值的选择,应根据要抑制的频段来决定,频段决定后根据电容的共振点选择电容,越低的电容ESL和ESR越好。
图11 混合不同容值电容的模拟结果
板层厚度的影响
首先,固定PCB电源与地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7mm,改变Pkg电源层厚度依次为1.6mm、0.8mm、0.4mm、0.15mm,结果如图12所示;当Pkg电源层厚度越来越高,第一个零点向低频移动;从前面结论知道,2Ghz前的噪声来自PCB,从结果来看PCB耦合上来的噪声也变大了,而2Ghz以后主要受封装影响,可以看到|S21|也随厚度而变大,所以Pkg电源平面的厚度对S参数影响是很大的。
图12 不同Pkg电源层厚度对|S21|的影响
接着,我们固定Pkg厚度为0.15mm,分别改变PCB厚度为0.15mm、0.4mm、0.8mm、1.6mm,PCB厚度对S参数的影响结果如图13所示,可以看到PCB电源层厚度对整体趋势影响并不大,只有低频部分少有差异,厚度增加第一个零点小高频移动,高频部分只稍有差异。
图13 不同PCB电源层厚度对|S21|的影响
电容摆放距离的影响
我们知道去耦电容的位置距离噪声源越近越好,因为能减少电容到噪声源之间的电感值,让电容更快的吸收突波,降低噪声,达到稳定电压的作用。同样降低电源层厚度能减小电源平面寄生电感,也能起到相同作用。在模拟上我们改变电容在封装上和测试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7cm和0.2cm,Pkg和PCB电源层厚度分两种情况,第一种Pkg 0.15mm和PCB 0.7mm,第二种情况,Pkg1.6mm和PCB 0.7mm,电容100nF、ESR 0.04ohm、ESL 0.63nH。
图14 电容与测试点的距离
图15 不同电容与测试点的距离|S21|模拟结果
由模拟结果得知,当因为封装结构或绕线问题,不能把电容放置在噪声源附近是,我们可以藉由减低Pkg电源层厚度,减少噪声的影响。
四、结论最后,我们对高速数字电路如何中抑制噪声做一总结。首先,去耦电容的理想位置是放置在Pkg上;ESR增大虽能把极点铲平,但也会导致共振频率深度变浅,电容充放电时间增大,会失去降低电源平面阻抗的功能;电容ESL增大会加快共振点后阻抗上升速度,所以ESL越低越好;电容数量越多越好,电容墙可以提高隔离效果;电容容值的选择,需要根据噪声频段来选择,尽量不要多容值混用,虽然这样能增加噪声抑制的频宽,但也会增加共振点数量,如果噪声刚好落在共振点上,叠加的效果可能会更严重;PCB电源平面厚度对Pkg上的S参数几乎没有影响,但在低频,Pkg上板层厚度却会影响PCB耦合上来的噪声大小,Pkg板层越薄耦合上来的噪声越小;高频部分,主要受封装影响,Pkg板层越薄,|S21|值越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