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渐行渐近 精髓是信息而非设备

工业4.0时代渐行渐近 精髓是信息而非设备,第1张

  工业4.0时代的来临,或许是制造业的趋势,抑或是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之路。

  “工业4.0”概念由德国人提出,指的是在制造领域,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描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对于之前的三次工业革命,人们已经耳熟能详,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工业2.0;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大批量的简单化生产模式为工业3.0。

  据工信部数据,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占全球比重超三分之一。2013年发电设备产量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41%;汽车产量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25%;机床产量95.9万台,占全球比重38%。中国俨然已经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三分之一。因此,由德国提出、美国、日本跟进的工业4.0,有全球制造业再竞争的色彩。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工业4.0在德、美、日成功推广,中国未来依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性价比产品的比较优势将被显著削弱。在中国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信出击全球市场的时刻,工业4.0的概念立刻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

  今年10月,中德两国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明确,双方将在工业4.0方面加强合作,标志着工业从3.0自动化时代向4.0智能化时代迈进的号角已经吹响。

  在近期的一次工博会上,一家企业展示了什么是“工业4.0”。观众可以当场选择“我要一支红色圆珠笔”,“工业4.0”流水线上的一台蓝臂机器人就会从一堆笔中准确地抓取出红色圆珠笔,放进银色托盘内。此时,接到网络指令的自动导航黄色小车就会接过这只托盘,将其自动运送到目的地。

  而充满科幻色彩的,真正工业4.0制造或许不久就会到来:在手机里打开智能汽车工厂的App,从数百种配置中选择一款车型,然后在个性化订单中输入用户自己的个性化要求,约一个月,一辆用工业4.0流水线为你度身设计、制造的特有样式汽车就会送到买家门口,但其价格并不比量产车贵多少。

  精髓是信息而非设备

  “如果认为智能化机床就是工业革命4.0的话,只能说视野太小,在智能化生产模式中,真正的核心是信息的搜集、管理与协作,是智能化的生产,而不是生产设备的智能化。4.0的精髓是信息而非设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造业工程师称。

  有市场人士认为,华中数控、沈阳机床、京山轻机、海得控制等多家公司将直接或间接受益于“工业4.0”,将成为第一批“工业4.0”概念的代表。

  中金公司在今年6月一份名为《买入未来的智能工厂》的行业报告中称:从装备制造业角度出发,智能工厂是由众多的设备、软件、技术等的大集成,其中生产设备是重要载体,我们看好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等新方式连接大量的机器、设备等。在未来的智能化生产时代,传感器处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系统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是自动控制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控制系统及软件则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流程。

  工业4.0概念来袭,作为新材料、新工艺的上游原料,有色产业链中3D打印(个性化打印),石墨烯(超导超薄超硬,智能显像),碳纤维(机器设备轻量化)为兵家必争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470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2
下一篇 2022-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