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芯片投资的5大问题 20位投资大佬分享的芯片投资秘诀

关于芯片投资的5大问题 20位投资大佬分享的芯片投资秘诀,第1张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空白,为什么商业资本始终不看好芯片?芯片投资的难处在哪里?

“现在社会都说投资人是混蛋,都不投芯片企业,使得中国芯片被人卡住脖子,这些议论非常多”。谈到中兴事件和中国的芯片投资,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语气中透着无奈。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对此也深有体会,并透露自己曾经栽过坑,“我们不是不投芯片,之前我们投了好几个都血本无归”。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则感慨“芯片投资的利润相当于卖肥皂”。

2018年4月,美国“重罚中兴”的这记重拳,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是如此被动。“我国高级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高档芯片是第一大进口产品,其次是原油。后者每年要花掉约2000亿美元。”中央第九巡视组副组长季晓南此前曾透露。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空白,为什么商业资本始终不看好芯片?芯片投资的难处在哪里?中兴事件这一警钟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下个阶段我们还有哪些机会?回顾中国二十多年的投资历史,为什么我们诞生了无数家估值超百亿美元的模式创新公司,却少见技术创新型的巨量企业?

针对这些问题,这里有近20位投资大佬和创业者的分享和反思。

为什么商业资本不看好芯片?

肖冰:大量科技创新企业嗷嗷待哺 达晨财智总裁

中国是后发、追赶型社会。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往往都比较短视,恨不得只争朝夕。大家都愿意做立竿见影的事,而不愿做长期积累见效的事。

过去几年,大量的钱投在商业模式创新,但大量科技创新企业嗷嗷待哺,需要钱的时候,机构忽视了对他们的投资。大家希望迅速见效,几个月催肥一个企业,一、两年就上市,但忽视了中国的现状,还有大量科技落后的部分需要弥补。这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卫哲:“钱多、速来、人傻”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

以前有个笑话,A骗子对B骗子说,赶快到我们这儿来,“人傻、钱多、速来”。我觉得中国风投界正好是这几句话倒过来“钱多、速来、人傻”。钱多到什么程度?2017年,中国VC/PE行业光人民币新募集资金就高达1万亿,美元资金是600-700亿美元。

但这个钱是有年限的,短则7-8年,长则10-12年。所以对速度有要求,钱多了就要速来,投资人想速来,创业者也想速来,这肯定会影响投资。

周志雄:中国投资人缺乏耐心 凯旋创投执行合伙人

十年前,中国VC模式抄美国。今天所有涉及到Consumer,涉及到用钱解决问题的,中国都走在前面。美国的发展比中国长几十年,它的整体模式,包括上下游系统已经形成,可以承受相对比较长的发展,投资人的耐心更大。美国的资本市场支持创新技术,有的公司可能连收入都没有就可以上市,但中国是不支持的,这是明显差异。从回报角度来讲,中国完全是靠Consumer起来的,得到了超额回报,投资人自然会往那方面倾斜。

芯片投资难在哪里?

朱啸虎: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我们不是不投芯片,之前投了好几个都血本无归,也算是为中国科技创新贡献了一份力量。中国的芯片技术有几个难点:一是公司大部分是单一产品,从长远看,回报会有问题。因为生命周期短,很快就会下降到平均水平。另外,公司前期投入很大,研发人员、流片(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等需要高成本。但公司往往估值不高,不像腾讯、阿里可以估值四五千亿美元,芯片最成功的可能就是10亿到20亿美元。对VC来说,这种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

周志雄:养人贵、回报低 凯旋创投执行合伙人

投资芯片行业,养专业团队要花很多钱,但回报却是所有类别中倒数几位。现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大,但挑战更大。

章苏阳:资本是逐利的  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

投芯片的问题在哪?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像部分模式创新,这条路没走通可以立马改。第二,绝大部分芯片即使投产成功,基本上也就是平均利润。对VC来讲,可能更喜欢投一些能产生更大需求,能快速把钱收回来的项目。

现在,市场上很多的东西都比芯片更容易产生回报和利润率。只要这一现象依然存在,投芯片的依然还是少,这是一个正常商业公司选择的问题,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这是个现实问题,这一点我觉得无可非议。

杨磊:产业链长,流程复杂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

芯片投资的难处在于产业链很长,流程很复杂。光是一次流片的成本可能就高达几百万美元。另外,还有人力成本,有能力的芯片工程师至少需要五年培养,培养费也是百万美金起步。同时,一个团队做一个芯片至少需要18个月。

陈齐彦:技术很难转化成生产力  DaoCloud联合创始人

芯片是重资产投入,民营企业或国企投资都要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也没有人才集聚效应。所以这些事情的投入很多时候需要国家意志。这个过程难的部分在于,大量社会资源沉淀到国家主导的项目中,但最终技术要转化成生产力,则要靠商业,靠原来的体系建设是有困难的。

“中兴事件”的反思

李丰:芯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

在中国生产的400亿到500亿美元芯片中,外资占80%左右,超过51%的工厂生产的跟进口的一样,只是在国内生产而已,加起来不到3000亿美元,大概两万亿的产值。芯片行业一块钱代表四块钱产业链的价值,即8万亿到10万亿左右的产业链价值。

中国生产的带有芯片的消费电子产品,90%的芯片是进口。高通2016年利润是57亿美元,其中60%是中国贡献。把所有的国家数据加起来意味着,在这个经济周期里,五到十年,我们有十万亿产业链价值和接近1.5亿人的就业岗位,和这条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相关。在这个周期里,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光是经济问题,可能还有社会稳定问题。

刘芹:应积极关注底层科技创新  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

怎样看芯片和底层科技创新?我认为要回到商业本质,积极关注底层科技创新。

以前,中国是以市场换技术,错过了上世纪70年代芯片大发展、90年代PC大发展。2000年,仅仅赶上了互联网模式创新的窗口。但今天中国有机会用市场创造技术,是因为TIming对了。我们人才和资本有机会在同一起跑线,依托中国强大的市场规模创造原创技术。当下,中国投资机会逐步进入深水区。展望未来20年,挑战很大,但机会依然让我们充满信心。

肖水龙:投资技术创新要沉下心  创东方董事长

我觉得确实到了创投界要更关注技术创新的时候。因为核心创新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模式创新这波过去了,但还有更大的技术创新,包括生物、AI,还有芯片行业等。投资还是要沉下心来,LP不理解,但我们要坚守,只有这样才能赚得更多。

杨晓冬:要建立自己的生态  前美国富达投资中国总裁

我认为最近的中兴事件只是贸易摩擦的开始。从现在开始,中兴事件会一个接一个。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生态,希望国家在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能提供(成长的)土壤,同时把钱通过VC给到创业者,而不是大学教授,由VC去发现想改变世界的人。

首先,现在这么多人都在做芯片,有点大跃进的感觉。第二,VC真的不要把这些有理想和想改变世界的人变成所谓的资本家。第三,我目前对投资土壤不太看好,因为大家一窝蜂去干这件事情。

杨立功:五年内将突破芯片上的封锁  花旗集团风险分析部总监

估计大概五年,我们会在某些领域突破芯片上的封锁。其中最大的推动力肯定是来自资本方,还有国家产业基金,这是双方合力的结果。

吴兴坤:中国出现颠覆性芯片还需5年  鲲游光电总裁

有一家上游芯片公司,在中兴事件的那一天股价跌了35%,因为他们是华为、中兴等企业的重要供应商。这家公司创立于2009年,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芯片设计做得很精准,是属于颠覆式,而不是改进式。现在更多的国内芯片属于替代性,替代中下游相对简易的芯片。目前看来,中国至少还需要五年,才能找到颠覆性的,市场能用上的芯片。

于立峰:不能满足于模式创新和短期利益  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

过去30多年,中国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发展中,有很多模式创新的创业或投资。但未来发展一定会从模式创新转变到技术创新。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或是意识到了,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最核心的芯片、传感器等都要从国外进口,但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次限芯事件,要感谢特朗普给中国人敲了警钟。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模式创新和短期利益,要大力投资和发展中国核心技术,建立真正有底层核心技术的项目和产业,对中国未来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朱晴:助推拥有底层技术的好项目   光量资本创始合伙人

真正的底层技术投资是长期的事。中兴事件给我们敲了警钟,没有哪一个群体可以独善其身。我们需要创投机构与整个资本市场共同发力,助推拥有底层技术的好项目。

刘维:短期摩擦,长期合作    百度风投CEO

现在中国的资本投了很多模式创新或“应用创新”,有了这样的带动,中国第一次到了一个时点——有能力在新的体系结构上与美国同台竞争,中国的公司有能力在技术领域与美国的公司争取新标准的制订。再怎样限制中国对美国的投资,美国很多先进的东西还是要卖给中国的应用,否则他也无法利用这一循环加速发展。我想短期摩擦是有的,但长期合作不可避免。

芯片的投资机会在哪?

朱啸虎:人工智能芯片要抢占先机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任何大行业都有周期性,大的新平台起来后,先出来的肯定是做硬件的公司。人工智能芯片方面中国还有机会,芯片投入一旦形成平台,新公司就很难做。因为如果竞争对手靠先机占据市场,把设备成本摊销以后,你就没办法竞争,因为成本曲线远落后于竞争对手,除非靠政府的大量补贴和支持。

杨磊:中国芯片企业要“跨维”竞争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

做出一颗芯片并不难,但是做一颗高性能的芯片非常难,将产品做到95%以上的良率更难。一家芯片公司想要立足,最少需要2000万美元,在2000万美元之下,大家拼的是钱,2000万以上拼的就是各家本事了。

一个创业公司最关键的是创始人,一个对产品没有把握的创始人,是很难将企业带出来的。回顾我们的硬科技投资,我们最开始也犯过迷恋于学院派的错误:技术和真正的产业应用之间的距离非常大。现在我们更喜欢在产业中真正摸打滚过的成建制的团队。

目前,全球芯片行业的现状,一端是高灵活性的英伟达GPU,另一端是低功耗但不够灵活的Google TPU。我认为未来的机会会在两端中间,企业要在其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我的建议是,中国的芯片企业,即使是做同样的市场,最好走和大企业不一样的道路,一定要有一种“跨维”竞争的思路。

吴叶楠:国内半导体公司要突围有两个路径   鼎兴量子合伙人

一是靠强有力的市场终端支持和培育,让它尽早进入良性循环;另一种是进入细分领域,迅速做大做强占领市场。

国内半导体公司要想成长起来,必须要有一些特殊路径,不可能照抄美国公司。在半导体公司的投资中,要寻找技术优秀的团队,给它提供一定市场支持,让它在细分市场里迅速做大做强。有了足够积累后,再开始向国际市场铺开。

李海斐:人工智能上游硬件和软件应用潜力巨大     国科投资董事总经理

人工智能是真正生产力革命的大门,这个大门已经开启。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至少会带来5万亿甚至10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也将带动大量上游硬件和软件应用的发展。比如上游的机器学习芯片,光学的VCSEL芯片,MEMS(微机电系统)等。

王庶民:化合物半导体的未来非常光明 超晶科技首席科学家

集成电路里的摩尔定律终结后,如何再继续发展集成电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找到新材料,比如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英特尔预言,到2030年,化合物半导体将占据整个半导体芯片市场的60%,化合物半导体的未来非常光明。

韩彦:20年内,全球华人人才将回流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

媒体说中国只有模式创新,但我们低估了自己创新的能力。我不觉得中国没有人才。我看到的机会是,中国未来10-20年,全球华人人才会回流。在AI等底层技术上,中国人才在世界中占比很大。

凌代鸿:投资人应多关注芯片领域     旦恩资本创始合伙人

近期全中国都在谈芯片,但投资人应该理性看待。芯片不像2C行业,谁的资本强、执行力强,谁就能一下子冲出来,芯片需要几十年的努力。硬科技的投资,是十年二十年磨一剑,不像2C行业这么性感,“它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不过,像富士康回归A股等表明了政府的信号:中国对硬科技极端渴求。对投资人来说,应该多关注这一领域。

章苏阳:真正的AR芯片能产生中短期高额利润      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

一段时间内投资芯片,除非是真正的AR芯片,比如做一个好的神经网络30层、60层、90层等能够很好地叠加,很多应用软件放进去,装一片芯片就能解决,或许能产生中短期的高额利润。其它东西就算你做出来,也就是平均利润或零利润状态。零利润状态不是真的零利润,而是在芯片领域获得和卖肥皂差不多的利润。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商业投资行为。

对投资者的建议?

肖冰:回归投资本源     达晨财智总裁

各种包着外衣的投资策略,将外衣剥去,内核无非是套利和投机。未来的趋势怎么样,大家也很困惑。市场变化比较快,政策老在变,怎样应对?我觉得还是要回归投资本源,投一些能看到长期价值的东西,做长期的产业研究和研判。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坚持5年、10年,投资回报不会差,不要去追逐短线热点,不要跟着短线的政策走,要保持一颗沉稳的内心看待投资。

我们往往高估了现在,低估了未来。要相信未来,价值的力量就是时间的力量,要相信长期艰苦奋斗的成果,不要相信短期套利的成果,那种成果可能有,但是偶然的,不值得我们学习。

倪泽望:回归初心,坚守价值投资      深创投董事长

现在社会都说投资人是混蛋,你们都不投芯片企业,使得中国的芯片被人卡住脖子。现在全社会都热衷于说去投芯片吧。这样一个迷茫的时代,我觉得要回归初心,思考怎样坚守价值投资,包括芯片也是一样,一定要记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们不可能包打天下。第二,所有技术,尤其是原创技术,不是仅仅靠钱能够做成功,需要各个方面上上下下一起努力。

卫哲:多看高度、深度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

给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建议是多看高度和深度,如果只看广度和速度,一定会有大量的独角兽死尸在不远的将来等着我们。

刘烜:重视换道超车      金风投控常务副总经理

像在这种进口替代的机会里面,一定要考虑产品周期。现在说的集成电路,也有摩尔定律。投资这么多,为什么中国没有出来?我觉得要重视换道超车的逻辑,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张瞰:软件比芯片更让我担忧      触宝科技董事长

中兴事件后,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国产芯片的替代问题,我觉得更不可替代的是软件部分,就是 *** 作系统。如果芯片还能找到替代方案的话,可能Google *** 作系统是没有任何替代方案的。我是做软件和互联网的,从我的角度来看,软件产业被美国公司垄断的层次远超硬件,这更让我担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52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