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布局 传感器产业冀望集群化发展

高端布局 传感器产业冀望集群化发展,第1张

关键词: 传感谷 , 传感器产业 , 传感器 , 上海羿歌

中国工业报记者 司建楠

我国2014年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然而,与巨大市场需求相比,现阶段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左右,国产化缺口巨大。


据上海羿歌所了解,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10月22日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常州)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传感技术及产品已成为制约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此,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加快高端布局,强化政策支撑,促进传感器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相对滞后


据估算,我国2014年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2015年需求量可达约652.9亿只,增长率大于18%,销售额有望突破1300亿元,其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大。但是,国内的传感器产业存在水平偏低、研发实力较弱等问题。


尽管2015年我国传感器销售额将突破1300亿元,但现阶段我国传感器应用绝大部分要依赖国外厂商,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与会专家表示,传感技术及产品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提升传感器产业技术层次和规模化发展。


郭源生说,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对产品技术、产业规模状况缺乏深刻认识和参与能力。国内对传感器带有偏见和片面的认识,往往与集成电路产品、技术、工艺、规模进行对比,缺乏有雄厚实力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资源难于整合。


二是行业自身文化与产业化不相适应。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行业特征,导致行业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偏小。这与国外完全不同。


三是缺乏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等专业人才。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导致行业门槛太低,什么人都能干,缺乏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高端人才,特别是国际化领军人才。同时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使得产业重组和资源整合难于形成。


超前谋篇布局


针对上述问题,郭源生建议,传感器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探索集群化发展路径。具体来看,可以在国内外现有企业、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基础上,结合国内区位优势、政策优势,通过政产学研用服立体化发展和推动,以及国际交流与协作、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形成对接平台;整合国际产品开发、检测等技术,在国内适合地区,打造一个自然环境良好、产业环境优越的双生态产业链,即国际化的传感器产业园——中国“传感谷”。


中国“传感谷”的规划目标是:通过产业集聚,在5年时间内,形成一个聚集有500余家公司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产业优势与品牌特色突出、具有国际化市场对接能力和知名度,全球惟一的国际化传感器产业园区。实现年销售额2000亿元以上。


郭源生迫切建议,需成立国家支持主导下的传感器产业联盟,开展国内外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市场等信息资源的衔接和协调;推进“传感谷”整体规划、设计、实施;促进产业化发展及行业整体能力提升。


会议期间,江苏常州的“中国国际传感谷”正式开谷。据常州高新区光伏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新强介绍,常州高新区希望通过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在常州市打造一个国际化传感器产业高地,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61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