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12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OFweek维科网承办的“OFweek 2019中国智慧医疗产业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在12日下午的“医疗人工智能专场”活动中,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曾安女士带来主题为《人工智能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的报告。
本次演讲主要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其次探讨了当前人工智能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最后讲解并展示了曾安所在团队的主要研究工作。
人工智能引领未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成发展方向
科技进步使人类社会从工业1.0阶段逐步迈向了工业4.0的阶段,这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相互融合,使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同时得到了延伸。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曾安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国的行业现状。她表示,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世界各国的人工智能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人工智能将成为更多国家的战略选择。
曾安指出,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机器学习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研究,通过利用机器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深度学习则是机器学习的追求方向,它源于神经网络,目前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翻译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了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栈式自编码器以及深度置信网络。
人工智能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与成就
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具体情况和诊疗的发展现状,曾安不无遗憾地表示,当前并没有治愈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近几年相关药物的研究也都以失败告终。因此,相关团队对于病症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早期诊断上。现阶段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手段主要有四种,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此外,曾安还向现场嘉宾展示了基于神经影像学的AD(即“阿尔茨海默症”)分类框架。AD的早期诊断流程是基于SPECT 图像数据,再进行图像的预处理、分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利用线性/非线性分类器进行分类,以此得到诊断结果所需的数据。据曾安介绍,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模型主要有五种:基于PCA和SVM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模型、基于SAE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模型、基于DBN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模型、基于2D-CNN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模型以及基于RNN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模型。
最后,曾安还分享了2D-CNN+ensemble模型、2D-CNN+GA+ensemble模型、DeepLearning+GWAS模型以及MRI+PET多模态融合模型等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均已成为成熟的技术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的效率和质量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来源:IT科技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