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CCTV1《机智过人》节目中,人工智能阅片机器人“啄医生”吗?它单挑15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结果,这些来自全国三甲医院、平均阅龄20年、阅片量超过20万张的顶级医生,都被一一挑落马下。“啄医生”对30套肺片精准检测完胜。智慧医疗
AI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顶尖的技术公司都在抢占摊头,国内企业也热火朝天,撸起袖子埋头干。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融资井喷。2017年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元年,在政策、资本、创业者的狂热助推下,人工智能不断在金融、医疗、零售、教育、安防等领域多点开疆破土,最终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增长。
人工智能+医疗,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主要有五个发展方向:
第一,医疗机器人。一是可穿戴型机器人,能够读取人体神经信号,也称为“智能外骨骼”;二是,能够承担手术或医疗保健功能的机器人。做得最好的当属IntuiTIveSurgical公司与IBM、麻省理工学院和Heartport公司联手开发的“达芬奇机器人”,2015年5月,让它走红网络的缝合葡萄皮视频还历历在目。国内也有部分初创公司在做这部分工作。
第二,智能药械研发,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零氪科技在这个领域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第三,智能诊疗,即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诊疗应用,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这是百洋智能科技的沃森医生所擅长的。
第四,智能影像识别,即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上的应用。80%的医疗数据是非结构化的,藏在海量的病史和影像里。清洗数据,提高可读性,提高读片准确率,提高影像科医生工作效率,都是迫不及待并且容易达到的。零氪科技、健培科技、推想科技都在这一块发力。
第五,智能健康管理,即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健康管理的具体场景中。目前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精神健康、在线问诊、健康干预以及基于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微泰医疗主攻新型胰岛素泵,碳云智能开发的平台涵盖营养、运动、美容三大板块,思派科技从事肿瘤领域的数据业务。
整个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从以上梳理大致可以看出,我国医疗AI的创业公司则往往选择在应用层扎堆,如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和药物研发等。因为这些领域转化周期短、变现能力强、门槛相对低、对成长有利。
而基础算法和计算平台、海量的数据来源还有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的基础技术等属于行业头部,壁垒较高,往往需要较长期的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不是一般公司能玩的起的,所以科技巨头才偏爱底层布局。
来源:朗锐智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