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与苹果的专利战,是决定创新存亡之战

高通与苹果的专利战,是决定创新存亡之战,第1张

从今年1月苹果在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向高通发起的专利诉讼,到4月高通发起反诉,并将苹果四家主要代工厂一起告上法庭,双方的专利战愈演愈烈。如果说年初苹果“率先行动”战略意味更浓,那么近期的高通的反诉则开启了“刺刀见红”模式。

“商业博弈”为何走到“生死存亡”?

在讨论双方专利战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下必要的背景信息。年初苹果的行动,源于苹果想逃避为其产品所使用的高通专利技术支付授权费,简单来说苹果认为高通收取了“过度”的专利费用。而高通则认为正是因为其专利的帮助才有了苹果今天众多成功的产品、功能。表面上双方各执一词,其实却暗潮汹涌。

而在近期的高通反诉中,焦点再次转移。由于苹果不仅在纠纷没有解决前拒绝支付相关专利费用,还拒绝向其代工制造商继续支付许可费(并且苹果涉嫌唆使代工制造商停止支付专利许可费),由此高通发起反诉。

众所周知,在专利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没有人会主动放手,更何况是苹果与高通。从苹果角度来看,年初的诉讼矛头直指高通,无论是公关手段还是整体策略都成功占据一定上风。对于高通而言,苹果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也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对手。

直到今年4月高通突然发起反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看到4月高通的反诉中的核心点是苹果不仅自己拒绝支付专利费用,还唆使4家代工厂停止支付专利许可费。对于高通来说,苹果的专利战显然已经“过界”,由此可能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也将十分严重。于是高通发起反击不仅顺理成章,也是势在必行。

事件发展到这个阶段,想必很多人已经看明白,高调的苹果和低调的高通能够将专利战打到“刺刀见红”并非无风起浪,表面上的专利费用之争下暗藏着更多我们看不到的利害关系。对于苹果起诉我们可以认为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而对于高通的反诉,在我们看来,不仅是高通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任何一家企业面临这样的挑衅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去伪存真:从大量的报道中显现的红色行业警报

从双方两度交手上来看,苹果的策略不但聪明而且阴险。除了诉讼和控告之外,其公关手段到目前为止也非常有效。我们注意到,相当一部分的科技记者从一开始,似乎就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套用了对苹果有利的新闻稿。再加上多年来苹果有效的品牌营销及出色的产品营销,也使其普遍受到偏袒,所以最终大家看到的报道多是非常片面的。这些报道通过筛选对其有利的结论、选择性地忽视充满矛盾的地方而偏向了苹果,这对韬光养晦的高通来说实在不算友好。

例如:当我们看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将对高通提出反垄断指控作为证明高通是过错方的“证据”时,率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是这一指控缺乏后续证据支持。首先,这项控诉似乎不太能站得住脚,联邦贸易委员会并不能在法庭上证明其大部分指控(如果有的话)。其次,在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MaureenOhlhausen提出的异议声明中,她简明扼要地指出在联邦贸易委员会这一站不住脚的指控中存在关键破绽。我们强烈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她的这份声明。第三,只是基于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交的指控就推定高通“有罪”,这显然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论据明显漏洞百出的前提下。

以下援引Ohlhausen委员的声明:

“我并不是因为委员会反对我的投票、批准诉讼而撰写了这份异议声明。异议声明政策反映了几项原则,即它维护该机构所承担使命的完整性、认可理性的思维可以和而不同,也支持那些为消费者利益而提起诉讼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工作人员。我罕有地提笔写下这份声明,是为了能够避免让他人觉得我不认可这项指控的责任原理。我不会轻易背离那几项原则”。

“然而,在委员会以2对1的票数通过起诉高通的决定时,我所面临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形势:一项基于不完善法律理论(包括独立的第五节)的执法诉讼缺乏经济考量和证据支持,而且这一法律理论还是在新总统上任前夕提交并刚刚颁布的。这个执法诉讼将逐渐削弱美国在亚洲和全球对知识产权的捍卫。这些极端的情形迫使我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

苹果利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控来支撑其对高通起诉这一行为的正当性,也未免太懒了。任何愿意稍微花点时间浏览一下这位Ohlhausen委员异议声明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此外,苹果在2017年1月21日发表的对高通的诉讼声明,应该让包括记者在内的、那些了解高通为何捍卫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行业各方带来一些警示。尤其是“多年来,高通公司不公平地坚持对与其无关的技术收取专利使用费”这句话。

事实上并非如此。多年来,高通公司一直本着公平原则,基于那些真正由它们带入市场的技术收取专利使用费。如果有谁在这个问题上颠倒是非,那简直太荒谬了。比如说“苹果创新的独特功能(例如TouchID、高级显示屏和摄像头等)越多,高通毫无理由收取的费用就越多、苹果资助这些创新的成本也就越来越昂贵。”

抽丝剥茧地来看:首先,苹果“独特的功能(例如TouchID、高级显示屏和摄像头)”确实非常出色,但是这些功能较之于高通签署的知识产权使用协议并无实质意义(如果没有高通的这些知识产权,iPhone根本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正常运行——充其量是个MP3---无论它有多少独特功能)。高通并未向苹果收取其自主创新和独特功能部分的费用,而是向其代工制造商收取许可使用高通创新技术部分的专利费。如果没有高通的这些创新技术,iPhone和它那些独特的功能从一开始就不会存在。这是有很大差别的。

其次,“高通毫无理由地收取更多费用”这一说法更是荒谬,因为高通的知识产权就像苹果的知识产权一样,是正当有效的:高通有明确的“理由”向授权制造商收费,实在无法想象,这世界上还有谁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一些记者和科技行业的权威人士未能意识到苹果主要观点的错误前提而感到困惑。虽然我们鼓励自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这其实很难,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如此仔细地推敲着思考问题。在文章付印之前,只需多花几分钟时间来进行一些核实,就应该能看出这个争议中最明显的缺陷,即使是那些最迫不及待发新闻的记者也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对我们来说,对这项争议的细节看得越透,就越觉得它看上去像一个标准的“敲诈勒索”。

把视线放得更长远:如果巨头们能够如此轻易地让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变得一文不值,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必须都领会到一个更核心的问题——这场斗争其实并不是单独针对高通。当然,虽然现在是针对高通,但从长远来看,它事关我们是否能坐视拥有足够权势的公司侵蚀其竞争对手和其它厂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乃至 *** 控整个体系,无需在公平市场竞争中获得出色表现就能随意地把竞争对手排挤出去。

正如Futurum公司首席分析师DanielNewman所指出的:“如果企业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单方面决定某份合同的价值、创新技术的价值、研发的价值、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那么用什么来激励那些新兴的、积极进取的企业对研发进行大量投入呢?”在苹果和Qualcomm的官司之上,这才是这场争议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也是为何理性讨论这场争议如此重要。

事实上,那些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发展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公司理应有权保护其投资。苹果曾多次表示,出于一系列正当理由,他们有必要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严格保护。这种理念适用于所有公司,不单是苹果。史蒂夫·乔布斯本人就在HTC试图免费使用苹果知识产权时提到这一点,而苹果现在似乎正试图免费使用高通的知识产权。

当时乔布斯是这么说的:“我们要么坐视竞争对手盗取我们获得的专利发明,要么就做点儿什么。我们决定对其采取行动。我们认为竞争是有益的,然而竞争对手应开发自己的原创技术,而不是盗取我们的。”

乔布斯这段话以及其背后的道理现在同样掷地有声。尽管具有讽刺意味,但是我们还应尤其小心,因为不容忽视的是,本案仍有可能成为一项新的法律先例。

在没有做功课、不确保自己是否任人摆布地去相信不全面又可疑的故事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集体地、被动地站在反对高通的一边,那么本案的结果不仅会让科技界走上寡头垄断的道路,也会让我们很快进入无人创新的尴尬境地。如果是这样,我们只能眼睁睁地告别当前整个行业快速创新的繁荣,尤其是与无线网络、移动和物联网相关的创新技术。

与此同时,我觉得有一句话也值得所有人思考:在得出任何结论之前都要对你读到的内容进行核实。其中的利害关系比我们所看见的要多得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28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