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什么

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什么,第1张

当今,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了。

不过这就足够了吗,在实际项目实施中,不同的城市行业领域、各政府委办局依然从自身的系统标准出发搭建数字化系统。虽然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共享,但从应用角度来看导致的系统建设结果还是分散和碎片化的,尽管它们背后都有云或大数据的标签。

如何从根源上规避重复造轮子、重复建系统的弊端?“数字平台”、“数字中台”等理念的出现开始带来了智慧城市发展模型上的显著变化。

软通智慧,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耕耘智慧城市领域十余年,在其看来智慧城市的下一阶段发展将由数字中台驱动。如何去理解?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软通智慧首席技术官杨旭青接受了智会社的采访,对这一全新的智慧城市模型进行了解读。

数字中台——智慧城市发展新驱动力

何为中台?业内虽没有标准统一的概念定义,但基本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将复杂多样的前台系统中的公共、通用业务和技术能力下沉到中台层,以赋予前台更高的灵活度和更强的能力支撑,最终改善业务响应能力。

放到智慧城市领域来说,有了统一的中台,也就意味着传统上数据打通的问题迎刃而解,基于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的统筹和统一的业务服务、技术能力支撑,从而更容易使能智慧业务的创新

基于此,软通智慧发布了数字化智能中台,杨旭青将它形容为智慧城市领域的基座。这个基座内融入了城市的模型库、算法库,以及城市系统间数据调用的接口等等。基于对城市数据模型的深入了解,软通智慧将这个偏应用型的基座开放给环保、水务、平安城市等不同领域的开发人员,从而灵活高效搭建出智慧业务系统,并具备统一的数据规范。

并且,作为华为战略合作伙伴、华为云同舟共济型合作伙伴,软通智慧还结合华为ROMA与华为数字平台打造更强大的全生态数字中台。华为ROMA与数字平台通过整合各种新ICT技术,打通各类数据,把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云、大数据、物联网、时空信息云平台、视频和指挥调度等)通用能力统筹起来,向上支持应用快速开发、灵活部署;软通智慧数字化智能中台则利用数字平台与ROMA的统筹与开放能力进行应用整合和调配,通过定义数据的流转方式,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构建城市云的智能中枢

“华为数字平台和ROMA偏重于数据的连通与集成,提供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硬基座,软通智慧数字化智能中台则提供了数据融合与应用整合的软基座;华为提供了偏向于通用性技术领域的基座,软通智慧则提供了城市领域专用型的基座。同时,软通智慧数字化智能中台又成为了华为数字平台在智慧城市领域Marketplace的重要一部分。”杨旭青表示。

基于城市孪生的“云+智”

那么具体来说,如何将“中台”这一理念在智慧城市领域落地?软通智慧提出了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及理念,数字孪生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映射,通过将人、车、物、空间等城市数据全域覆盖,形成可视、可控、可管的数字孪生城市。

软通智慧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以City CIM为核心,基于GIS、BIM、IoT等构造一体化数据融合云平台,通过多维数据融合、映射,最终形成数据图形化、设备互联、数据共享,实现精准映射。基于对物理城市的精准映射,城市管理者更容易进行城市仿真、事件的预警干预等,进而指引和优化城市的规划、管理、改善市民服务。

杨旭青举例说道,假如一个城市在遇到老人走失或暴雨内涝等事件时,通常会利用城市运营管理中心(IOC)进行事件的监测与分析研判,而这背后提供预案调整、数据分析等决策支撑的正是基于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数字孪生城市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整个数字孪生城市解决方案中,数字化智能中台形成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统一分析和构建城市信息模型的基础能力

此外,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需依托以云、管、端为主要构成的技术生态体系,为此,软通智慧对云管端战略进行了升级。杨旭青指出,软通智慧把云管端的云定义为“云+智”所以,在云战略板块成立了新的软通智云,定位以“城市云智能中枢”为核心,搭建创新型业务中台和开放型技术中台,构造基于城市孪生的云+智平台

软通智慧、软通智云、软通智造形成了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的三大支柱,软通智慧专注在应用层,软通智云专注在平台层,软通智造则专注在城市感知的端侧,三者协同将云管端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乘鲲鹏云之翼,打造城市产业推进器

当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产业链来说还有一个显著的机遇或变化,这就是新型计算力的迭代,它是智慧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底座。在杨旭青看来,随着我国自主可控进程的加快,对于以城市为主体开展的智慧工程建设必然要求IT一系列化升级改造。

软通智慧参与《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作为最紧密的合作伙伴,软通智慧是华为鲲鹏生态的坚定拥护者。据介绍,在共同推进“鲲鹏凌云生态计划”中,目前软通智慧iSmart智慧城市使能平台、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平台、自有数字中台2.0已迁移到华为鲲鹏云上,智慧文旅大数据分析平台、公共安全综合治理平台、园区云以及更多的现有生态也正在通过鲲鹏认证,为鲲鹏体系加码。

杨旭青表示,软通智慧将基于自身优势不断地将智慧城市应用能力建设到鲲鹏体系上,融合鲲鹏生态,以建立基于鲲鹏云自主可控合作及技术服务中心为突破,通过推动试点城市落地,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鲲鹏产业合作发展。

全力拥抱鲲鹏体系,并基于鲲鹏计算体系提供咨询、迁移、适配、运营等服务,杨旭青强调,“与华为的合作有助于我们的业务和对城市的贡献变得更大,软通智慧希望携手华为共创鲲鹏生态,并打造成为城市产业推进器。”

乘鲲鹏云之翼,以鲲鹏为代表的新计算力正在迸发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力!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3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