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链共识创新平台Bystack介绍

比原链共识创新平台Bystack介绍,第1张

从PoW到BBFT,从单一主链到“一主多侧”,创立两年多的比原链在探索商用的道路上模式愈加清晰。

5月17日,比原链发布BaaS平台Bystack,继在比原链主链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友好型的Tensority PoW共识算法之后,在侧链上独创性提出一种分层BFT一致性算法——BBFT共识算法。此举意义不凡,标志着为比原链迎接大规模商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Bystack是主侧链一体的BaaS平台,打通了比原生态的上下游,寄托了比原链团队对商用的巨大期待。在链节点5月22日举行的AMA上,比原链CTO朗豫回复社区成员时表示,“ Bystack是比原今年,乃至后续20年的拳头产品 ” 。

共识算法是区块链的根基,那么比原链创立的BBFT共识算法究竟有哪些特点,何以支撑比原链未来20年的发展宏伟蓝图呢?巴比特独家对Bystack共识算法负责人王炜进行了访谈,为你揭开其神秘面纱。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供参考:

巴比特:Bystack被比原链开发团队寄予厚望,独创性的提出了BBFT共识方案,能简要为我们介绍下它的特点吗?

王炜:BBFT主要有两个特点

①多层结构,会根据网络进行分层。传统的BFT是单层结构,只有一个领导节点和若干处于同等地位的共识节点,你可以理解成一个组织中有一个领导和若干员工。BBFT的创新之处在于大领导下面还有小领导,如果领导出问题,不至于对网络产生较大影响,相当于弱化了领导的作用。而且由于是多层结构,可以把网络通信分流再组合,优化网络通信的延时和数量。传统的PBFT的通信复杂度是指数级的,难以扩展,网络里面随着节点数的暴涨,整个网络延迟会很严重。我们通过分层和加密签名的聚合,对整个网络结构进行有效的组合以后,可以保证通信的复杂度是线性增长,而不是指数级的增长。这样的话,网络的扩展性就会好很多。

②可配置性。我们工程其实分三个模块,一个是底层的共识的算法,第二个是怎么去划分网络,第三个是怎么去聚合签名。其中,网络划分和签名的聚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你可以使用不同的网络分层的算法和签名聚合算法来跟共识层的算法进行搭配。然后根据你具体的用户的场景,选用不同的合理的方案。

巴比特:Bystack的共识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王炜:相当于是两步走,先把所有节点做一个DPoS,然后再把DPoS出来的节点放到BBFT里去做共识。归根到底是为了可扩展性,把整个通信复杂度降低。因为我们还是在整个BFT框架里,在其他方面跟BFT不会有太大区别。

你把这些共识算法单独的模块拿出来看可能没什么,但是你把它组合起来可能就是一种别人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产品,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组合的过程。每个技术都是现成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整体运转起来。创新可以只抓住一个点去创新,我们其实是整个面的创新,对比原链整个生态的创新,其中用了很多成熟的技术,然后把它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构建整个生态。

巴比特:比原链公链主打PoW共识算法,随后在侧链上推出了BBFT共识算法,你是怎么看不同算法的选型

王炜:“单一公链单一算法”的这种模式其实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用户场景实在太多了,一条公链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所以Bystack现在提出了“一主链多侧链”模型,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场景。每条侧链对应某个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的方案场景里面,用户关心的是性能。就像买火车票,公链上可能每秒钟可能买一张火车票,侧链上每秒钟可以买几十万张火车票。

比原链公链底层采用的PoW共识算法,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作为系统的账本使用。Bystack侧链上用的是BFT共识算法,提升了效率,可以进行大量的交易,它的TPS可以达到10万。两种算法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巴比特:从PoW、PoS、DPoS、PBFT等涌现了很多共识算法,你怎么看各种创新性算法?

王炜:区块链创新,涉及到密码学和分布式系统,而且创新还要保证安全性,一旦发现安全漏洞的话,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让链上资产归零。像Schnor签名算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直到今年5月份才被BCH使用。

所以说,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验证,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商用的产品,最适合的方法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更利于快速迭代。每种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做的是要博取众长,最终的目的是要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巴比特:Bystack共识算法理论上看起来不错,实施起来面临哪些问题呢?

王炜:Bystack集合了很多创新性技术和方案,有着完善的理论框架支撑。不过,实现起来肯定会有难度。比如怎样有效对网络进行划分,在分布式系统里就是一个单独的课题。在具体实践上我们会不断融合新技术,对于客观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技术团队有信心和能力不断突破,给用户提供完美的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5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