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汽车格局问题浅析

中国未来汽车格局问题浅析,第1张

最近,关于中国未来汽车格局的话题很热,宝马控股华晨宝马消息披露,成为中国放开汽车合资股比第一“受益者”,引发了一些人担忧:中国汽车的好日子是否到头了,未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将主导汽车产业的发展。日前,戴姆勒吉利联合宣布,旗下金融公司与吉利集团合资成立出行服务公司,又在舆论场“炸开了锅”,特别是联想到今年初吉利入股戴姆勒成为第一大股东,有人猜测戴姆勒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和北汽的合作发生了态度的转变?

说实在的,这样的讨论都非常敏感。如果我们用传统思维去分析解读,结果一定令当事的中方尴尬。事实上,从目前舆论的反应看,无法接受的情绪占了上风。但是,情绪的表达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是否需要换一种全新的思维去看今天的变化,从而在新的变动中掌握主动,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视角转换很有必要。

要打开心结。这其实是一个格局观的问题。从全球的范围看,世界汽车的格局一直在变。远的不说,记得2000年时,时任通用汽车董事长史密斯就跟我说到了那时的世界汽车格局,我事后专门写了文章,转述了他说的“6+3”格局,后来大家一直在引用。而实际上,这个格局早已不存在了,我去年还写文章说到了,如果还以当年史密斯的衡量标准来看,中国的上汽等汽车集团绝对名列其中。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也可以看出,上汽、东风、北汽、一汽、广汽包括吉利都上榜了,甚至还排在了一些传统德国汽车集团的前列了。很显然,这样的格局也肯定不真实,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的格局是个变数。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形势上,心态的敏感和纠结在变化的世界汽车面前一定会表现出来。

要顺势而变主动而为。必须看到,当前世界汽车特别是中国汽车的变化已经不可逆转,新经济、新技术、新的发展理念让我们别无选择。中国汽车的合资合作已从过去在话语权上衡量利益,转变为更纯粹的市场交易行为。放开合资股比,合资成了简单的生意和买卖了。宝马控股华晨宝马只是中国汽车变局的开始,相信接下来,大众、奔驰、通用、丰田包括韩国现代起亚都会这么干,谁都不会“免俗”,但这并不等于原来合资的中方只有无奈出让利益的份了。不说别的,就说外方控股后,它一定会将中国的合资企业真心当成其面向全球的生产制造基地,而这正是几十年合资我们一直在争取的东西。宝马此次宣布控股的同时就明确表示两点:一是未来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二是将全新的iX3车型放在中国生产供给全球。很显然,未来谈合资的利益,取决于算账方式的不同。它不仅考验格局观,还要有新智慧。

但我更想说另一种新思维。说格局还是希望中国汽车能够融入世界,进而能发挥中国汽车的作用。从世界汽车100多年的传统历史来看,应该说中国汽车的机会不大。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切入点。当前,世界汽车正处于大变革中,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共享经济等改变了传统世界。新的汽车概念、新的汽车消费观念、新的互联网时代下技术的演变,对所有汽车企业都是一个挑战,而且这些挑战靠传统汽车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应对。它不再是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水平的问题,而是线上线下如何结合的全新技术领域的课题了。从这个角度说,当前大家对特斯拉包括国内一些新汽车企业的认识可能看浅了,大都还停留在传统汽车的思路上看问题。因为我们不懂互联网,所以很难想象互联网人眼里的汽车是什么样。这句话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许今天听他们讲汽车可能感觉上是“拧巴”的,但完全有可能让他们搞出一个全新的“东西”来,而且当这个“东西”出来时,传统汽车已经发现自己完全落后了,我相信,奔驰已经感受到这一点了。与吉利合作探索新的出行方式只是其中的一个动作,它同时也和中国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宝马在华签署新的合资合作协议时,宝马全球董事长就说他重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在数字化经济、技术等领域在全球领先,宝马一定要加强与它们的合作。一系列的举措已经证明奔驰、宝马比现在我们看到的舆论场上的讨论和猜测多得多、高得多、远得多。奔驰与吉利此次合作包括宝马在中国的策略变化,应该可以让中国汽车如何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

这个世界汽车变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你同不同意,愿不愿意。我们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说了算。承认这个事实,我们并不丢人。与其怨天尤人、纠结争论,不如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9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