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Pre5G如何勾画5G蓝图

技术创新的Pre5G如何勾画5G蓝图,第1张

  随着移动宽带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全连接、提升上千倍容量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充满了期待。然而,5G从需求定义到关键技术路线都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认为商用将在2020年以后。2014年6月,中兴通讯无线CTO向际鹰博士在荷兰召开的全球5G技术峰会上首次提出Pre5G概念,首次把5G技术提前到了4G时代。

  其实Pre5G是客户需求驱动出来的概念,中兴只不过作了一些抽象而已。首先,客户普遍反映,5G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年,为什么没人能说得清楚到底什么叫 5G?有很多人试图定义5G,但一直没有一个权威定义。其次,5G至少要到2020年以后才会陆续商用,大部分客户第一反应是“还有6年,与我无关,先让别人研究去吧”。

  当中兴提出“Pre5G概念后”,意外地发现,可以不用立刻拿出“准确的5G定义”了。而且,由于Pre5G可以基于4G终端使用,所以就不再是2020年以后,而可能是2015年、2016年的事了,因此很多客户立刻产生强烈的兴趣。

  简单地说,Pre5G包含4个要素:(1)即然与5G有关,那么它一定是采用5G的技术。(2)带给用户远远高于4G,接近于5G的用户体验。例如成倍的吞吐率提升,成倍的延迟降低等等。(3)时间点远远早于2020年。(4)可以基于现有空口,甚至直接采用4G的老终端。

  有的客户质疑说,5G还没定义,如何定义Pre5G?5G虽然从标准角度确实没有定义,但从需求和关键技术方面,已经被很好地定义了,至少某些技术已经被公认为5G 技术了。所以基于这些公认的5G技术以及5G需求,我们定义Pre5G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根据Pre5G的上述特征,可以较为清楚地定义Pre5G和 4G+、5G之间的区别。Pre5G的性能明显超出4G+标准的定义,但又不需要依赖5G的标准定义,仅基于标准的4G即可实现。因此,即使标准中不出现 Pre5G的阶段,也会在实现层面上出现一个介于4G+和5G之间的Pre5G阶段。

  目前,中兴通讯已经在Pre5G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相关Massive MIMO(大规模多天线)、UDN(超密集网络)技术已经具备商用能力,这客观上得益于中兴通讯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对4G和5G的深入理解。

  所以,中兴通讯虽然是业界第一家明确提出Pre5G技术定义和践行Pre5G商用化的公司,但Pre5G这个概念是客户需求驱动出来的。

  Massive MIMO

  2014年11月,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完成了全球首个TD-LTE 3D/Massive MIMO基站的预商用测试。该测试由中国移动研究院发起和组织,采用中兴最新研制的64端口128天线3D/Massive MIMO的基带射频一体化室外型基站。本次测试重点验证了3D/Massive MIMO对高层楼宇的全面深度覆盖能力。在现网中,普通的8天线垂直方向波束固定且垂直覆盖角度较小,使得高层深度覆盖差、高层干扰大、终端接收SINR 和吞吐率低,导致高层用户体验差,这已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一大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23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