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对我们影响太大了,胜负关乎我们在美国的整个市场。”近日,谈起被中国很多企业视为“洪水猛兽”的这一美国贸易壁垒时,全球通讯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副部长文明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感叹。
因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法规得名的“337调查”,几乎所有涉此调查的案件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中兴通讯自2011年至今已遭遇7起“337调查”,是国内遭遇相同案件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其中中兴通讯胜诉5起,对方主动撤诉2起。
像中兴通讯这样的行业龙头,多年专注研发积累的关键技术及核心专利等,可以无惧该贸易壁垒。然而对国内不少企业来讲,在涉及保护知识产权时,他们并没有行业巨头的底气。
从整体上看,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但也有存在的问题,要么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少,要么申请的国内专利含金量低,像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等具有含金量的国际专利数量,在中国2015年超过100万件庞大的专利申请总量上仅占了4%左右。
此外中国专利的利用水平也堪忧,大量专利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加上对专利的保护力度不够,专利申请人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含金量总体不高专利是知识产权中的一大板块。国内专利主要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近年来,中国专利数量急剧增长。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万件,几乎占全球总量的4成。同时中国专利申请增幅高达18.7%。
数量虽多,但专利总体含金量被诟病。深圳一位高新技术企业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专利有时流于形式化,他身边有些朋友企业的专利就是拼凑的:“大公司有内部团队专门负责专利事宜,中小企业没有这么多精力和资金,只能委托专利代理公司。他们大多是走形式,你给钱,他就想法帮你申请上专利,实用性不高。”
事实上,很多专利代理公司是“黑户”。深圳市知识产权联合会网站上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1月30日,在全国各地工商局共注册有28967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但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有专利代理资质的代理机构为1496家,仅占5.16%。
专利含金量不高的原因,也在于申请人的目的复杂。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对于个人而言,有专利在手,方便在某些一线城市落户,一项专利可能会加几十分,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加分也最高;也有利于评职称拿项目。
对于企业而言,有专利在手,有助于抬升企业身价、获得政府补贴。上述企业主介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硬性指标,必须得有一两项发明专利。政府对企业资助时,发明专利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所有类型的专利,政府都会有所补贴。国家也可能会拨款给你做研发,我们曾申请过政府的50万元无偿创业资助。”
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专利在企业融资时也是实力的象征。深圳市普罗医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创新官黄汉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去年凭借2个重要的发明专利从银行获得500万元贷款。
“专利也代表了技术实力,能够在产品销售时获得市场信任。此外专利也可以赋予企业申请省市级课题的资质,这一点很容易招揽人才。课题一旦成功,人才的行业地位会提高。”黄汉年补充道。从毕业到现在,黄汉年已申请个人4项发明专利,其中1个已授权发证,另外5个实用新型专利也得到授权了。这能令他在深圳走某些流程比如申请职称时,可以走快速绿色通道。
侵权成本低虽然申请专利好处多,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踊跃欲试。
黄汉年所在的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5年他们生产的子宫肌瘤无创医疗设备在拿到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市场准入证2年后终于开始量化生产。目前,他们已有4个授权的发明专利了。这个数量对于企业来说不算少,但对于一家经历了12年研发沉淀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并不算多。
“我们前面十几年专注研发,不敢去申请。” 黄汉年说,“同行的大公司会‘嗅’到你的方案和设计。如果其他公司抄袭了,除非你密切关注,不然即使他们的产品进入市场了你也很难察觉。有些核心技术一般也看不出来,两瓶不同牌子的矿泉水,你从瓶外是看不出来区别的。”
事实上,他们还未就特别核心的技术申请专利:“一旦申请,就要对公众公开专利内容,有些竞争对手可能会模仿,这会对我们造成致命打击。”
黄汉年举例:“假如炒盘青菜的配方是5毫升油和2克盐,在申请专利时就要公开油是花生油还是菜籽油,盐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虽然在量上可以公开一个范围,比如说油写成2毫升~10毫升,盐是1克~3克,但是整体配方还是要公开。这样‘嗅觉灵敏’的同行就会快速地抄袭。”
为什么会有抄袭?一个原因是侵权取证难。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深圳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安盾网总裁艾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的法律规定,主张权利的一方负有举证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但取证不容易。”
即便取证成功,能得到的赔付金额也远远达不到起诉方的预期值。艾勇介绍,国内法院判决金额很低,一般是三五万元以下,而在国外动辄几百万美元。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曾在2014年表示,对所有已公开的专利权案件判决书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专利权案件的平均判赔额只有8万元。
侵权成本低,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侵权案例增长快速。艾勇说,近几年专利侵权案件数量增长特别快,几年前以商标和版权为主,现在以专利为主。“因为打击力度大,假冒、盗版的案件数量下降很多,但是新产品绕不过专利,门槛较高,企业要么自己获得授权,要么去侵权。”
为防止侵权泛滥,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力度在加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于去年11月公布,提出要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探索建立对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并由侵权人承担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就在去年12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认定,被告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原告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发明专利,判决被告恒宝公司赔偿原告握奇公司经济损失4900万元,以及合理支出律师费100万元。这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以来作出的最高金额判决。这个案子被业界视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侵权官司树立了一个标杆,也让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对专利保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另外,国务院于上月底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规划首次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工作中就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到2020年,知识产权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建成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强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显著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充分显现,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大幅提升。
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中国专利的利用率不高,不少专利申请完后就束之高阁,不能为市场所用,也被不少人吐槽。
专利的申请者一般为高校和企业等。以高校为例,资金受限、科研与产业对接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科研人员积极性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有媒体报道称我国高校虽然拥有大量专利,但其平均转化率不足10%,欧美日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在30%以上;也有观点称中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甚至远低于10%,欧美日发达国家则在50%左右。
无论如何,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一位政府所属的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单位的成果转化不到5%吧。原因在于即便转化,收益也落不到自己头上,没有积极性。”另外他透露,高校和国有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的动力较弱,一些科研人员无非就是想发篇论文,评上职称就行。
不过,这一状况正在改变。去年5月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这样的重要论述让不少地方都关注到成果转化、体制创新和人才发展环境三个最关键的科创体制改革问题。
随后,作为中国科创重镇的深圳率先推出落实科创体制改革精神的地方细则。根据这一新政策,深圳明确,政府所属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将下放到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也将提高到70%以上。
虽然从全国范围看,企业的专利转化率不高,但在民营企业占多数的深圳,表现可圈可点。
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负责人之一的黄远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深圳高校和科研单位数量不多, 90%以上是企业在申请专利,不过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与国企或科研体系的企业不同,这些民营企业充分享受市场竞争,专利成果转化率因而也高很多。
黄远辉说:“深圳企业的专利转化率是多少,我们没有做统计,不好说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从专利应用的情况来看,确实比较高。”
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华为、中兴、腾讯等众多行业巨头集聚于此。这些企业的授权专利量庞大,并凭借领先的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在专利转化上,深圳市知识产权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跃希望企业能够携手,相互促进彼此的专利应用。王跃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她希望看到的状况是,“你的创新,我给你付费,然后我在你的发明基础上,又有新的发明,然后你使用,你再给我付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这才是积极的方向。”
应建立联盟反贸易壁垒中国企业获得的海外专利数量在总体专利中占比也较低。
2016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总干事弗朗西斯·高瑞(Francis Gurry)在发布上述报告时称, 2015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达到101万项,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正在推动亚洲引领全球的创新增长。不过中国收到的101万项专利申请中,大部分为申请国内专利,只有约4.2万项是更具含金量的海外专利。
海外专利主要包括PCT国际专利,以及一些向单一国家申请的专利等。
黄远辉解释:“PCT国际专利是一种协议,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向专利主管国递交国际专利申请,然后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这样能省下向多个国家同时申请专利花费的精力。这是广撒网的模式,适合目标市场多样化的企业。而向单一国家申请专利适合目标市场比较单一的企业,综合费用也要便宜一些。”
不过,申请PCT国际专利难度大,技术上要求有一定创新,一般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审批下来。中小企业申请起来有点难度,目前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有一半是来自华为、中信、比亚迪、腾讯等大企业。黄远辉表示。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从深圳市知识产权局拿到的最新数据,2016年1~11月份,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达17841件,同比增长52.4%,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8.7%,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
这些国际专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攻克贸易壁垒的利器。就拿令很多中国企业闻之色变的美国“337调查”来说,中国企业的应对能力正在大幅提升。
根据有关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启动“337调查”后一年内作出裁决,如果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了第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发布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令。这也意味着涉案产品将彻底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
美国“337调查”被频繁地应用于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摩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去年7月表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近年来发起的“337调查”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1/3以上的案件针对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2016年上半年,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1起“337调查”,案件数量超过2015年全年案件数量的总和。
对于龙头企业中兴通讯来说,这其中的感受可谓最深。“虽然这7起调查最终没有影响我们在美国的市场,不过如果败诉,就意味着我们将失去这个市场。”文明慨叹,通过海外知识产权胜诉这一例子,充分说明在目前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知识产权实力已经成为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门票。截至去年6月,中兴通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6年排在全球前三,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此成绩的企业。
不过,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337调查”依然是个难关。业内估计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胜诉率不足40%。文明解释,许多美国公司之所以都选择“337调查”,也是因为该调查申请较容易,调查诉讼周期长,导致诉讼费用畸高,可以最大程度上拖垮竞争对手。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笔高昂的费用显然不堪重负。由于“337调查”一般会对同一个行业的多家公司同时起诉,文明建议,鉴于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弱势,对国际竞争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和国际巨头之间还存在差异,中小企业可以组成应诉联盟,分摊成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