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1张

当大家都在谈物联网IoT)的时候,物联网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成熟;当大家转而关注5G的时候,物联网反而似从叛逆少年逐渐蜕变成了大叔,更沉稳,也更值得期待。

物联网最初是由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于1995年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用一根别在衣服上的「电子别针」感知来访者的位置,控制室内的照明和温度,控制电话、音响、电视等家电设备。可见,最初的物联网的概念强调的是互联、控制。

如果仅从功能上而言,比尔·盖茨在24年前提出的概念,今天基本已经能够实现,只不过是将「电子别针」这枚作为中控设备的小巧的别针换成了体型更大的智能设备,诸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当下的智能手机在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后,进入物联网时代,得以成为物联网的控制中心(更多人称之为“入口级设备”),并初步实现了物联网的设备互联、集中控制。

IoT的第一任CP:AI

然而,近年来,具体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工业等产业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是出现了诸多问题。

厂商及用户最先发现的是,在设备实现连通后,没有用户实际需要的信息和功能的加入,本质上而言,意义并不大。

以智能家居为例,当用户能够将家中十几件,甚至几十件家用电器及其他设备联网后,如果所有设备都需要等待用户指令才能进行工作的话,反而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这种情况下,用户只是会在对单个设备进行控制时,才会用到相应技术,显然无法发挥IoT的实际价值。

这里,技术研发人员想到了经典的自动控制理论,当然,在当下时代,已经有一个相对于自动控制理论更“高级”的技术:人工智能(AI)。包括早年间在象棋上战胜人类的IBM的深兰,近年来在围棋上战胜人类的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AlphaGo,再到如今的智能语音、智能视觉技术的产品化应用,人工智能中的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及相应模型已经走向落地,在几波智能硬件风潮后,也终于开始应用到行业、应用到场景中。

当IoT配上AI后,智能家居中的各类设备也得以拥有灵魂,各类设备在初始AI模型搭建完成后已经可以提供场景化控制能力,包括设定回家模式、离家模式等场景;同时,理论上,拥有自学习能力的AI模型也让用户能够自主定制,以及通过搜集用户日常场景数据,自主优化AI模型。

这是当下智能家居方案的卖点,是各大厂商这一阶段的目标,也是当下AI和IoT这对CP在实际场景中目前的价值所在。

当然,不只是智能家居,各个行业都有类似的转变和升级,也就有了现在的AI+行业,更准确地讲,应该是AIoT+行业。

IoT的第二任CP:5G

如果说AI是IoT的第一任CP,是IoT的纵向结盟,那么,5G就是IoT的第二任CP,或者说是AIoT的CP,是IoT的横向结盟。

其实,在IoT时代,呼声更高的是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包括中兴、华为深度参与的NB-IoT,阿里、腾讯先后布局的LoRa,此类网络由于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的特点得以被认可。

然而,随着十年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进程,2020年将迎来5G元年,此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抢先布局。值得注意的是,5G定义的三类分支技术正对应IoT三类不同场景应用:

eMBB(增强移动宽带):能够实现10Gbps的传输速率,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VR/AR等身临其境的业务体验;

mMTC (海量机器类通信):以每平方公里百万设备连接技术,支撑智慧城市、智能楼宇为代表的海量设备接入与互联;

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凭借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技术优势,深入到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并大大提升行业运营效率。

由此可见,4G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满足了智能手机对移动网络高速率的要求;5G作为IoT的第二任CP,很有可能再次推动物联网迎来又一个高潮。

集齐IoT两任CP后,如何真正跨入IoT时代

2019年作为5G预商用的一年,同时也是AI赋能行业,推动行业落地的关键一年。然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关于5G、AI、IoT三者如何结合仍有诸多难题。具体在这一年,还有哪些技术问题是诸多厂商真正跨入IoT时代的阻碍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700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