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主动式PFC相比被动式PFC好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被动式PFC与主动式PFC之间差异,看看为什么主动式PFC电源能够成为今天的主流,今天主动式PFC已经成为主流和高端电源的标配。
PC电源为什么需要配置PFC电路?
目前电路负载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其一为电阻型负载,这种负载在采用交流输入时,其电压与电流的波形都将呈现正弦曲线且相位相同,换句话说电压和电流都会在同一时刻逆转极性,能量一直为正向移动;另外一种则是电抗型负载,这种负载在采用交流输入时虽然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同样为正弦曲线,但两个波形之间存在相位差,这样就无法保证电压与电流在每一个时刻都是相同的极性,在极性相反的周期内,能量是反向移动。
由于电压与电流波形之间存在相位差,因此会有反向能量即无效功率的产生
当然这两种都是理想状态下的负载,在实际应用中其实是电阻性负载与电抗型负载的混合,极少存在单一型负载的情况,因此在任意时刻的负载中会有两种不同方向的能量,其中只有正向能量是有价值的,我们将其称为有效功率,反向能量则称为无效功率,而两者的综合就是视在功率了。
为了体现电器设备对能量的利用率,我们就需要用到功率因数(Power Factor),即我们PC电源评测中常提到的PF值,这是一个有效功率除以视在功率所得出来的比值。而功率因数校正即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的用作就是提升PF值,它可以起到减少脉冲电流谐波分量、降低EMI电磁干扰、降低谐波失真度等作用,从是实现降低电网污染、使功率因数趋向于1的效果。
目前PC电源中有分为被动式PFC和主动式PFC,前者常见于低端电源产品或者是一些比较老旧的产品中,一般来说可以将电源的功率因数控制在0.7到0.8的范围,但一般不会超过0.8;后者则是目前主流和高端电源的标配,它可以将电源的功率因数控制在0.9甚至更高的水平,部分高端产的功率因数甚至可以无限接近于1。
什么是被动式PFC?
被动式PFC曾经是PC电源上的主流,现在虽然已经退出主流市场,但由于相对低廉的成本,因此其仍然活跃在额定功率400W以下的入门级电源产品中。被动式PFC电源的PF值大多在0.7到0.8左右,但甚少能有超过0.8的水平,毕竟要在被动式PFC电源上做到PF值0.8以上,从成本来说足以做主动式PFC电源,后者的PF值可以轻松达到0.9的水平。
被动式PFC电路中的PFC电感,图片源自游戏悍将80+ S400电源
常见于PC电源中的被动式PFC是电感补偿式,其通过减少交流输入的基波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差来提高功率因数,特点是在高压滤波电容附近有一个PFC电感,这个电感由多块硅钢片外部缠绕铜线而成,体积大、重量高,为了保证其安装稳固,现在不少被动式PFC电源会把PFC电感固定在外壳,再通过导线连接到主PCB上。
电感补偿式的被动式PFC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是其电感的体积和重量都会随着电源额定功率的提升而增加,因此被动式PFC基本上不会用在额定功率比较高的电源产品中。另外由于被动式PFC电源往往有着比较高的重量,因此在玩家群体里产生了一种“电源越重品质越好”的判断方法,这个判断法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现在基本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但仍然被不少刚入门的玩家奉为信条。
这款达硕角斗士430电源的PFC电感其实是假的,你看出来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这样的判断法,在被动式PFC电源仍是主流的年代,有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会采用假的PFC电感,这些电感在表面上和真品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可能只有硅钢片而没有铜线绕圈,甚至只是灌装水泥冒充的,以增加电源的重量。因此“电源越重品质越好”的判断方法就算有些参考意义,但显然不会是绝对的判断标准。
采用假PFC的电源,其PF值只有0.5到0.6的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