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差关系,现在慕尼黑时间3点就爬了起来,今天聊聊电源人的跨界思维。拿破仑说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老代的理解,当时的战争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火器时代,特别是火炮的大规模应用。一个战争,除了步兵的排兵布阵,骑兵的快速冲击,更重要的是火炮在第三维度的狂风乱炸。要做好一个好的士兵,除了要站好自己的岗,还要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这大致是小而言之,大而化之的道理。
今年充电桩行业有一个大家讨论很热的话题,就是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计划重点转向的清单公布,几百家充电桩企业只有两家公司入选,一个是南瑞集团申请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与互联互通技术,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安全可控、能源互联、开放互通的智能充电网研究与应用示范。这两个公司分别获得了2500万的重点专项资金的支持,充电桩行业南瑞集团投入了很大的研发资源,一直作为国家标准的支撑和实施单位,国家队的地位取得国家资金支持当然没话讲。特锐德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入选很多人都很感意外,老代在10月30日深入青岛调查,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作为一般的充电桩企业,请一些在电源行业呆了很久的资深电力电子专家,老代有很多原来的同事分别在不同的充电桩公司担任技术领头人的角色,把户外柜的配电和防护技术,加上电子电子变换技术和系统监控和通信技术,就可以做成一个完美的充电桩。而特锐德的布局,从人才的结构来讲,除了在电子电子资深专家茹永刚外,还有从原来IBM、微软等IT公司过来的大数据专家、云平台专家、电池专家和电气专家团队。这些跨专业的团队,从不同的维度解决客户的痛点,并且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
其实,电源人在面对系统解决方案时,相对比较被动。多年积累下来的电源变换技术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只是一个环节,功率密度和一个点的效率差别,对于最终的客户的体验相对比较有限。下图是特锐德的整体充电生态:
举个例子,根据武汉市大巴车的在各个时段的充电数据分时分析,优化客户的充电习惯,可以帮助客户在充同样的电量的前提下,把原来每度电8毛多的电费,控制在5毛多。这是利用了电价在不同时间的收费标准,灵活实时的调配充电,将客户的实际电费降低20%以上,这种突破,要从电源本身的技术来解决,基本是无解的,因为现在的功率变化技术,已经做到了95%-97%左右的水平,未来几百年,提升的空间也就几个点而已,电源人要解决的只是不断的降低成本,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而已。
前天在展台和智胜新老板余可壮在聊天时,也谈到不同类型的电容之间的相互替代历史,当电解电容出现技术瓶颈时,就出现了固态电容和薄膜电容对电解电容的替代,而在电解电容出现解决了高低温工作等难题后又重新替代薄膜电容等例子。除了各个类型的电容相互迭代,电容和电池之间的相互迭代也不容忽视,例如风机变桨系统的储能单元,现网大量的铅酸电池由于高低温特性和寿命原因,近几年不断的被成本更高,但是TCO更低的超级电容替代也是行业的趋势。
昨天巨磁公司总经理陈全到了展台,也聊到跨界打劫的例子,巨磁通过和上游客户深入了解规格和需求,用一体化的传感技术,把互感器及后面的一堆检测电路整合成一个新的芯片,在光伏行业大量替换了互感器固有的市场。在传统采用采样电阻的电路中,采用芯片集成方案,代替传统的采样电阻+隔离运放电流取样电路、互感器电流采样,在整个行业向工业物联网和传感智能化的大趋势推动下,巨磁的创新技术iShunt™等创新技术使得磁电传感,特别是电流传感器应用既高度集成易用,同时实现高功率密度化,也实现传感器高速软件化。做互感器或者采样电阻的公司,如果没有升维思维,不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应对的策略和相应的技术方案来应对,只有束手就擒的命运。
在电源行业,铁塔户外电源柜也是将传统的户外机柜+通信电源+空调制冷等三个产品集成,带来产业形态的巨变。在光伏行业,自从有了逆变升压一体化方案,把逆变器和箱变厂从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原来这事两个单独的设备,后来为了节省投资、把两个设备装在一个集装箱里;这样逆变器厂和箱变厂都可以投标了,从伙伴到对手。在电视电源行业,LCD电源和屏上自带的inverter本来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基于成本的压力,LCD电源厂家把LCD电源板+Inverter集成为二合一电源LIPS(LCD Intergrated Power Supply),把主电路的24V电源直接省掉,LIPS的直流输出直接接PFC后的400V高压,不仅帮助客户节省了成本和器件,而且转换效率和能效也高了很多,着这场跨界打劫中,所有的inverter厂家彻底出局。
就拿现在老代在酒店桌上用的转换器:交流插座和两个USD接口,等于完成了过去一个转换器和两个充电器的功能,同时旁边的绿色按钮,是一个锁定开关,改变了过去多用转换器插头来回晃动的痛点。插座厂和电源厂在这个细分领域相互交叉竞争。
各种跨界打劫,也是比比皆是,真正革自己命的,常常不是自己的对手,而是外来的野蛮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