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贝尔奖的揭晓到彭博社“中国间谍芯片”事件,每一天似乎都极其充实,既然是最后一天,那TechSugar小编今天就上点轻松的“菜”。给大伙说点关于计算机历史中几个有意思的故事。
早期计算工具
将历史的篇章翻到公元前10世纪的周朝,我国就已经有了一种叫做“算筹”的计算工具,《前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可知“算筹”是由竹木制成的若干根长短相等的小圆棍组成。南北朝祖冲之就是利用算筹把圆周率计算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间。算筹这一计算工具在我国至少使用了2000多年。
珠算的记载就要追述到东汉末年(190年前后),徐岳的《数术记遗》有记载。到了11世纪、12世纪,珠算成了欧洲人的通用计算工具,当然他们的珠子和中国算盘用铜柱不一样,他们是用线吊起来。中国的算盘是13世纪被一些商业旅行家传到了欧洲。
16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的数学发展很慢,落后于中国,印度还有阿拉伯。直到1557年,雷科德发明了等号“=”1580年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字母代替了数,1614年纳皮尔发明了对数,欧中的现代数学迅猛发展。法国的帕斯卡在1642年还发明了加法器。德国数学家在1673年发明了第一台乘法器。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说到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就不得不提阿兰·图灵,是他首先证明了现代计算机的可行性,而这一成果也纯属意外。
图灵在完成博士学业后回到了母校剑桥大学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希望解决当时的数学难题——德国数学大卫·希尔伯特1912年提出的“决策问题”。即想用一种方法证明或证否数学中用所谓的一阶逻辑表述的任何命题,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机械方法”。当时刚完成长跑训练的图灵,躺在草地上突然来了灵感,他设想,制造一个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来计算所有的计算问题。
他认为,这一机器有有一个带读写的控制器和一根工作纸带,纸带被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方格,每个格里可写上一个字母符号,控制器在纸带上左右移动,其内的读写器读出格子的符号或改写符号,最后计算结果。最终将此想法整理成论文发表。
后来用电子管做成计算机的则是当时美国某大学物理系的副教授——阿塔纳索夫。他灵感的迸发也很有意思,当时希望IBM帮忙一起对机器进行更新改造,却遭拒绝,自己郁闷喝酒,酒精上头,瞬间来了感觉。他想,用电子元件来制造一个计算机器。当然,天上掉灵感的故事结尾,肯定是成功了。不过后来因为其爱国主义情怀,投入到日美战争中,那台未成型的计算模型被搁置。他还准备将这台ABC机申请专利,但专利律师不懂计算机,一拖再拖,导致这种珍贵的技术仪式,但这台机器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仙童八人帮
大伙也许都知道赫赫有名的“仙童八叛逆”,按理说八个天才组成的公司应该所向披靡。然而,一山不容二虎,何况这一来就是八个,内部不合让骨干人员纷纷离开。当然,更多原因还是公司内部管理机制问题。虽说八个人离开对仙童半导体来说是巨大的灾难,但对于半导体产业来说,绝对是福音。
当时在1969年的森纳瓦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学术会议上,有好事者做了一个统计,400多人的与会者只有24个未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干过。20世纪60年代末,由仙童半导体公司出来的人员创建的公司有30家,20世纪70年代初达到41家,到了1984年直接或间接分出来的公司达到70家。
英特尔的自我救赎
从仙童半导体离开的人中,其中有两位大神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他们决定另起炉灶,到处招人,创办了英特尔。产品方向就是处理器,不,是存储器。起初的英特尔其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存储器公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