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咨询,为什么高速信号PCB走线越短越好,怎么取舍。因为在PCB实际设计中就会发现这句话的问题,因为最终这句话要想用于实际布线,那么就要计算和取舍了,越短越好,谁都知道,如何判断多短合适,总不能从CPU出来就接DDR,在实际设计中根本不可能实现。频率越高,信号就越短,这是经验,那么多高算高,多短算短?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说高速信号走线越短越好,实际工程中如何取舍,如何判别的一个原理性分析,算是抛砖引玉吧。
首先大家要知道传输线理论,笔者记得最初见到这个说法是在电路理论这本大学书籍中,就是把电路分成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系统,而分布参数系统,两点之间的物理连线能不能看成短路,即两点之间的电压,电流,相位是否相等都与信号的波长λ有关。
传输线效应是典型的高频现象,本质上任何电路,元器件,连接线等都是分布系统。只是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忽略一些分布特性,视为集总系统,比如低速电路中,主要忽略了高频特性,因为我们主要应用的场景频率在低频特性范围内,而且电路的主要特征也是低频特征。
根据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以速度v(一般认为是光速)传播,波长λ,频率f,大家都知道波速公式λ=v/f,其实我们经常说的CPU速度快,想表达的可能是主频f高,比如1Ghz,2Ghz主频等。
接下来我们看,对于一条长度为L的低损耗传输线【在PCB设计中,指的是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信号线,加上信号返回参考地组成的传输线系统】,波长为λ时,当L<<0.1λ时,可以看作理想传输线,其他情况可视为分布系统,即传输线,实际工程中可能更复杂一些,但是不影响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分析。
举例1:在PCB布线时,由波速公式λ=v/f的角度分析,结合L<<0.1λ,当信号频率f一定时,速度v固定,则λ固定,此时走线L越短,越有利于将走线当作集总参数考虑,因此才说走线越短,越好,但是计算方法由L<<0.1λ可以估算,比如信号频率100Mhz,波长300cm,走线L=5mm,那么可以忽略传输线效应是没有问题的,满足公式L<<0.1λ。
举例2:在PCB布线时,当L一定时,由波速公式λ=v/f看,f越高,例如频率10Ghz信号,速度v一定,频率越高则对应波长越短,此时波长λ越小,约为3cm,L=5mm时,则与0.1λ相近,不满足公式L<<0.1λ,因此走线时要注意传输线效应。
因此要确定信号频率,走线长度,基本可以确定是否考虑传输线效应,而在满足公式L<<0.1λ的情况下,可以不必太过度考虑信号的长短,因为很多情况下,走线需要需要考虑PCB板的尺寸和元器件布局要求,尤其是元器件较多的场合,走线满足要求即可,也无需给自己增加走线难度。而在不满足公式L<<0.1λ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走线的长度问题了,这也是PCB工程师需要注意点的一个设计点。
审核编辑:刘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