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国产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正式交付,相较此前国产版的Model 3和Model Y搭载的IntelA3950处理器芯片,此次性能版的中控车机已更换为美国半导体公司AMD Ryzen(锐龙)处理器芯片。
这一消息引发了行业热议。一方面,这可能与此前特斯拉原本搭载的芯片性能过低产生反差;另一方面,人们关心被认为是新能源风向标的特斯拉换芯是否会引发业内效仿。毕竟,在 汽车 电气智能化背景下,芯片已经更深刻地影响 汽车 制造,并成为 汽车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创新联盟调研员高超对记者表示,算力已经开始取代马力,成为所有车企都想争夺的高地。当一家车企开始关注硬件有多少算力,说明它真正开始迈入“软件定义 汽车 时代”。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此前国内车企尚且保留着一丝“默契”,例如蔚来et7、小鹏p5、威马w6与零跑C11等车型统一采用了高通最新的8155处理器。这一次随着特斯拉modelY换装AMD-Ryzen芯片并大规模交付,此前各家车企的“齐步走”将会被打破,特斯拉将掀起智能座舱芯片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有Model Y Performance车主向记者展示了其车载信息 娱乐 系统,他表示,新的Model Y搭载的AMD Ryzen处理器,打开爱奇艺等程序时快了许多。据悉,相比于高通8155处理器,AMD Ryzen的CPU性能强2倍,GPU性能强大约1.5倍。
记者了解到,特斯拉此前跟AMD公司已有合作,今年6月份在台北电脑展活动中,AMD的CEO苏姿丰就曾确认,新款ModelS/X-Plaid的中控将采用AMD嵌入式APU+RDNA2独立显卡的芯片组合。
对此,AMD官方也表示,在驱动3A 游戏 时,RDNA2独显的算力可达10TFLOPS,这个性能已可以媲美索尼PS5主机。尽管定价较为亲民的Model Y Performance大概率不会使用Model S/X Plaid同款独立显卡,但就芯片本身性能而言,已经大幅超越普通版Model Y,足可应对日常使用。
有 汽车 芯片工程师向记者透露,特斯拉此举还会对芯片行业造成很大影响。虽然高通、英伟达与三星等移动芯片制造公司早早就在智能座舱芯片有所布局,不过随着AMD等传统大厂的加入,智能座舱芯片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事实上,进入智能化时代, 汽车 迭代的速度不断加速。以最新的角度来看,三年前的 汽车 与今天的智能 汽车 已经有了极大的差别。目前的智能 汽车 所支持的功能越来越多,包括“车载信息 娱乐 系统 流媒体后视镜 抬头显示系统 全液晶仪表 车联网系统 车内乘员监控系统”等都依赖于芯片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随着智能化驾驶的深入,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等级越高、算力越强的芯片将会是 汽车 的必需品。
上述工程师告诉记者,原来的车用微控制器(MCU)、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MOSFET)、各种传感器等传统 汽车 半导体器件已经满足不了智能化驾驶的需要,特别是随着自动驾驶由L2向L3、L4、L5迈进, 汽车 对自动驾驶芯片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例如从L2的30TOPS到L5的2000TOPS。
与之对应,未来消费者购买智能 汽车 的标准也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燃油车时代,大家判断一款车是否高级更多是从它的级别、发动机排量去判断,而进入智能化时代,消费者在购买 汽车 时开始从这款车级别、智能化水平、续航里程进行判断。与续航问题一样,智能化水平将成为智能 汽车 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除了造车新势力企业,传统车企也开始注重起算力。“几缸不重要,算力才是车辆的新动力。”奥迪CEO马库斯·杜斯曼此前就表示,正在主导一个内部代号为“阿尔忒弥斯”的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研发项目。“ 汽车 发展到现在,早就不再以体型论英雄,车辆的电子与电气化架构才最为重要。豪华品牌现在应该靠算力和传感器级别来建立与其他产品的差异化。”
(编辑 崔漫 上官梦露)
特斯拉又降价了。
但是,这次我们并不关心特斯拉又降了多少,因为只要特斯拉的基本理念不变,降价是必然的过程。
我们关心的,是特斯拉每一次降价,都是离它的生态闭环,又进了一步。
表面上,这是特斯拉在提振销量,本质上,特斯拉在为构建一套以能源和数据为依托的商业模式。此时,作为承载这一模式的载体, 汽车 需要有足够大的规模和足够强的成长性,但不必刻意提升单车利润率或是一直维持一个高价。
经过上一轮电动化的普及, 汽车 行业已经被初步重塑,并且有了相对明确的变革方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 汽车 行业需要的资源整合、玩家基因,与互联网企业的匹配程度远大于目前的传统车企。
这就决定了,现有的车企,如果不转变制造业的模式,无法跟上(或者打心眼里就不打算跟上)这样的降价节奏。
简单来说,就是成本相对固定的机械零部件大幅减少,而符合摩尔定律的半导体器件占比大幅增加,加上特斯拉本身采用的成本定价法,让特斯拉可以频繁降价。
在Model 3和Model Y上,一个方向盘、两个滚轮、两根拨杆、一个中控大屏,就包办了几乎所有的功能 *** 作和信息显示。传统车辆上反光镜调节旋钮、雨刷拨杆、中控其它按钮,特斯拉通通省去。从降本增效角度而言,就是这些高度简化的设计,帮助特斯拉节省了大量面板、按键的成本。
至于说把多数功能做进中控的软件里,那又不用额外花钱。
而且,在上海工厂国产化后,特斯拉又通过更换国内供应商驱动电机、国产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方法不断降低制造成本。再通过给不同车款匹配相应的电动机、电池包,实现高低配车型分级,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产品性价比。
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占特斯拉的销量占比只有38.5%,而新一线+二线城市的销量占比已经提升到了55.8%。在这种自上而下,从一线城市逐步渗透至二三线城市的战略布局下,不断降价把自己下沉到更广大的用户基盘中去获取更多消费者,是必然的道路。而在Model 3此次降价后,特斯拉在23万、27万、34万、37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布局,进一步扩大了潜在人群的覆盖。
当然,作为一台智能 汽车 ,它的单车成本除了硬件部分之外还包括软件部分,硬件交易可以带来最直接的利益,软件交易更是持续性的收益。特斯拉的思路是,先售卖整车,然后客户可以付费选择自己需要的功能,特斯拉官方通过后台OTA开通激活的方式解锁对应功能,实现单一产品下的功能差异化。
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也让特斯拉有底气不断降价。
从纵向看,特斯拉凭借电池技术、充电技术、软件算法、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硬件垂直一体化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从横向看,特斯拉软件迭代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功能变化,实现了用软件定义硬件。
纵向的硬件垂直一体化+横向的软件定义硬件,让特斯拉形成了软硬件融合相互赋能的新能源商业闭环。这既让特斯拉在供应链波动时有足够的韧性,也能让其在硬件同质化的今天不断保持产品的差异化。
而这一闭环,需要有庞大载体规模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特斯拉的很多动作,来解释这一闭环。
首先是渠道。
渠道的本质,是规模化触达潜在消费者。评价渠道的优与劣,核心要素是能否做到低成本的规模化触达。
在纯线下的时代,授权经销商通过区域开拓完成对全国消费者的覆盖,是那个时代里最有效的渠道触达。而到了数字时代,直营模式、线上销售、全透明化价格体系无一不是对传统 汽车 行业的巨大冲击。因为特斯拉的出现,消费者在买车时不再需要和销售斗智斗勇的砍价,也没有强制装潢等套路,消费者只需要通过网上下单就可以等待送货上门,一整套流程就像网上购物那么简单。
而且,当渠道下探后,特斯拉透明的金融政策,也会成为更多人拥有特斯拉的临门一脚。
按照官网给出的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政策,首付3.6万元,5年贷款,平均月供为4065元,就可以拥有一台标准版Model 3。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新生代消费者,这种政策极具吸引力。随着Model 3的价格门槛不断下探,这种简单高效直接的购车体验也会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其次是用车体验。
智能电动车时代, 汽车 制造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卖车之后还能与用户产生持续性的联系。这个核心,就是数据的掌握。
大家熟悉的特斯拉超充,除了布点越来越多外,也和特斯拉上游的清洁电能生产、中游的储能产品布局、下游的车辆能源消费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在这其中流转的能源数据,和由此而来的服务模式想象空间,不仅能极大便利车主,也能为特斯拉带来更多的收益。
随着特斯拉即将对其它车辆开放超充网络,以及在中国建立本地化数据中心,其在中国扩张能源网络的野心可见一斑。
另一个野心在于保险。去年8月,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完成了保险经纪公司的工商注册,待取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后,就可以正式营业。但由于中国金融保险的监管模式,特斯拉无法在中国推广试验性质的定制化车险,短期内也不太可能以外资身份取得保险牌照,所以最大的可能是与本土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品牌车险计划。
当然,路是一步一步走的。在海外,由于手握车辆行驶数据,特斯拉能够自降车险保费,保险毛利率预计能达到80%。而在国内,随着数据的推进和政策的跟进,数据在车险业务中的作用,也将会逐步凸显。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维保服务。一辆电动车,日常需要去做的维保,基本只剩下了更换空调滤芯和钣喷业务。除了到店外,更多时候都可以通过一个电话、一个app *** 作预约上门服务。至于软件上的问题,也能够通过OTA来解决。这种便捷的体验,会逐步改变消费者的用车习惯。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特斯拉在降价,看不到的是特斯拉通过降价扩大规模和可成长性,从而加速其能源闭环、生态闭环、商业闭环的构建。
早年间宝马iX3和沃尔沃XC40纯电版的降价,可以看作是对特斯拉国产Model Y定价的“回应”。而如今,在Model 3降至补贴后23万元后,事实上能及时跟进的其它车企并不多。
特斯拉此次降价三天后,比亚迪汉EV新增了一款20.98万元的入门版车型,仅仅是把原有入门车型的电池容量减少,其它配置完全一致。而小鹏P7已经于今年早先时候,对入门车型进行了用智能配置换电池的做法,以提升其入门车型的吸引力。
至于其它车企的新能源车,甚至都没有能与Model 3正面对标的车型。如果Model 3进一步下探价格,或是特斯拉将来能推出更入门的车型,那么受到影响的就绝不仅仅只是新能源车,而是所有预算在20万元左右的主流消费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大众、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的燃油车用户。
而且,手握大量订单的特斯拉,已经有能力通过产能的分配,进行销量的主动调控。特斯拉习惯的季初藏销量、季末冲销量、出口订单和国内订单交错等做法,事实上都是这种调控的体现。
也就是说,订单量足的时候,特斯拉就能适当将产能分配给出口;需要销量数字的时候,特斯拉就能以满足国内交付为先,或是主动调整指导价来刺激需求。
总之,这不是传统 汽车 的玩法,但是却会被越来越多的 汽车 玩家所接受和采用。
你可以说特斯拉在破局,你也可以说特斯拉在做减法,或者说特斯拉在颠覆什么东西。但事实证明,特斯拉在不断降价刺激竞争对手们反应的同时,也在给整个 汽车 行业示范新生态闭环的构建,是否真的可行。
当年引入特斯拉,是为了在中国 汽车 市场放进一条鲶鱼。如今来看,这条鲶鱼搅动的不只是 汽车 行业,而已经渗透到了和 汽车 制造相关的所有上下游产业链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