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Silicon Valley)。
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北,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谷地;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和位於东湾的佛瑞蒙市。
最早是研究和生产芯片的地方,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
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
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创新科技博物馆。
硅谷的由来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
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
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
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后来东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也使硅谷迅速的发展起来。
在开始的十几年时间,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都被误称为“硅胶谷”,硅谷在当时还没有融入到美国文化当中。
硅胶,一种广泛用于隆胸和堵露等等作用的物质。
历史
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一定数量的科技公司的商店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
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研究工程,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下来,当新的公司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被航空航天企业所占据。
但是此地却还没有民用的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很好的大学,但是当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
斯坦福大学教授Frederick Terman对此很是讨厌,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没有用处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项目来鼓励学生们在附近发展他们的“风险投资”。
众多成功故事当中的一个就是他说服William Hewlett和 David Packard留在当地发展,后来他们两个人在1939年成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
在1951年,这个项目又被扩展以建立斯坦福研究公园,一些很小的工业建筑以很低的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天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但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
1954年,Honors Cooperative Program(荣誉合作节目),犹如今日所熟知的CO-op。
允许公司的全日制雇员以 *** 的形式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最初的那些公司会为每个员工付双倍的学费来供给他们的费用。
Terman在1950年代决定新的基础设施则因以“谷”为原则而建造。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搬到了这里。
William Shockley在1953年由于对晶体管的分歧而离开了贝尔实验室。
和妻子离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但在1956年他又搬到离他老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属于Beckman半导体一部分的Shockley半导体实验室。
在那他打算以三元素设计一种能够替代晶体管的元器件(现在熟知的Shockley二极管)来占领市场。
但在考虑设计得比“简单的”晶体管还要简单的这个问题时他却难住了。
被困难难住的Shockley愈发变得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
后来他的种种行径使得八位他带到美国西海岸的工程师离开他并建立了Fairchild半导体公司。
后来的几年,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
AMD、intel、Singetics、Nantional Semiconductor都是作为Fairchild的旁枝而开始的,或者被别的公司当作旁枝的旁枝。
在1970年代的早期,硅谷有很多的半导体公司,电脑企业就利用它们生产的设备,而编程和电脑服务公司为它们两个服务。
那里的工业厂房都是很低廉的。
但当Kleiner Perkins开始的风险投资在1972年诞生之后,苹果电脑公司在后来成功的获得了1.3亿的资金。
著名的公司
上千所高科技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硅谷;而一下的这些只是福布斯排名前500名之中的。
Adobe
AMD
Agilent
Altera
苹果电脑
Applied Materials
BEA
Cadence Design Systems
Cisco Systems
DreamWorks
eBay
Electronic Arts
惠普
英特尔
Intuit
Juniper Networks
Maxtor
National Semiconductor
Network Appliance
NVIDIA
Oracle
Sun Microsystems
Symantec
Synopsys
Varian Medical Systems
雅虎!
另外某些著名公司的总部也设在了硅谷(包括某些已经停产的和被兼并的)
Adaptec
Atmel
Cypress Semiconductor
Foundry Networks
McAfee
Knight-Ridder
网景 (AOL)
NeXT 电脑公司 (now Apple)
Palm
PalmSource
PayPal (现为eBay的一部分)
Rambus
Silicon Graphics
TiVo
VA Software (Slashdot)
VeriSign
Veritas Software (Symantec)
VMWare (EMC)
著名的大学
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
圣荷西州立大学
圣塔克来拉大学
斯坦福大学
以下大学不位于硅谷, 而是是有助的作为研究和新毕业生的来源: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东湾分校
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
柏克莱加州大学
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大学
出于好奇,自从来到旧金山的那天起,我就有意识的对宇航工作的硅谷(包括硅谷名字的由来和硅谷不同寻常的发展经历)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入地了解和探究!我所认知的硅谷,实际上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云集的地方,地处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圣塔克拉拉谷中,因这里是最早研究、设计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故而称之为硅谷!
然而现在的硅谷,完全是以其附近的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为依托,以高科技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以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朗讯、英伟达等大公司标志,融科学技术、生产管理为一体,庞大的美国乃至世界电子科技含互联网创业的高地!
在我认识了解硅谷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获得了一些数据资料。资料显示,硅谷现在拥有大大小小的电子公司达10000家以上,硅谷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约占全美的三分之一,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研究机构在硅谷出现,硅谷已经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允许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是硅谷科技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共同理念,这个理念,加上硅谷天然优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使得硅谷自然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创业者的摇篮,从而使得硅谷高科技创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一言蔽以之,硅谷的高科技创业能够火起来,一方面是源于硅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源于硅谷宜人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硅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源于硅谷是名符其实的人才高地。那么,硅谷是怎样起源与发展的呢?我们不妨追溯一下硅谷的历史。
美国旧金山硅谷这个地方,原来是美国海军的一个工作站点,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的研究基地就设在这里,除基地之外,周围都是大片大片的农田,据说这些大片的农田特别盛产大樱桃。后来,美国海军的大部分研究机构,也都陆续搬到了这里,使这里成为了美国航空航天高技术企业的密集区。
资料显示,当时硅谷附近的大学里,包括斯坦福大学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学生毕业后都去美国东部寻求发展,当时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才华横溢的教授F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大学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事业。
在Ferman教授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一个叫威廉·休利特,一个叫戴维·帕卡德,在一个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与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惠普公司。目前,惠普公司已经是世界上颇负盛名的电子行业的佼佼者!这个车库现在已经成为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了,被美国的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届时成了硅谷参观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到了 1951年,这位教授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在此地成立了斯坦福研究园区。这是第一个建在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也是美国最早的高科技企业创业的一个园区。他把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价租金租给了一些小的科技公司。这些小的科技公司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但现在这些小的科技公司,却成了硅谷今天重要的技术诞生地。
园区最初开业的时候只有几家公司安家在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应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学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主要的经费来源,从而使斯坦福大学不断地兴旺发达起来。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州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威廉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的他,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不久他又搬到了距离母校很近的加州山景城,就是宇航他们现在居住的小区,建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的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肖克利特意从东部召来了8位年轻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摩尔、斯波克和雷蒙德。
威廉打算设计一种能够替代晶体管的元器件来占领市场,但考虑设计得比简单晶体管更简单的问题时难住了他,此时他变得很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了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在1957年,这8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公司。
由于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将晶体管安放于一片单晶硅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1965年摩尔总结了集成电路上面晶体管数量上的规律,建立了摩尔定律。
自此后,跳槽的这种事情在硅谷不断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建立新公司。斯波克和雷蒙德也在不久离开了仙童,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1968年仙童公司的行销经理桑德斯出走,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AMD)公司,同年诺宜斯、摩尔、葛洛夫又离开了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今天的英特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硅谷裂变式的发展,对于局外人的我无不感到很神奇!当然还有如下更神奇的:
凭借着投资企业家8万美元的投资,另外又借贷的25万美元,两位同名的好友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创立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经营有方,沃兹擅长技术,两个人优势互补,使苹果公司快速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了计算机业界的领军和楷模。
之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处理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业的发展,硅谷分化出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发起人都是硅谷里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科技公司中陆续分离跳槽出来的科技人员。这些公司安家在硅谷,使硅谷的科技公司和科技人员更强大、更集中、更密集。
资料中说,到了2006年,硅谷共有225300个高技术职位,密度居美国之首,平均年薪也居美国之首,达144800美元,2008年硅谷人均GDP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成了美国高科技人才,包括信息产业人才的集聚地!此时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
宇航和丽辉说,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30多人。硅谷是美国青年和世界创业者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
我在硅谷资料中了解到,硅谷公司一般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思想活跃的专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必然会不断地迸发出技术创新的火花,这自不必说了。
有一次我问宇航和丽辉,究竟有多少华人在硅谷中工作?他们也说不清,总之在80年代包括之前,中国人在硅谷公司工作的比较少,自90年代以来,华人在硅谷公司工作的科技人员就越来越多了。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教授,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清华、科大和北大理工类毕业生的一半或早或迟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国包括硅谷公司”。
美国《洛杉矶时报》撰稿人埃弗兰说:“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人员名单,就会发现无数的清华毕业生,他们来美国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在互联网领域大显身手”,有资料显示:硅谷现有8000家电子、通讯及软件公司中,约有2000多家由华人工程师执掌业务要津,而华人员工的总人数已达25万之多。另据一项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硅谷工程师具有华人的血统,有约18%的华人担任着硅谷公司总裁。
现在,从硅谷出来回国创业的科技人员也很多很多,如百度总裁李彦宏,从硅谷回南通创业,做中国核酸药业的领军者,百奥迈克公司的总裁朱远源,在硅谷公司高层任职,回国转做投资人的陈宏、朱敏、邓锋、谢青,微软工程师李天放,回国创业14年,想在郑州建一座硅谷的王为工,现在中信证券任职的原硅谷天堂执行总裁梁正等等。
有人总结硅谷产业发展时说,硅谷六十年代主导产业是半导体;七十年代主导产业是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八十年代主导产业主要是计算机及其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九十年代后主导产业就是互联网业的发展了。
硅谷(Silicon Valley)的注释是:
一个长度大约32公里的工业区,位于加利福尼亚的Palo Alto(帕拉托)和San Jose(圣何塞)之间,许多制造和设计电脑晶片的公司位于此处,名称来源于用来制造这些电子装置的高纯度的硅。
硅谷(Silicon Valley)一词是1971年当地报纸的编辑霍夫勒最先使用的,用来指旧金山湾南端沿101高速公路,从门罗公园(MenloPark)、帕拉托(Palo Alto),经山景市(Mountain View)、桑尼维尔(Sunnyvale)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Santa Clara),再经坎贝尔(Campbell)拐到圣何塞(San Jose)这条狭长地带。
它既不是盛产石头的峡谷,又不是喧嚣而拥挤的一条街,而是蓝天下绿阴中一系列新兴小城市。从60年代起这一地区飞速发展,成为高科技工业中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取得了引以骄傲的非凡成就。
硅谷的历史应该从斯坦福大学说起。1885年美国中西部著名的铁路大王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Senior)捐献了帕拉托附近的8800英亩土地和2000万美金,并于1891年创建了斯坦福大学。如今的斯坦福大学已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国际教师协会根据目前院校业绩、学术成就以及学生素质,排出世界十所最佳大学的名次是: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
当然,还有其他排行次序,但令人信服的是斯坦福总是雄踞榜首。在上述十所世界第一流大学中,斯坦福是最年轻的一所,然而它像一台强劲的火车头,带动着硅谷这列长长的列车迅猛前进。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高科技园区的基本形象。
1906年利德弗瑞斯特(Lee de Forest)发明了电子管,他工作的联邦电报公司就在帕拉托。1912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帮助下又研制成功电子放大器,揭开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序幕。
创建斯坦福研究园区
斯坦福大学1920年毕业生弗雷德·特曼(Frederic Terman)先后在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担任教授,他才华横溢,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1939年,在特曼的指导和支持下,他的两个学生,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e Packard),在一间汽车房里以538美元作资本建立了公司,开始生产电子仪器,这就是著名的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的来历。1995年惠普公司营收315亿美元,利润24亿美元,全球雇员10万2000人。当年惠普公司起家的汽车房由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而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特曼教授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在1951年提出创建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的构想。这就是全球最早的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1955年7家公司迁入园内,1906年增至32家,1985年扩大到90多家。这些公司既信托大学的最新科技,又租用该校655英亩的土地,连年不断的地租收入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这也是斯坦福大学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
1955年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西迁是硅谷半导体开始起步的重要里程碑。肖克利1910年生于英国伦敦,后移居美国帕拉托,1973年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47年12月23日他和理论物理学家巴丁(John Bardeen)、实验物理学家布拉坦(Walter Brattain)制成了世界第一个晶休管,这项发明有人称之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发明”。1949年肖克利又提出PN结理论,次年就制成具有PN结的锗晶休管,由于这些意义深远的发明,他们3人分享了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金。
1955年,肖克利返回帕拉托建立自己的公司——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ShockleySemiconductor Laboratories)。在此之前,尚未成熟的半导体工业一直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等地,肖克利的公司是硅谷第一家真正的半导体公司。他从东部召来了8位优秀青年,人称“肖克利八杰”,其中包括诺宜斯(Robert Noyce)、摩尔(Gordon Moore)、斯波克(Charhe Spork)、雷蒙德(Pierre Lamond)等人。1960年肖克利卖掉自己的公司,去斯坦福任教。他创建的半导体实验室夭折了,但他播下的种子却在硅谷茁壮成长。
在诺宜斯带领下,“肖克利八杰”于1957年集体跳槽,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工业家费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资助下,另创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仙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除经营照相机与仪器外,还有许多关系企业,其中发展最快的还是位于硅谷山景市的仙童半导体公司。
创业后不久。由于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技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集成一片晶片上,使仙童公司从一开始就有平步青云的发展。1965年摩尔总结了集成电路上晶体管数每18个月翻一番的规律,人称摩尔定律。虽然它是根据1959-65年的数据归纳的,但至今仍然有效。1967年,成立10年的仙童半导体的营业额已达1亿9600万美元。
此时正是硅谷形成的早期,整个硅谷大环境生气蓬勃,欣欣向荣,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公司诞生。仙童公司也正经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1967年初,斯波克与雷蒙等人决定脱离仙童半导体公司,另创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位于圣克拉拉。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Jerry Sanders)自创超微科技(Advanced Micro Device)即AMD公司。现超微科技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晶片生产商。1968年7月诺宜斯、摩尔、葛洛夫离开仙童,创建了英特尔公司( Intel),总部设在圣克拉拉。今天英特尔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央市场占世界80%的份额。
1976年苹果电脑公司成立
1970年阿姆达尔(Gene Amdahl)离开国际商业机器在桑尼维尔建立了Amdahl公司,专门生产研制与国际商业机器大型机兼容的机器,在性能价格比方面超过国际商业机器的系统,成为小公司向大霸主挑战的典范。1974年费根(Federico Faggin)在石油巨子艾克森(Exxon)企业的支持下,于坎贝尔建立了Zilog公司(他曾领导英特尔公司早期4004晶片的设计工作)。1975年该公司推出很成功的Z80晶片。1975年梅隆(Roger Mellon)在山景市建立了Comemco公司。他是斯坦福的毕业生,用上学时所住宿舍的名字给公司命名。公司生产的微机最早打入中国市场。
1976年两位在硅谷长大的同名好友乔布斯(Steve Jobs)和渥滋尼克(Steve Wozniak)在Cupertino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没念完大学(Jobs从里德大学退学进入惠普公司,Woz则离开伯克利分校到Atari公司搞电脑)。由于Jobs经营有方,Woz擅长技术,两人优势互补,使公司很快得到发展。1977年推出的苹果 II一直是8位微机的重要角色,1984年推出的麦金塔Macintosh)更是界面友好的楷模,广泛应用于美术设计和出版领域。苹果公司始终站在微机技术的前沿,1995年公司的营业额仍有113亿美元。
1981年对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灾难性的一年。它设在圣何塞南部的晶片厂发生有毒溶液的大量泄漏。公司不得不花费1200万美元来更换土壤和监测水质。于是仙童公司逐渐一蹶不振,销声匿迹。人们不会忘记它在开创硅片技术上的丰功伟绩,由仙童雇员创办的公司在硅谷乃至全国已超过百家,影响深远。
1982年,又一个光辉的名字升阳(Sun Microsystems)在硅谷出现。升阳原来是斯坦福大学网络的缩写。三位创始人AndyBechtolsheim、Vinod Khosla、Scott McNealy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Scott McNealy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后来又在斯坦福取得管理硕士学位。他与世界软件巨子比尔·盖茨同龄,自信是能与之抗衡的对手。升阳公司在工作站领域取得龙头老大地位,它的 Sparc/Solaris平台正活跃在客户/服务器这一充满活力的领域。
近一两年网际网络( Internet)的发展如日中天,升阳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编程语言Java开始成为目前公认的国际互联网上的世界语。在此基础上升阳公司与国际商业机器、苹果等公司一起提出了网络电脑(Network Computer)的概念,力图掀起一场新的设计算机领域的革命,打破微软和英特尔的垄断地位。
对硅谷发展至关重要五因素
以上我们通过惠普、英特尔、苹果、升阳这些公司的成长描绘了硅谷发展轮廓。在硅谷世界著名的公司还有很多。如,在山景市的还有Netscape Communications(出品风靡全球的网络浏览软件“导航者 Navigator”),Adobe Systems(世界最优秀的桌面出版系统供应商,如Photoshop,Adobe Pagemaker等),Instuit(优秀财务软件开发商),System Plus等。在圣克拉拉的还有3Com,BayNetworks,
Claris,McAfeeAssociates,AirCommunications,
Memorex,Plextor,AmericanMicrosystem,Phoenix Technologies,
Insignia Solutions,UB Networks等。在圣何塞的还有Unisys,
AcerAmerica,Cisco Systems,Sony Electronics,ADISystems,
Madge Networks, Diamond Multimedia Systems,
SoftwarePublishing,CallunaTechnology等。
城市和社会有其发展的内在机制,并非仅依赖人为因素,硅谷也不例外。硅谷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对硅谷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良好的自然条件。旧金山湾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气候舒适,有“天然空调”之称。北加州原有富裕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来到此地生活工作。
二.活跃的社会环境。硅谷的许多人来自美国东部和西欧,他们为摆脱墨守成规的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束缚,被加州特殊机会吸引而来。正如一位风险投资家所说:“东部乃是大公司的地盘,壁垒森严,个人很难立足其间。加州则是前线,从经济、社会和组织形式来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具真正重视个人的价值”。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不少青年人在硅谷圆了自己的创业梦。当然,也有许多人败下阵来,在硅谷倒闭的公司恐怕比成功的公司要多得多。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有力的科技后援,优良、丰富而又具有流动性的高科技人才。这一切都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和商业环境。
四.人才优势。我们发现在硅谷领导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人才都是既懂得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全才。许多人既是相关领域的技术权威或创新者,同时又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个性魅力。只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组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有利可图的商业环境,个人对创业的追求和对盈利的珍视,又促使许多有才能的人自立门户,形成了今日硅谷丰富多彩,万马奔腾的面貌。这就是高科技行业的迷人之处,技术变化很快,有才能的人很容易闯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五.以科技为先导。美国高科技企业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科研上投入大量资源,它们往往由某种独创性的技术起步,然后不断改进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从70年代以来,英特尔微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左右便增加一个倍,相当符合摩尔定律的预期。在激烈的竞争下,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一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是大公司也不敢稍有怠慢。竞争的结果是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培育了市场,也使整个信息产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斯坦福等一批高校功不可没,它们不仅为企业界输送了大量科技人才,而且以其雄厚的基础研究成为技术进步的后盾,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而且企业界和高校之间交流密切,实践中的经验能很快地反馈到基础研究中,如此良性循环,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六.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与风险投资关系很大。苹果电脑公司1976年创办时,投资企业家马克库拉投资9万美元,借贷25万美元,占30%股份,从而推动了苹果电脑的发展,进而使革命性的个人电脑成为新兴产业。Adobe 1982年创建时得到著名风险投资公司H&Q的支持,后者获得了百倍的利润回报;Adobe公司在成长壮大后,又与H&Q合资成立新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也得到丰厚的回报。
上述两家公司的创业都起源于独创性的科研成果,而风险投资使成果及时转化、占领市场,并分别形成个人电脑和桌面出版这两个新兴产业。没有风险投资的参与,仅靠一人或数人的有限财力,就很难快速发展。在美国有许多专业的、高素质投资家,他们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一项独创性的技术容易吸引到大量的资金来投资,所以在美国经常可以听到高科技人员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事。
硅谷是我们研究高科技园区的有价值的实例。作为信息社会的雏形,高科技人才的家园,硅谷既是乐土也是苦海。高科技公司之间竞争残酷,表面上高利润的事业,其实也暗藏高风险,成败往往在一瞬之间。硅谷成功的背后,也曾付出环境污染,家庭解体、文化贫瘠以及难以克服的阶级差别等沉重代价。因此,美国人说:硅谷只有一个,或许将来也永远只有一个。硅谷人从事的信息产业和他们的行为方式,为未来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样板。关心和支持中国高科技事业发展的人不可不知道这段历史,我们还应该始终注意其新的发展趋向,作为我们的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