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芯片战往事

日美芯片战往事,第1张

仅仅30余年,已经少有人记得那场在日美之间爆发的芯片战争。

这一战,日本人输得干干净净,从高峰时占据全球近80%的DRAM(俗称电脑内存)份额,跌到现在的零。这场芯片战争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国际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大国产业PK中,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1980年代前五年是日本半导体芯片企业的高光时刻。

硅谷的英特尔、AMD等 科技 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人追着打,然后被反超,被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美国的 科技 公司败在了模式上。

硅谷的发展模式是,通过风险投资为创业公司注入资金,创业公司获得资金支持后,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市场,提升公司估值,让后上市,风险资本卖出股票获利退出。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效率高,但体量小,公司之间整合资源难,毕竟大家都是一口锅里抢饭吃的竞争对手。

日本人的玩法截然不同:集中力量办大事。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芯片)”计划,确立以赶超美国集成电路技术为目标。随后日本通产省组织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产学研半导体人才资源,打破企业壁垒,使企业协作攻关,提升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水平。

日本的计划也差一点儿夭折,各企业之间互相提防、互相拆台,政府承诺投入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关键时刻,日本半导体研究的开山鼻祖垂井康夫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将各怀心思的参与方们捏合到一起。

垂井康夫的说辞简单明了:大家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改变日本芯片基础技术落后的局面,等到研究成果出来,各企业再各自进行产品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孤军奋战的困局。

计划实施4年,日本取得上千件专利,一下子缩小了和美国的技术差距。然后,日本政府推出贷款和税费优惠等措施,日立、NEC、富士通等企业一时间兵强马壮,d药充足。

一座座现代化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制造工厂在日本拔地而起。随着生产线日夜运转,日本人发起了饱和攻击。

美国人的噩梦开始了。1980年,日本攻下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5年后,日本的份额超过50%,美国被甩在后面。

硅谷的高 科技 公司受不了市场份额直线下跌,不断派人飞越太平洋到日本侦察,结果让人感到绝望。时任英特尔生产主管的安迪.格鲁夫沮丧地说:“从日本参观回来的人把形势描绘得非常严峻。”如果格鲁夫去日本参观,他也会被吓坏的:一家日本公司把一整幢楼用于存储芯片研发,第一层楼的人员研发16KB容量,第二层楼的人员研发64KB的,第三层人员研发256KB的。日本人这种研发节奏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三箭齐发,让习惯了单手耍刀的硅谷企业毫无招架之力。

让美国人感到窒息的是,日本的存储芯片不仅量大,质量还很好。1980年代,美国半导体协会曾对美国和日本的存储芯片进行质量测试,期望能找到对手的弱点,结果发现美国最高质量的存储芯片比日本最差质量的还要差。

而且,日本人还拍着胸脯对客户保证:日本的存储芯片保证质量25年!

在日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下,美国的芯片公司兵败如山倒,财务数据就像融化的冰淇淋,一塌糊涂。

1981年,AMD净利润下降2/3,国家半导体亏损1100万美元,上一年还赚了5200万美元呢。第二年,英特尔被逼裁掉2000名员工。日本人继续扩大战果,美国人这边继续哀鸿遍野,1985年英特尔缴械投降,宣布退出DRAM存储业务,这场战争让它亏掉了1.73亿美元,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在英特尔最危急的时刻,如果不是IBM施以援手,购买了它12%的债券保证现金流,这家芯片巨头很可能会倒闭或者被收购,美国信息产业史可能因此改写。

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哀叹美国进入了“帝国衰落”的进程。他断言,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硅谷将成为废墟。

更让美国人难以容忍的是,富士通打算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80%的股份。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硅谷活化石,因为硅谷绝大部分 科技 公司的创始人(包括英特尔和AMD)都曾经是仙童半导体的员工。在硅谷人心中,仙童半导体神一般的存在,现在日本人却要买走他们的“神”,这不是耻辱么?有一家美国报纸在报道中写道:“这笔交易通过一条消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很落后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对此做出应对。”

几年前,硅谷的 科技 公司成立了半导体行业协会(简称SIA)来应对日本人的进攻,经过几年游说,成果如下:将资本所得税税率从49%降低至28%,推动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政府不愿出面施以援手。

苦捱到1985年6月,SIA终于炮制出一个让华盛顿不淡定的观点,一举扭转局面。

SIA的观点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削弱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风险。

日本不是美国的盟友么,日本半导体崛起,美国半导体衰落,看着就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 游戏 ,怎么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呢?

SIA的逻辑链是这样的:

此前,SIA游说7年,得到政府的回应总是:美国是自由市场,政府权力不应染指企业经营活动。

这次,SIA的“国家安全说”一出,美国政府醍醐灌顶,从原来的磨磨唧唧变成快马加鞭,效率高的惊人:

1986年春,日本被认定只读存储器倾销;9月,《美日半导体协议》签署,日本被要求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5年内国外公司获得20%市场份额;不久,对日本出口的3亿美元芯片征收100%惩罚性关税;否决富士通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

美国人这一波 *** 作至少开创了两个记录:第一次对盟友的经济利益进行全球打击;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将贸易争端从经济学变成政治经济学问题。

负责和日本交涉的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首席贸易代表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一面指责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产业政策不合理,一面又对它赞叹不已,“所以我对美国政府说我们也要采取和日本相同的政策措施。”

对这种双重标准,曾在日立制作所和尔必达做过多年研发的汤之上隆在自己的书中气愤地说:“这人实在是欺人太甚!”

随着《美日半导体协议》的签署,处于浪潮之巅的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掉头滑向深渊。

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从1986年最高40%,一路跌跌不休跌到2011年的15%,吐出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中的DRAM受打击最大,从最高点近80%的全球市场份额,一路跌到最低10%(2010年),回吐近70%。

可以说,和美国人这一战,日本人此前积累的本钱基本赔光,举国辛苦奋斗十一年(从1975年到1986年),一夜被打回解放前。

但日本人吐出的肉,并没有落到美国人嘴里,因为硅谷超过7成的 科技 公司砍掉了DRAM业务(包括英特尔和AMD),1986年之后,美国人的市场份额曲线就是一条横躺的死蚯蚓,一直在20%左右。

那么,这70%的巨量市场进了谁的肚子?

答案是韩国。

在日本被美国胖揍的1986年前后,韩国DRAM趁机起步,但体量犹如蹒跚学步的婴儿,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业毫无存在感。而且和日本相比,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芯片企业完全是360度无死角的菜鸡:根本打不进日本人主导的高端市场,只能在低端市场靠低价混饭吃;市场体量上,两者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但三星深谙所有的贸易摩擦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借机干翻了日本大象。

1990年代,三星和面临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但其掌门人李健熙巧妙利用美国人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机会,派出强大的公关团队游说克林顿政府:“如果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者的减少将进一步抬高美国企业购入芯片的价格,对于美国企业将更加不利。”

于是,美国人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倾销税,日本最高则被收取100%反倾销税,这种 *** 作手法简直是连样子都懒得装。

三星抱上美国的大腿,等于从背后给了日本一刀,让日本彻底出局。

如果没有三星补刀,日本半导体芯片尚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美国人用《美日半导体协议》束缚日本人,并挥动反倾销大棒对其胖揍,但日本半导体存储芯片产业受的只是皮肉伤,因为硅谷的企业超过七成退出了半导体存储芯片行业,市场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熬过去后,又是一群东洋好汉,毕竟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上,日本还是一支难以替代的力量。

三星加入战团并主动站队美国后,难以替代的日本人一下子变的可有可无,韩国人由此成为新宠。随后,三星的DRAM“双向型数据通选方案”获得美国半导体标准化委员会认可,成为与微处理器匹配的内存,日本则被排除在外。这样,三星顺利搭上微处理器推动的个人电脑时代快车,领先日本企业。

从上面的DRAM份额图中可以发现,日本的份额呈断崖式下跌,韩国的则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一上一下两条线形成一把巨大的剪刀,剪掉的是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未来。

此后,即使日本政府密集出台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但也无力回天,日本半导体芯片出局的命运已定。

直到今天,仍有观点认为,韩国半导体芯片的崛起,日本半导体芯片的衰落,是产业转移的结果。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产业转移是生产线/工厂从高劳动力成本地区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迁移,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企业并没有向韩国迁移生产线,而是直接被替代。美国人实际上联手韩国,重组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将日本人从供应链上抹去,使一支在全球看起来不可或缺的产业力量消失得干干净净。

纵观日美芯片战,是否掌握重组全球产业链的能力,才是贸易战中决胜的关键,市场份额的多寡不构成主要实力因素,这也是日本输掉芯片战争的关键原因之一

主要参考资料: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作者:汤之上隆;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作者:西村吉雄;

《芯事》,作者:谢志峰;

《硅谷百年史》,作者:阿伦.拉奥,皮埃罗.斯加鲁菲。

大疆无人机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国产的。

作为全球顶尖的无人机飞行平台和影像系统自主研发和制造商,DJI大疆创新始终以领先的技术和尖端的产品为发展核心。

从最早的商用飞行控制系统起步,逐步地研发推出了ACE系列直升机飞控系统、多旋翼飞控系统、筋斗云系列专业级飞行平台S1000、S900、多旋翼一体机Phantom、 Ronin三轴手持云台系统等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并成为全球同行业中领军企业。

扩展资料: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已发展成为空间智能时代的技术、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领者。

成立十四年间,大疆创新的业务从无人机系统拓展至多元化产品体系,在无人机、手持影像系统、机器人教育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以一流的技术产品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的内涵,并在更多前沿领域不断革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以创新为本,以人才及合作伙伴为根基,思考客户需求并解决问题,大疆创新得到了全球市场的尊重和肯定。

台湾省位于

中国疆域内的东南

是我国神圣领土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北101大楼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虫创意

台北故宫馆藏东坡肉奇石/图虫创意

台北故宫馆藏翠玉白菜/图虫创意

台湾省由

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岛屿组成

不仅仅是岛

板块碰撞与俯冲

板块之间摩擦生热导致

上层板片物质熔融

形成岩浆

向上喷涌

地面抬升

形成山脉

俯冲带示意图

山脉一侧是俯冲带

另一侧则下沉

当海平面上升

海水灌入

形成了海峡或海

这些山脉成为一座座岛屿

这些岛屿以弧形展布

称为岛弧

岛弧沿着

两板块边界

分布

火山与地震主要集中的板块边界

从千岛群岛

到日本列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再到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这些岛屿合在一起被称作岛链

台湾岛就在其中

在这种地质作用下

这些岛屿能抬升到很高

岛上火山多、温泉多

例如在台湾岛上

有阳明山温泉

岛上的玉山

不仅是台湾岛最高点

也是中国东南地区

第一高峰

轰6K与玉山合影/解放军空军官方微博

中央山脉

玉山是中央山脉的主峰

中央山脉自北向南

贯穿整个台湾岛

如果将台湾岛比作船

中央山脉则是龙骨

台湾岛地形/腾讯地图截图

台湾中央山脉

在这种地形中

河流短而水流急

中央山脉西侧

河流较多

冲积平原面积较大

土地肥沃

西临台湾海峡

靠近大陆

一直都是台湾岛上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

人口密集的台湾西部平原

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流

将台湾分为

北台湾和南台湾

浊水溪

北台湾有

基隆、台北、桃园

新竹、苗栗、台中

彰化和南投等县市

南台湾有

云林、嘉仪、台南

高雄和云林等县市

其中

台北是台湾省省会

全台经济中心

台北的街道

台北城区位于

台湾北部

台北盆地的

淡水河畔

台北天际线

漫步在台北街头

能看到

重庆路、长春路

承德路、太原路

济南路和桂林路等

台北的街道

犹如“中国地图”

中国最东的抚远县

在台北能找到对应的抚远街

位于台北老市区的东北方向

台北市外围是新北市

新北市是以前的台北县

包围了台北市

类似于台北的郊区

许多台湾中南部来台北

务工的民众居住的这里

新北是台湾省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野柳地质公园在这里

女王头是公园的名片

新北夜景

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图虫创意

淡水河从新北入海

淡水区在河口北岸

是座名镇

河口南岸建有台北港

夕阳下的淡水河口

基隆三面为新北包围

是一座港口城市

过去曾叫鸡笼

一说法是

当地地形像鸡笼

基隆城市风光

一路向南

从台北向西

穿过新北

就到了桃园

台湾最大的民用机场

桃园机场就建在桃园的海滨

桃园空港经济发达

桃园南边是新竹

新竹包括新竹县和新竹市

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

坐落这里

新竹被誉为台湾“硅谷”

半导体代工厂主要集中在这里

新竹卫星图

从新竹,一路向南

首先是苗栗

苗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

苗栗南边是台中

台中城市风光

台中位于台北和台南之间

是台湾中部的经济中心

台中的南边彰化

是康师傅老家

也是一个农业县

台中和彰化东面为南投县

南投是台湾岛上唯一不沿海的县

日月潭在南投境内

为台湾省最大的湖泊

日月潭风光/图虫创意

浊水溪发源于南投

从彰化和云林之间入海

彰化在浊水溪北岸

浊水溪南岸是云林

台塑化工厂坐落在云林县的海边

云林境内有座乡镇叫台西

浊水溪河口南边的台塑化工厂

从云林向南是嘉义

由嘉义县和嘉义市组成

嘉义县包围嘉义市

阿里山在嘉义县

有小火车上山

阿里山小火车/图虫创意

玉山在嘉义、南投、高雄等市县交界处

玉山虽然没有阿里山名气大

但却是台湾岛以及中国东南部

最高的山

冬季玉山/图虫创意

嘉义南边是台南

文化台南

台北是台湾岛的政治经济中心

但是台湾岛最早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台南

台南是台湾岛最早被开发的地方

闽南人最先来到这里

带来了先进的文化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战场也在这里

作为当时台湾岛的文化中心

台湾第一座孔庙建在台南

清朝在台南设台湾府

管辖全岛

台南孔庙

进入近代后

内忧外患

沈葆桢、刘铭传

相继护台

再次开发台湾

此时,台南鹿耳门港

因淤沙填充而荒废

台湾的重心移到北边

1885年,台湾建省

省会在台北

现如今,文化古城台南

也不是南台湾的中心

台南城市风光

南台湾的中心成了

近代发展起来的

城市高雄

高雄港

高雄位于台南的东南部

是一座因港口

而发展起来的

重工业城市

高雄港是台湾岛去往

东南亚、欧洲

最近的港口

高雄港城风光

高雄作为南台湾的中心

与北部的台北遥相呼应

从台北到高雄

有普铁、高铁和两条高速

与之相连

这些并行的交通线

串起了台湾西部一座座城镇

随着台湾与大陆的经贸日益密切

这些西海岸城市

凭借距离大陆港口更近的优势

与高雄港展开竞争

其中,台中港已经超过高雄港

台北港也在追赶中

屏东在高雄东南

在台湾岛的最南端

鹅銮鼻在屏东

建有垦丁公园

鹅銮鼻灯塔

以上地区在台湾中央山脉以西

位于海峡东岸

而在中央山脉以东

情形大有不同

太平洋

这里有宜兰、花莲、台东三县

地形以山地为主

狭小的冲积平原

是人口集中的地方

县城也坐落在这些平原上

台东县城周围地形/腾讯地图截图

在这里大部分地方是陡峭的山

山脚下就是

浩瀚无际的太平洋

这里是台湾以东洋面

不同于陆缘海

这里视野极其开阔

苏花公路

苏花公路北起宜兰苏澳镇

南至花莲

公路修在陡峭山腰上

一边是峭壁

另一边则是太平洋

苏花公路是最美公路之一

也是条危险的公路

苏澳渔港

位于山脚冲积平原上的宜兰县城

宜兰是食品名城

旺旺从这里起家

澎湖湾

澎湖是台湾岛外岛

一首《外婆的澎湖湾》为人所熟知

澎湖列岛由火山喷发形成

在岛上能看到众多柱状玄武岩

航拍澎湖列岛

澎湖位于台湾海峡上

位置非常重要

清朝康熙统一台湾时

施琅就曾在澎湖打败郑氏水师

台湾岛归附

澎湖列岛、台湾本岛、钓鱼岛屿

这里是台湾省

这就是中国台湾省

地质造化

历史 风雨

终归一统

美编:萸小斤

校对:王海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62161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