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的是SLC,一个浮栅MOS管(cell)只存储1bit数据,这种可靠性好,寿命长。
因为半导体芯片量产成本基本上与所占硅片面积成正比,为了追求存储密度,降低闪存成本,有人想到了在一个cell里存储2bit数据,也就是通过在浮栅里灌不同数量的电荷来区分4个状态。相同的半导体制程、相同的硅片面积,存储数据多了一倍。带来的缺憾就是差错率提高、读写寿命缩短。
再后来继续追求低成本,有人造出了TLC,在一个cell里存3bit,也就是将电荷量分成8个级别,这样容量提升到3倍。结果是可靠性和寿命急剧下降。当然,普通民用,通过纠错算法和各种减小磨损的算法,可以将就着用。现在大多数闪存都用了TLC。
再后来,还有人造QLC,在一个cell里存16个状态,对应4bit。结果是寿命更短,可靠性更差。大概擦写寿命几百次吧。坑爹的技术。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500-1000次擦写寿命。
3 bit MLC是三星的叫法,理论上可以视为TLC。三星由于在半导体上游的优势和先进的技术,所以三星的3 bit MLC比一般的TLC寿命要好得多!
请注意,以上只是纯理论,看看就行了!!!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SSD,要从SSD的发展来看。最开始的SSD是SLC芯片,寿命高但是价格更高,根本就没法普及;后来MLC芯片的SSD上市,因为价格便宜了,所以一般家庭用户用的起了,当然相比SLC芯片,MLC的性能也不错,所以SSD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星的830、美光的M4;从2012年开始,一些技术牛的厂商开始尝试TLC芯片的SSD,代表性的产品就是840,因为性能不错,寿命够用
电脑上mic可以理解为麦克风的缩写microphone。
麦克风,学名为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由"Microphone"这个英文单词音译而来。也称话筒、微音器。
按声电转换原理分为:电动式(动圈式、铝带式),电容式(直流极化式)、压电式(晶体式、陶瓷式)、以及电磁式、碳粒式、半导体式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