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美国半导体巨头停止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这场硬仗该怎么打?

两家美国半导体巨头停止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这场硬仗该怎么打?,第1张

我认为国内需要加紧研发自主芯片,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渐打破芯片封锁。

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会跟高端芯片产生一定的关系。在我们发展各行各业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高端芯片会成为阻碍很多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此之前,因为我们国内的高端芯片基本上是以进口为主,我们本身并不具备自主研发芯片和制造芯片的能力,所以美国停止销售芯片的行为对我们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已经开始主动研发自主芯片,希望我们的自主芯片技术能够越来越好,高制程的芯片能够顺利生产。

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芯片行业的新闻,英伟达和AMD公司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两个芯片厂商。为了进一步保护所谓的新鲜市场,美国强制要求英伟达和AMD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市场普遍不看好英伟达和AMD公司的后期发展前景,所以这两家芯片公司的股价在短时间内走出了暴跌行情。对于我们国内来说,国内的很多行业也会因为高端芯片的缺失而受到相应的影响。

我们需要尽快研发自主芯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芯片技术本身就比较难以突破,全球范围内的高端芯片基本上都是各国之间的科技最顶端的结晶。如果我们想要研发自主芯片的话,自主芯片的研发难度本身就非常大。即便我们已经研发了如何制造芯片,芯片的生产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对于我们国内来讲,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研发自主芯片的进程。如果能够把这一点做好的话,我们就不需要担心国外对我们的芯片封锁了。

跨国公司撤资是指外国投资者(通常指外商或其他外国经济组织)撤出资本,全部或部分地终止在东道国或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从东道国的角度看,跨国公司撤资就是外国企业从位于本国的独资企业或合营企业中撤回资本的行为或活动

理性看待跨国公司从中国撤资

随着中国引进外资数额的增大以及越来越多的在华跨国公司进入营运期和成熟期,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的撤资事件时有发生:

——1998年,法国标致公司从广州汽车公司撤资;美国惠而普从北京雪花电冰箱厂撤资;

——1999年,中美合资南京艾欧史密斯热水器有限公司解体;

——2001年,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解体;同年,壳牌集团决定放弃中国液化石油气项目;

——至2001年5月,韩国从中国撤走资本总额已达1125亿美元;

——2002年,美泰克公司从荣事达集团撤资;美国BVIDEBORAH半导体公司和美国JOSHUA半导体公司决定终止对首钢集团华夏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投资;同年1月,新加坡独资企业北京美厨食品有限公司破产;

——2003年6月,伊莱克斯集团终止与南京伯乐公司的合作,所有冰箱生产转至长沙。

目前,中国经济学界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多集中于跨国公司的投资进入,而对跨国公司的撤资现象则很少触及。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象,深入剖析这一问题。

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

现状分析

有报道称,世界500强之一的施乐公司为度过财务危机,正计划出售部分资产。拥有四家合资企业、过去两年业务发展在施乐全球合资公司中名列第一、去年增幅高达50%的施乐(中国)有限公司,竟被排到了第一位。

事实上,统计数字呈现的结果可能更让人吃惊:根据日本大藏省发表的数据,1995年日本对中国投资曾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7%,居亚洲第一位,到达这个顶峰后,则连年出现锐减,1999年已经是第四年出现这一趋势,已降至亚洲第六和占总额的1.1%。再以美国为例,美国虽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绝对规模仍然相对较大,但其投资项目的资金规模则呈下降趋势。仅从1996—1997年的情况看,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由1995年的3474项降至1996年的2517项和1997年的2188项,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资管理工作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相关政策法规也多重于向“引资”方面发展,而对于与“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够和涉及不多。综上所述,加强对跨国公司撤资方面问题的研究,充分认识撤资造成的负面影响及产生原因,将其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理应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外资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跨国公司

撤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经营的,它们必须根据形势不断进行调整,以求生存和发展并实现其经营目标。当子公司面临不利条件而经营不善时,如果撤出障碍较低,那么跨国公司就可能选择撤资,以提高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这里,不利的经营形势和经营状态以及较低的撤出障碍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撤资条件,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则成了撤资的动机。

如果说学术界对国际直接投资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那么,对国际直接撤资的探讨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直接投资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根据结构性市场缺陷学说,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是厂商拥有特定优势。在交易成本模型里,投资的根本动因是为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则将国际生产的基本条件概括为厂商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如果这些条件发生了不利于跨国公司的变化,那么它就可能考虑撤资。

跨国公司撤资对东道国的

消极影响

1.对就业的影响。当母公司关闭它的海外子公司,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众多受雇于该公司的东道国劳动者将面临失业。若撤资达到一定规模,东道国的就业状况就会严重恶化,失业率迅速上升,对国家经济、政治将产生很大压力。另外,外资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会增加对东道国金融业、保险业、交通信息业等的产品、服务的需求,从而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那么,撤资也会减少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

2.对利用外资的影响。根据国际投资引力定律和国际投资的带动效应,如果外国投资者撤资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东道国政府又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种状况,则很可能给已经、正在和潜在的投资者这样一个信息:该国的国际投资吸引力在减弱,投资环境不佳,不利于外国投资的生存和发展,这必然影响其他外国投资者到该国投资的信心,不但不利于该国进一步引进外资,而且也会促使已有的外资大量地回撤。

3.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对东道国而言,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为其带来了资本等有形资源,更重要的是为其带来了研究与开发、技术、组织管理技能等无形资源。如果发生撤资,则将直接影响这些无形资源在东道国国内的扩散,进而影响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4.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促进了东道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东道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从而加快了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而撤资的发生,将大大延缓这一进程,甚至使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陷入困境。

5.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国际直接撤资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及以此为基点的其它经济目标是极为不利的。撤资首先意味着资本从东道国的流出,意味着东道国在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减少。其次,撤资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而言,会导致负出口或净出口效应——由外资企业带动的出口(含其本身的出口)大量减少,相应的进口替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给平衡经常项目增加了难度。

理性看待

跨国公司从中国撤资

跨国公司“兵退”中国,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在200年前,英国的商人就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个中国人都买他一顶帽子,那他们即使把全英国的厂子都开足马力生产,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种算式200年来一成不变,许多外商正是揣着这种乐观的想法来中国投资的。但事实上,当前有许多现实问题令外国投资者感到了“头疼”。一是,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仍普遍较低,相应地,消费水平也不高。而且,就许多行业而言,如私人轿车,虽然是中国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但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尚需时日,短期内市场需求规模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二是,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作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和促销费用、税收等)并没有它们想象的那么低,中国地域辽阔,要针对中国顾客建立销售中心、信息系统、培训销售人员、运送产品、广告宣传等,需要巨额的资金。第三,是回报率问题。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都低于预期水平,也低于在其它亚洲国家的投资汇报。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我国矿泉水、罐头蔬菜、啤酒、饼干、糖果和奶制品等六个行业中,只有饼干和糖果两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我国国内企业,而其它4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均为负数。这也正是为什么欧美跨国公司在增加对华投资的同时,采取的态度越来越谨慎的原因。

因此,对于跨国公司的撤资,既要冷静分析其深层原因,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确保我国引进外资目标的实现。首先,应进一步调整外资政策,保持外资流入、流出量的稳定性,使之成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运转的较确定性的因素。同时,调整过度集中的外资来源国结构,避免资本流入量因为某国或某一地区的经济波动受到较大影响。其次,要进行必要的事前控制。由于东道国事后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遏制已经蔓延的撤资行为,因此,加强对外资流动的事前控制就成为我们防止跨国公司撤资以及由此带来突发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第三,在管理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为外商提供更完全、更真实的投资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撤资;二是利用中国产业多层次并存的特点,采取明确的产业优惠政策,变外资撤退为外资在中国境内的产业转移;三是考虑到外资制度安排的国际竞争,中国在外资制度安排上要保持一定的国际区位比较优势,建立和巩固新的区位优势,引进外资,防止外资的撤退,让外资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

http://www.ficmagazine.com/article.php?FicID=274&Colum=%E7%83%AD%E9%97%A8%E8%AF%9D%E9%A2%98

全球500强的大多数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独自企业或是办事机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跨国企业都能够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上找到市场机会的。一些跨国企业在心态上、策略上和执行上发生了很多错误,外资企业在中国亏损、倒闭、撤资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跨国企业在中国失利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我认为总体上跨国公司全球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营销中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通病:

http://www.pcworld.com.cn/news/1/2005/0325/1140.shtml

      史丹利百得始创于美国,是电动工具行业的领头羊,在中国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建有分公司,其中深圳有一家。史丹利百得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毫无预兆地发布一个提前解散工厂的公告,这真让人无比震惊,工厂前几天还在大量招工,规模那么大的工厂说关就关,对公司员工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史丹利百得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简单讲述关闭分公司的原因,公司表示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大、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总公司不得不做重整业务资源来提高品牌竞争力,经过研究,只能遗憾关闭深圳分公司。二是表明会和全体员工友好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会以高于法定标准赔偿合同违约金。三是对员工表达歉意。

     在史丹利百得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上过班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工资高、福利待遇好,是一家难得的好公司。那么好的公司关闭,员工多少有点遗憾。不过很多员工在拿到高价赔偿金后,心里感到很欣慰,很多人表示没见过这么高的违约金。

     史丹利百得集团2012年在深圳成立,是深圳的标杆企业,养活了很多员工,公司也取得不错的发展,规模那么大的企业,怎么说关就关了?近几年很多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的外资企业陆陆续续把分公司从中国市场撤出,转移到越南和印度,越南和印度的劳动力是比我们中国廉价,但这个原因真的是外企关闭中国分工厂的直接原因吗?老一辈的打工者退出江湖后,新一代的年轻人缺少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外资企业都传出员工闹事的新闻,史丹利百得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也存在这种问题。为什么中国留不住好的外资企业,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093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