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温度的温度时间

退火温度的温度时间,第1张

退火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对于20个核苷酸,G+C含量约50%的引物,55℃为选择最适退火温度的起点较为理想。引物的复性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帮助选择合适的温度:

Tm值(解链温度)=4(G+C)+2(A+T)

复性温度=Tm值-(5~10℃)

在Tm值允许范围内, 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 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在金属加工领域,退火温度是指退火时金属应加热达到的温度。据有关文献介绍,不同金属材料的退火温度为:铂,900—1000℃;铜,650℃;黄铜,600—650℃;镍银,650—680℃;铝,283—350℃等。

用激光束照射半导体表面,在照射区内产生极高的温度,使晶体的损伤得到修复,并消除位错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消除离子注入所产生的晶格缺陷,同时由于加热时间极短(约为普通热退火的百万分之一),可避免破坏集成电路的浅结电导率和其它结特性。

将工件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在于: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

退火跟温度的关系肯定很大,因为温度决定金属晶粒的生长变形等,晶粒的变化,均匀度都会影响到金属的硬度和内应力,退火时间要看你的材料及材料用途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163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