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是怎样存储信息的

半导体是怎样存储信息的,第1张

半导体存储器(semi-conductor memory)是一种以半导体电路作为存储媒体的存储器。按其制造工艺可分为:双极晶体管存储器和MOS晶体管存储器。按其存储原理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其优点是:体积小、存储速度快、存储密度高、与逻辑电路接口容易。主要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堆栈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的两个技术指标是:存储容量和存取时间。半导体是通过保持电平存储数据的。1 电路中用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2 同样的在存储介质中,写入电平值,下次读出判断是1/0;3 存储介质的存储利用的是浮栅和衬底间电容效应:电容充电,读出的值就是高电平。电容放电后,读出的就是低电平

按照内存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

1、只读存储器

在制造时,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停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

2、随机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3、高速缓冲存储器

当CPU向内存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就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

扩展资料:

早期,主要的存储介质都是磁性存储,也就是磁盘,但这种存储介质有个缺点,就是不太适合做移动存储,磁盘磁头容易损失,不耐摔,且体积较大,所以就有了软盘,但软盘容量过于小,不够用,而光盘虽然容量大但不易擦写,同时体积也不够小,这时就诞生了半导体存储介质——ROM和RAM。

ROM用来嵌入电脑主板或者做移动存储介质就很合适了,其体积够小,提供的容量可以比光盘和软盘的大,但早期的ROM因为技术不成熟所以无法擦写,出厂后就只能读数据,所以叫只读存储器。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在ROM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半导体存储介质EPROM和EEPROM(带点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这两种可擦写,这就不符合ROM的命名,但是由于是在ROM的技术上衍变出来的,所以延用了一部分原来的叫法,此时非易失的半导体存储介质开始得以广泛应用,被大量用于电脑主板的bios和嵌入式存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存

存储介质包括的有:

1、SM卡:

SM卡是微储存卡的一种,跟SD卡差不多。由东芝公司在1995年11月发布的Flash Memory存贮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购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这两家公司成为主要的SM卡厂商。

2、SD卡:

SD存储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由于它体积小、数据传输速度快、可热插拔等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3、记忆棒:

记忆棒全称Memory Stick,它是由日本索尼公司最先研发出来的移动存储媒体。记忆棒它用在索尼的PSP,PSX系列游戏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索尼爱立信的手机,还有笔记本上,用于存储数据,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

4、微型硬盘:

微型硬盘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的硬盘式数据存储设备,这名词除了作为一种硬件产品种类外,也是最早由IBM注册、但目前专利权属于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的此类商品用名。

5、XD卡:

XD卡全称为XD Picture Card,是专为存储数码照片开发的一种存储卡。以袖珍的外形、轻便、小巧等特点成为时下风尚。XD卡具有超大的存储容量和优秀的兼容性,能配合各式读卡器,可以方便的与个人电脑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储介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M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D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忆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型硬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D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191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