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绍兴市柯桥区盛鑫印染有限公司 *** 作数码印花机进行印染。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强晓玲)1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从“小Q”黄酒到“绍芯”——一座千年古城的产业转型》的报道。
提起绍兴,很多人会想到鲁迅笔下“四文铜钱”的一大碗黄酒。
其实,梳理这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产业史”,除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经典产业黄酒、珍珠和被誉“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在柯桥”的纺织印染外,还有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更有面向全球竞争的新兴产业,其中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绍芯”无疑是最大亮点。
数字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绍兴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浙江“万亩千亿”产业逆势增长,其中数字经济产值增长27.5%、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增长7.5%。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这些年来,绍兴着力打造“3+2+4”的现代产业体系——3是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2是黄酒、珍珠两大 历史 经典产业;4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2019年,绍兴以全国万分之八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千分之六的生产总值。”马卫光说,作为浙江省“腾笼换鸟”工作考核“七连冠”的城市,绍兴是全国和浙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小标题)“祖宗饭”也要守正创新
源于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最享誉中外的无疑是绍兴黄酒。其中最富特色的花雕,又称“状元红”“女儿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寓意。
黄酒产业,某种意义上算是绍兴的“祖宗饭”。然而,黄酒在我国酒类市场份额一度有些尴尬:2016年,有调查显示,在“过去3个月喝过的酒类”中,红酒、啤酒分别以60.9%、58.0%占据第一梯队,白酒以38%占据第二梯队,黄酒则以19.6%排在第三梯队。
不能眼睁睁看着美誉千年的产业走向没落。怎么办?绍兴人认识到,“祖宗饭”要守正也要创新。
很快,绍兴黄酒集团与高校开展合作,建立“古越龙山创新实验室”,采样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数字化的酒体设计,提升黄酒品质。绍兴黄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柏宏介绍,公司推出不同包装、不同口味的 时尚 “小Q”黄酒系列产品,黄酒奶茶、黄酒冰棒、黄酒冰淇淋等,“吸引许多年轻人不惜排长队也要一试微醺诗意。”
“老瓶装了新酒”之后,绍兴通过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 旅游 ,建设黄酒小镇等,打造出“世界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都”的产业形象。
除了黄酒,珍珠也是绍兴的 历史 经典产业。绍兴市经信局局长何坚刚说,“不断提升珠宝设计、营销、展示等方面的发展能力,由‘珠’向‘宝’,绍兴正向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迈进。”
(小标题)一支纱上做出大文章
“我还是从一支纱讲起吧。”在位于绍兴国周针织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副总经理陶华冠手托一颗粉色的纱线团,演示企业是如何从劳动密集型向 科技 智能型升级的。
“以前,我们是直接对筒子纱进行染色。为了上色均匀,需要很多程序和人力将纱线打松,再通过一系列工艺上色,流程复杂,人工成本非常高。”陶华冠解释,后来通过流程再造管理,将纺纱原料先染色,再纺纱,仅这一项工艺改造,“原来10个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成立于1988年的国周,是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见证者。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印染、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红利过后,企业效益提升乏力。为保护环境,提升印染、化工产业效益,绍兴通过“整合集聚一批、退出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陆续完成了不同区域的集聚提升。
集聚的效应显而易见。2019年,绍兴印染、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7%、17.2%,远高于绍兴工业平均水平。何坚刚说,“今年1月至6月,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印染、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正增长。”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积极引导、推进,同时注重激发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国周在工艺技改、废气废水收集处理等方面每年投入超千万元,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改造,仅原料染色工艺流程就“减少了50%的人力和70%的工业用水。”2017年,国周被绍兴市列入第一批印染行业绿色标杆示范企业。
如今的柯桥,是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的中国轻纺城,每年有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在此交易,销售网络遍布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搬迁是伤筋动骨,亦是脱胎换骨。”陶华冠说,“一张白纸”重新创作,国周已是集印染技术、新材料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我们的纱线染色已不是普通的一支纱线染色了,通过把高 科技 原料加进这支纱,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面料的原材料。比如透气性的保暖内衣面料,比如具有轻薄排汗抗紫外线功能的运动服装面料等,我们已是优衣库、ZARA、H&M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面料供货商。”手里托着那颗纱线团,陶华冠眼里有光。
(小标题)“绍芯”异军突起
“这么讲吧,我们做的其实就是自主研发的‘中国芯’。”
在绍兴越城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园”里,入住不久的“绍兴韦豪”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是“豪威集团”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简洁、“符合 科技 气质的”办公室里,研发总监李宏亮说话也很简洁。
“这里符合我们的气质,上下游产业链非常齐全集中,办事效率高,服务到位,园区的产业文化氛围非常好,尤其适合我们初创公司的孵化发展。”李宏亮这样解释“豪威集团”为何落户绍兴。
李宏亮说的是上下游产业链。无疑都是国内芯片领域的“大咖”公司。如今,“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除先后引进的集成电路设计头部企业豪威 科技 、国内晶圆代工头部企业中芯国际、封测头部企业长电 科技 等项目,还带动形成了全产业链项目集群落户,目前招引集成电路相关项目70余个、协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储备项目30余个、意向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原地处甘肃的871厂(后更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落户绍兴,使绍兴与集成电路产业结下不解之缘。何坚刚介绍,871厂原为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871厂的到来为绍兴营造了良好的产业氛围。随后,浙江华越芯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光大芯业微电子有限公司、绍兴芯谷 科技 有限公司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先后成立。”特别是2018年3月,中芯国际落户越城,绍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如虎添翼。
2019年5月,打造绍兴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同一时期,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不仅如此,通过引进张江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歌礼药业、德琪医药等一批创新药企,还有细胞及糖工程生物医药项目群等一批高端项目,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平台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完)
特德·霍夫是微处理器之父。计算机产业的腾飞借助于三项最重要的发明,一项是贝尔实验室肖克利等三人发明的晶体管,一项是诺宜斯和卡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另一项则是特德·霍夫(TedHoff)1971年发明的微处理器。与前两项产品的发明者不同,霍夫既没有享受到巨大的财富,也没有因此获得什么特别的荣耀,迄今这位发明人还未得到公众的充分认识。但是霍夫的发明如此重要,使他可以无愧地跻身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列。对于自己的成就,霍夫一向保持着低姿态。因为一种不为公众所瞩目的形象更有助于他继续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当他在叙述发明微处理器过程的细节时,就像是一名学生在向老师汇报他刚刚结束的暑假活动。但这种谦逊的态度并不能改变这项发明的意义。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将霍夫称作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7位科学家之一”。1978年,他被提升为英特尔研究员(至今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过类似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主要研究多种开创性的技术问题,他喜欢这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完成微处理器之后,他又着手研制一种语言识别装置,可复制人类的语言,它是以英特尔“2920型”为基础的。霍夫和他的两位同事获得了“2920型”的专利,这是霍夫的第14项专利。霍夫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和地利之便:“如果我们没有在1971年发明4004微处理器,那么别的什么人也会在一两年里发明它。”1982年底,霍夫宣布他将离开自己工作了14年的英特尔,这震动了整个IT业。他说他需要变换一下工作环境。他接受了硅谷另一家公司阿塔里(Atari)的聘请,担任公司副总裁,负责研发。因为Atari有志将计算机推向家庭,而消费市场则正是霍夫最感兴趣的领域。但这步棋没走好,1984年7月,也就是他加入18个月后,该公司就被卖掉了。霍夫便开始从事一些独立的咨询和研究工作。他将加州森尼韦尔家中的车库改装成实验室。他说在车库里就可以建成几乎任何想建成的东西。1937年10月28日,霍夫出生于纽约州的罗切斯特。他在市郊的北奇利村附近长大。他的启蒙教育始于只有一间教室的乡村学校,一名教师要分别教7个年级的13名学生。父亲在通用铁路信号公司工作,是电气工程师,也是使他从小对电学产生兴趣的启蒙人。霍夫的叔叔是位化学工程师,他送给年轻的霍夫一套化学实验设备,并给他订了《大众科学》杂志,使霍夫在孩提时代就对科学产生兴趣。他曾有一本《联合收音机目录》 ,爱不释手,从此开始学习电子学。上中学时,更对这门课情有独钟。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中,苹果公司较早展示了风险投资的不同凡响。1976年,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微机(苹果一号),受到社会欢迎。后来,风险投资家马克首先入股9.1万美元,创办了苹果公司。从1977年到1980年3年时间,苹果公司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亿美元。1980年,公司公开上市,市值达到12亿美元,1982年便迈入《幸福》杂志的500家大企业行列。一家新公司在5年之内就进入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苹果公司就是首例。苹果公司的上市犹如核爆炸的成功一样震憾着世界。早先在苹果公司下赌注的风险投资家更是丰收而归,1美元的投资可获得243美元的回报。著名风险投资家罗克曾以每股9美分的价格买了64万股,不到3年时间,他投入的5.76万美元就奇迹般地变成了1400万美元。
苹果公司较早地以自己的巨大成功预示了风险投资的不寻常。其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风险资本循环的全貌。首先通过慎密而敏锐的寻觅或遴选,找到理想的投资对象。然后便进入循环的第一阶段风险资本进入风险企业。进入有多种方式,可以是新办公司,也可以是投资于已有企业。苹果公司属于前者。通过帮助风险企业发展壮大,风险资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其循环:退出风险企业。退出有转让、上市等方式,上市是退出的最高境界。苹果公司通过上市给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是风险资本运作的完美典范。
沃兹尼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怪人,乔布斯经常去沃兹尼克制造电脑的地方参观。有一次,乔布斯觉得这种电脑可以进入市场。正是这种毫不经意的想法使两个大学肄业生成了世界电脑行业的巨人。
苹果电脑发迹于加州洛斯加尔托斯乔布斯的车库里,当时因为乔布斯和他的同伙人沃兹尼克没钱买雅尔泰电脑,于是自己动手做出来一部,这就是苹果电脑的雏形。苹果电脑的传奇可以说是硅谷创业成功的标准范例。
乔布斯和沃兹尼克是真正的硅谷小孩,他们从小就在高度的电子化环境下长大,潜移默化,自然而然迈向了电子生涯。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一位朋友家的车库里认识了,而且从他们后来的事迹不难看出,车库在他们的生涯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当时沃兹尼克自制的电脑刚在湾区(Bay
Area)科学博览会里赢得头奖,乔布斯因此对他印象深刻。沃兹尼克从小就对电脑有兴趣,他的父亲是洛克希德导d及太空公司(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
Company)的电子工程师。当沃兹尼克还小的时候,他父亲便协助他设计了逻辑电路,从此激发了他对电脑的兴趣。沃兹尼克在中小学期间,学习非常专心,常常别人跟他说话时,他头都不抬一下看看是谁在跟他说话,他妈妈只得拍拍他的脑袋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沃兹尼克才华横溢,很早就显露无遗,从很多方面都可看出他将成为一个技术奇才。在高中时,他是最聪明的学生,大学入学测验时数学获得满分800分。他的同学们记得他寡言内向,但才华出众。总之,他是个典型的电脑天才。
在计算机行业的微型机时代,苹果公司的奇迹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苹果公司的奇迹是与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两个人的创造力分不开的。乔布斯在学校里是个性格孤僻的人,曾经一度不愿到原来的初中上学,父母不得已搬了家。在读高中时,乔布斯迷上了高科技,放学后他常去惠普公司旁听报告。一天,他大胆地向公司的董事长威廉·休利特提出要一些自制电脑的零件。休利特被他感动了,送给了他需要的部件,并帮他安排了暑期打工。
高中毕业以后,乔布斯进入俄勒冈的里德大学,但不到一年就中途退学了,乔布斯认为大学不适合自己。后来,他在一家仅有两年历史的小型电子公司雅泰利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很快他又离开了雅泰利公司,带着积攒的一点钱去印度旅游,并计划在印度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沃兹尼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怪人,他原先就读于罗拉多大学,在那里学习了一年软件设计后,他又转入狄安萨学院(De
Anza
College),最后再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在这些学校他都觉得怏怏不乐,于是1972年他自伯克利大学辍学到惠普公司做事。同一时期,乔布斯从印度回来后便进入雅泰利电视游戏公司,于是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便又回到硅谷,再度重逢。
每个新公司的创立也许都是源于灵机一动——可能是一种创新的产品,或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服务项目。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为了想要拥有一部微电脑,但却买不起,因而创立了苹果公司。
苹果电脑奇迹般的诞生过程,说明了硅谷高技术企业的许多共同之处。有那么一个人碰到一个令他深受挫折的问题,就决定动手研究看看,进行当中,创造出一种非常畅销的产品。一开始的成功令人惊异,于是这位创业家就成立一家新公司,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也许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梦想,骤然功成名就的快乐也容易冲昏速成的企业家,这和那些突然出名的职业运动员、电影明星以及摇滚歌星的结果相形之下,没什么不同。
为了制造Apple-Ⅰ型,沃兹尼克和乔布斯顺手从他们工作的公司——惠普和雅泰利——“解放”了一些电子零件。沃兹尼克设计Apple-Ⅰ型时,的确是走低成本方向,他不用当时最流行的英特尔8080做电脑的心脏,因为它单价高达270美元,而且也无法获得,因为经销商告诉沃兹尼克,只有设有帐号且是登记在案的公司才能购买。“后来查克零售店(Chudk
Peddle)宣布6502(一种微处理机)将在WESCON(一项西岸举行的年度盛大电脑展示会)柜台出售,所以我的几个朋友就去参观WESCON,20块钱付给柜台,微处理机就买到了”,沃兹尼克说,“只要20块钱,你就可买到一个微处理机,那使我踏入了这一行。”
当Apple-Ⅰ型在家用电脑俱乐部展示时,立刻引起轰动,乔布斯和沃兹尼克的朋友都争相要一部。“因此我们花了所有的时间,帮他们做自己的电脑,它占用了我们的周末、夜晚。我卖了车,沃兹尼克卖了计算机,我们总共凑得了1300美元,雇了我的一个朋友为这部电脑设计印刷电路板……我们估计可做出100片,每片出售50美元,那样就可以有2500美元的收入,足够我们赎回金龟车和计算机了。”乔布斯说。组合第一部“苹果”时花了沃兹尼克和乔布斯60小时。沃兹尼克和乔布斯无心插柳,却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开创了微电脑事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风险性创业投资在开创新公司时所扮演的角色,下面看看苹果这个典型的硅谷公司产生的过程。
1976年3月到6月,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一直出售小型元器件。为了扩大生产,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组装零件,他们寻找电器供应商作担保,两人甚至想得到雅泰利公司和惠普公司的担保,但没有成功。不久,购买他们产品的订货量就超过了他们的生产能力。到了夏天,他们设计出一种更高级的个人计算机——Apple-Ⅱ型。到1976年底,Apple-Ⅱ型销售额达到20万美元,其中利润为20%。1976年末和1977年初,乔布斯和沃兹尼克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来拓展业务。他们在一份知名的商业杂志上登了一篇科技文章,使公司产品赢得较大知名度,并与其他计算机零售商签定了销售合同。他们还说服了一名律师,通过法律保证制定了一项延期付款计划。但为了占领看似无限的市场,他们还需要大笔的资金,而且他们更急需市场方面的专家。
当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体会到苹果电脑是人们想买而又有潜力的产品时,就去找他们在雅泰利和惠普的老板。布什内尔是雅泰利的创办人,也是第一个电视游戏的发明人,乔布斯想使他相信,微电脑的前途无量。可惜雅泰利并不生产电脑,乔布斯的主意只换来布什内尔的嘲笑。
1983年,布什内尔在加州森尼韦尔市的一个工程师宴会上,回想起这件事时,说了这么一段话:“好比说,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跑去跟你的经理说:‘我有一项产品将会有千万美元的市场。’经理就说:‘啊哈,千万美元的市场?!我们公司的资本也才不过千万美元而已。’你说:‘千万美元在我看来倒不是件难事。’……这项新产品就是——个人电脑!我们都知道,在1975年时,还是大型电脑和小型电脑的天下,新的微电脑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但没多久他们就急速发展而与那些前辈们并驾齐驱。如今看来,雅泰利平白拒绝了千万美元的生意。瞧,我从没说我们是完美无缺的。”1982年微电脑销售量已跃升至54亿美元。
接着,沃兹尼克也去见他在惠普的主管,提议在惠普生产苹果电脑,他利用不同的机会场合共提了三次,但是惠普的主管们嫌他没有大学学历,又没有电脑设计的正式鉴定证书。
后来的发展大令乔布斯和沃兹尼克扬眉吐气,今天雅泰利和惠普在观望延迟之后,已激烈地加入这场微电脑之争,努力想要赶上苹果——这个行业的领先者。
不久,马古拉开着他的名牌轿车来到设在车库的“苹果”电脑公司。马古拉当时才38岁,就已经是百万富翁而且从英特尔退休了。马古拉要求看他们的经营计划,乔布斯和沃兹尼克对看傻了眼,他们从不知什么叫经营计划。马古拉就向他们解释,筹募风险性创业资金必须准备一份详细的公司创立计划书。
于是,他便跟乔布斯和沃兹尼克坐下来商讨,足足花了两个礼拜,研拟出一份苹果电脑公司的经营计划。马古拉看了计划书后,意识到这一创业计划潜力无限,是他的独具慧眼使苹果获得了充足的风险资本,马古拉不仅自己投资9万美元,而且亲自组织并争取到美利坚银行(Bank-of-America)2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他们三个人带着“苹果”的经营计划走访马古拉认识的其他风险性创业投资家,结果又筹募了60万美元。其中一个投资者是罗克,他曾对英特尔公司进行风险投资。马古拉还帮助乔布斯与美利坚银行达成了贷款协议。在他们的努力下,苹果公司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了一些重要的金融投资商,其中还有温洛克(洛克菲勒家族)。至此共筹到300万美元资金,已具备了开始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马古拉加入苹果公司后,他把乔布斯和沃兹尼克的资产估价为全公司股份的2/3,而他自己投资9万美元,获得苹果公司1/3的股份。1977年,在美国首届西海岸电脑交易会上,Apple-Ⅱ型机取得巨大成功。5年之后,苹果公司收入跃升至10亿美元,并成功上市,马古拉以9万美元投资,一跃而为亿万富翁。
1977年3月,苹果公司正式注册,公司由车库生产发展到厂房生产。Apple-Ⅱ型计算机在一次商品展销会上推出,并迅速取得了成功。Apple-Ⅱ型是一种全程序化的个人计算机,它是专为家庭设计的,同时,也适用于专业程序人员。苹果公司之所以选用“苹果”作自己产品的名字,是因为当时有人认为计算机会对外行造成伤害,取苹果之名给人友好、普通的印象,容易让公众接受。
1977年苹果公司超常规的发展却使公司的组织结构出现了问题。现在公司的领导应该正式化了,需要一个总经理和一个执行主席。乔布斯和沃兹尼克都深感自己不能胜任日常经营管理,他们任命马古拉为执行主席,并从国家半导体公司挖来了他们的总经理麦克尔·斯格特。斯格特看到了在苹果公司发展的前途,宁愿牺牲一半的薪水来苹果公司就职。乔布斯担任副董事长,沃兹尼克担任副总经理。公司成立3年以后,乔布斯和他的同事都成了百万富翁。
IBM的入侵还是给公司带来了一些阴影。苹果最主要的威胁下有雅泰利、汤迪公司,上有IBM、施乐、惠普以及其他公司产品的狂轰滥炸。
198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利莎”,公司希望通过它吸引到更多的新客户。1983年末,公司针对家庭及职业人员市场,又推出麦森托什,虽然IBM公司的种种努力已造成了对上述新产品的压力,但不管怎样,苹果公司在1977年至1982年取得的成功还是巨大的。苹果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苹果-Ⅱ型几乎满足了市场各方面的需求。终端用户第一次可以买到价格便宜、容易使用、性能高于一般微机的个人计算机。因为公司为使用者提供了自己的程序,所以软件已不成问题。另外,许多公司也开始开发与苹果-Ⅱ型系统匹配的软件系统。苹果机的名字与商标让人感到友好、亲切,不会产生恐惧感。整个机身紧凑、小巧、轻便,便于运输。另外键盘和屏幕由轻塑料取代了金属,屏幕比电视屏幕小,但不影响字体的清晰度。苹果机整体颜色为吸引人的色调,而不是像汤迪机以令人恐惧黑色、银色为主。公司的 *** 作手册使顾客可以轻松方便地掌握整个系统软件,这是最初取得成功的一个因素。总之,上述特点使苹果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 作方面,是一种质量高、价格低、友善的计算机。
为了取得成长所需的大量资金,苹果公司在1980年12月12日第一次公开上市招股。那是华尔街一件空前的特殊景况。460万股,每股22美金,总共吸收了1.012亿美元的资金,也造就了好几个暴发户,乔布斯1.65亿美元,马古拉1.54亿美元,沃兹尼克8800万美元,斯格特6200万美元,他们一共占了苹果公司40%的股份,早先在苹果公司下赌注的风险投资家也都丰收而回,每1美元钱投资收回243美元。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罗克再次成为豪赌的赢家,1978年以每股9美分买了64万股,还不到3年,他以57600美元的投资收回1400万美元。罗克早已拥有点石成金的美誉,这是他又一次获暴利。
创业阶段之后,如果新公司欣欣向荣,风险投资家便协助新公司“股票上市”。期待已久的丰收就要兑现,这是风险投资家最兴奋的一刻,也就在这一天,新公司确定了它的市场价值,创业者可能就因此成为暴发的百万富翁。
这时候,风险投资家往往便拎起饱满的钱袋回家去,再选一家冒险创业的公司投资。如果风险投资家只顾这一次收益而对创业公司再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风险投资家也可以叫创业投资家。通常来说大多数的创业投资家都期望在5年内能有10倍的丰收,当然,这些期望未必都能实现。如果新公司一败涂地,他们可能分文未得,损失惨重。一般约有20~30%的新公司很快就倒了,其余60~70%的新公司表现平平,只有5%像苹果、罗姆(Rolm)一类的公司成了气候。风险投资家说,除了微电子与其他的高技术以外,很难得能有高回收的机会。所以,如果你有一个经营计划,打算制造更好的捕鼠器,大可不必来打扰这些创业投资家,除非那是电子捕鼠器。
风险投资家不仅是创业家的顾问,他也对人事、技术、企业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创业投资家不同于银行家和股票投资人,他们与创业公司息息相关,诚如约翰逊说的:“我们不仅撒下骰子,而且还用力吹它,真是劳苦功高。”
从苹果公司的创业中不难发现,风险投资家所支持的创业家中,都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诚恳、勇于认错、随机应变、全身心奉献于工作、渴望成功和拥有卓越的管理和技术背景。一位创业投资家这么说过:“对房地产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风险性创业投资中,则是人才、人才、人才。”约翰逊则以决心和热心作为衡量创业家能否成功的指标,他说:“我必须看到他步履坚决地走向悬崖边缘才算数。”门罗公园资金管理服务公司的范伦泰也有着同样的见解:“尽管把那些智商140,自以为是的狂人带来找我,我会照单全收。”范伦泰慧眼识英雄,在过去10年内,他已投资7000万美元,共同参与投资创立了40家公司,其中包括苹果、雅泰利和阿尔托斯电脑(Altos-Computer)。
风险投资家们自诩是温文尔雅、博学广闻的生意人,然而,创业家根本就认为他们精打细算、铜臭满身。风险投资家在硅谷的别号叫做“风险投机家”,把他们描绘成贪婪可鄙、嗜吃腐肉的兀鹰,寄生在创业工程师的心血精力之上。他们的目的是夺取公司的控制权,即使要抛弃公司的创始人亦在所不惜。由于贪婪的投机家只求在公司股票上市或转手的时候赚一笔,至于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如何对他们而言,是无关紧要的,因此,投资家和创业家的目标可能有所不同,难免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冲突。
一个刚创立的公司,会把总资本依每股一定的价码分配成许多股,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之间达成协议,只不过是往后一系列交易的开端而已。第一次交易不过是筹措财源的第一回合,等到新公司的羽翼渐丰,需要更多的资金时,就开启了第二回合的谈判,新公司要求以不同的价码(通常较原价为高)出售更多的股份,而且还可能会有第三和第四回合。随后几个回合交涉的对象可能仍是第一回合那些风险投资家,或许也会有其他新加入的风险投资家。由于风险投资家掌握了资金,新公司和他们谈判的时候便显得力不从心,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创业家对这些投资人错综复杂的感情。
在1980年以后,苹果电脑公司己发展成世界性的公司,除了硅谷的总部外,在新加坡、爱尔兰和得克萨斯州都设有工厂。到1983年为止,苹果公司共有3500名员工。装配印刷电路板上的硅芯片需要动用很多工人,苹果公司便委托给像圣何塞市通用技术(General-Technology-Corporation,简称GTC)一类的装配公司去做。1976年,乔布斯踏进通用技术公司和总经理奥尔森(Richard-Olson)签下一纸合约,从此通用技术公司开始加工苹果的电路板,那时他们只有30名工人,一天只能装好100块电路板。
到1983年的时候,通用技术公司已有450名工人,大多是女工,其中有黑人、西班牙语系或其他的少数民族。他们从最低的工资做起,学习把有引脚的芯片插进电路板,这种工作单调无聊又无升迁的机会。每位工人完成一块板后必须在检验表上签名负责,然后将电路板送去测试,矫正每一项错误。于是又一部苹果电脑的“内脏”送出厂了。一块电路板可能会送到苹果公司的新加坡装配厂,在那儿把塑料外壳、键盘和其他的零件组合到一块铝板上,从头到尾,总共只要十个螺丝,这正是沃兹尼克在1976年所精心设计的杰作。新加坡的中国工人,加上爱尔兰、得州和硅谷的工人,到1983年年初,已装配了约75万部苹果电脑,其中约有30%销到美国以外的地方。
你只要算算苹果电脑的供应商、装配厂、电脑零售店,当然还有使用者,就知道苹果公司绝不致没落。
1983年年初乔布斯宣称,苹果公司创造了300位百万富翁。乔布斯当然也是其中之一。1983年中,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权益共值2.84亿美元。根据《福布斯》(Forbes)杂志1982年的一项分析,在美国最富有的前400人中,28岁的乔布斯是最年轻的一位,对于一个从车库起家创立公司的年轻小伙子而言,还真不赖。
乔布斯名利双收,1982年2月15日,乔布斯出现在《时代》杂志的封面。虽然他已经在优雅的洛斯盖特市(Los-Gatos)买了华厦,封面照片上的他却仍然穿着熟悉的丁尼布工作衫。尽管他已经拥有一部奔驰牌轿车,他还是喜欢骑摩托车上班。
乔布斯说,当他年轻时,他认为单独一个人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太大、太复杂,也太强而有力。但最近苹果电脑的经历使他有点志得意满,“你可以在地球的一边刺它一下,而在另一边的社会会产生冲击。”乔布斯说。这种影响力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实在是生命中最吸引人的刺激之一。
一个人一旦尝到了这种掌握未来的权力感,他就难以停止。乔布斯在1983年赠送10400所中小学各一部苹果电脑,数量实在不小,价值上千万美金,但由于减税,苹果公司“只”花了100万美元。乔布斯说,若能说服联邦政府给他免税,他将送全美国每个学校一部电脑。
乔布斯的谈话充满了权威性的比喻,例如,“快捷半导体公司像长熟了的蒲公英,”乔布斯说:“你朝它一吹,企业的种子就散布在风中。”在一次面谈中有人问到有关日本微电脑的竞争,“他们的第一次浪潮就像鱼一样地扑倒在岸上,今年春天第二次浪潮袭来,”乔布斯说:“他们仍将像鱼一样扑倒在岸上。”对乔布斯而言,日本电脑公司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是软件和经销网,这两点当然也就是苹果公司特别占优势的地方。
为什么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能这么成功?当然,他们占了天时地利的便宜,此外大多是运气,还有他们生长在硅谷也多少有帮助。沃兹尼克的确是个电脑天才,乔布斯的活力使他们的微电脑创立了公司,但除此之外就看不出这两个年轻人的暴富有何特别之处。如今,神话一般的故事和新闻界把他们说得像是有超人般的能力,但是有人不以为如此。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不过是两个碰巧撞进金窟的年轻人。
苹果公司的故事包含了硅谷成功事迹的主要因素:创业精神、冒险投资,但风险投资的介入无疑是苹果公司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苹果公司成功的创业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苹果电脑永远是完美和精益求精的象征,风险投资也总是青睐于永远追求卓越
苹果公司的管理理念:
一个科技公司应该有工程师运作,而不是行政管理。A tech company should be run by engineers, not
managers
创建一种雇主关系文化。Build a culture of respect between managers and employees
给雇员更多对自己的产品话语权。Give employees the freedom to ow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s
挑战你的雇员,让他们成长。Challenge your employees to grow
最后提交日期极其重要。Deadlines are crucial
不要和你的竞争对手攀比产品功能的游戏。Don’t play the “feature game” with your competition
雇佣一些拥有对你公司产品有疯狂激情的人。Hire people who are insanely passionate about your
product
对你的员工强调平衡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It’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work/life balance
你应该维持一个创建公司最初的文化基调,甚至在你公司成长后仍然保持。You should maintain that startup culture,
even when you’re a big compan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