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半导体的自主发展?

我国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半导体的自主发展?,第1张

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半导体的自主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半导体产业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支持,包括芯片设计、工艺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政府可以加大对半导体领域的人才培养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投身半导体领域。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只有大力投入研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政府可以加大对半导体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协同。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集成化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需要紧密协作。政府可以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建立协同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支持企业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保护等手段,支持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应该从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协同、企业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推动半导体的自主发展。

岗位职责:

1. 运用大型仿真软件,进行工艺及器件仿真;2. 产品版图(Layout)设计;根据市场需要,在公司现有工艺平台和产品设计layout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 组织新产品电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评估;3. 负责向代工厂进行工艺技术转移;与晶圆代工厂(Wafer Fab)及封装、测试代工厂进行工程技术、产品良率和质量问题的沟通、讨论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产品良率。4. 走访客户;积极协助和支持销售人员解决客户应用中所可能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产品失效分析;5. 跟踪世界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状态、跟踪世界功率器件技术水平。

岗位要求:

1. 微电子或功率半导体专业博士或硕士3年以上、本科5年以上2. 熟悉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者优先。3. 熟悉半导体工艺集成。在Wafer Fab 工艺集成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优先。4. 能自我激励并团队合作精神,创业精神。5. 英文熟练。

你看看吧,某半导体公司的要求。

根据一项对多位资深业界人士所做的非正式调查,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几年内,半导体产业都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初创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能获得1亿甚至2亿美元的资金,用以开发新一代复杂系统单芯片(SoC)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创投业者们并未获得与其投资相等的回报,而过去鼓吹大力投资的合伙人也早已离开这个产业。因此,下一步该走向何方?会出现更多的半导体初创公司吗?他们将如何获得资助?在一个受到严重限制的集资环境中,又如何获得突破性的创新?要了解产业的困境,就必须考虑IC开发成本(图1)和初创公司先期投资趋势线(图2)之间的差异。在与业界超过25位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s)──包括创投业者、创立半导体公司的CEO,以及新创公司的CEO──进行访谈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新兴的趋势可能将半导体产业从一个充满活力的技术经济创新引擎,转变为仅能提供‘Metoo’产品的承销商。 图1:每代制程开发集成电路的成本(单位:百万美元)从这次访谈中,我们确定了三大主要趋势。首先,规模较小的业者整并为更大规模公司正在加速进行。事实上,过去十年间,许多公司历经收购整并而退出了半导体产业;IPO则几乎已不存在。即使是中等规模的上市公司,在过去数年间也经历了大量整合。其次,由创投业者支持、已募集到新资金的公司均专注于特定利基市场。例如一些开发专有模拟和混合讯号IC的业者;这些组件通常采用较大的制程几何尺寸,整合度也相对较低,这将使业者能维持合理的成本。最后,SoC新创业者的活动似乎更加平息了,因为要开发这些高度复杂组件,需要极其庞大的费用。那么,这个产业还剩下些什么呢?相当令人遗憾,对创业者来说,仅存的也许是愈来愈狭窄的空间和更少的创投资本。不过,新创企业仍可能在这个产业占有一席之地,也许是主攻某些成长潜力有限的小型市场;或是让自己成为一家IP供货商,循ARM和MIPS的模式前进。两种情况都提供了相当惊人的财务表现,为创投产业再注入了活力。在访谈中,一位资深CEO指出,芯片产业看起来可能会越来越像汽车产业──成熟、进展缓慢,并且由少数几家大公司所把持。其它业界人士则认为,采取制药业的模式可占上风;一些处于开发阶段的小型公司创造出了极有潜力的智财权,之后再卖给握有大量资源的大型企业,藉此推动产品上市。另外,访谈中也有一位业界人士指出,业界也许会重返大型实验室主导的时代,如贝尔实验室、XerorParc和Sarnoff等。但无论在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没有让创投业者投下资金的余地,而且也并未看到能容纳真正突破性技术的空间。难道我们的产业将持续成熟到边缘化的地步是无可避免的结果吗?抑或是仍有其它可能?回顾最近一波半导体新创业者的成功范例,博通(Broadcom)和Marvell是两个很好的例子。这两家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公司在过去十年间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促成他们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两家公司都采取纯粹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运作模式。这个策略让他们免于巨额投资,否则他们将一直致力于建设庞大的生产设备。更有效地利用资本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对这个产业而言,成功往往伴随着破坏性创新而来。具备破坏性创新特质的公司,如Broadcom和Marvell,他们为市场带来了将系统开发者(包括通讯系统工程师及科学家)和IC电路开发者结合起来的做法──这些人才都是开发SoC不可或缺的。几乎每一位与我们访谈的半导体产业专家都强调,他们现在的软件开发人员比例远较IC设计师来得多。这种转变是SoC设计人员为业界直接来带来的创新成果。现在,这些公司即将向市场推出更新颖的SoC思维,不再局限于破坏性创新,这些业者们现在强调持续创新。是的,他们为硅产业带来了崭新的思维和更新的系统技术,且现有的SoC业者们都已具备这样做的能力。当Broadcom和Marvell进入市场后,当时主导市场的半导体业者们还没有雇用能够设计出创新自适应滤波器或复杂调制解调器和里德-所罗门编译码器的工程师。当时,这可是系统OEM业者的工作。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半导体业者都拥有系统工程师和开发人员;由于开发成本不断升高,拥有这些工程人员就显得更具优势。从这个角度观察,试图投资SoC新创公司似乎没有道理。我们不禁要问,在半导体领域中,究竟破坏性创新象征着什么。SoC上一场比赛,而不是下一个。与我们访谈的业界高层们一致认为,半导体产业仍然有创新需求。他们列举了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增加的带宽需求;移动装置和汽车对更轻、更高效电源的需求,以及能以更智能的方式,将能源送到消费者和企业客户端的全新能源解决方案。但他们也相信,要确实满足这些需求,现有技术版图仍然缺少了一些关键。那么,他们认为半导体创业潮有可能卷土重来吗?在我们的访谈调查中,部份受访者认为,‘无芯片’(chipless)半导体公司也许会成为未来的产业先锋,如eSilicon和GlobalUnichip等。向‘无芯片’转移,将能显着降低为了将新的半导体产品推向市场所需挹注的前期投资成本。一些CEO表示,将传感器和驱动器整合到半导体组件中的热潮仍在持续,并可望成为推动半导体朝更高整合度发展的一股主要驱动力量。在芯片中添加陀螺仪、加速度计、相机零件、麦克风和磁强度计等零组件的能力将成为关键,特别是如果能采用标准CMOS制程,那么,这些能力将极具开创性。事实上,微机电系统(MEMS)将芯片的整合度拉高到了全新的水准,这也可望为半导体产业带来下一波大规模的破坏性创新技术浪潮。没有人能预测下一波半导体的转变会在何时发生。但根据过去的产业经验,只要有一个人做了正确的事,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就有可能带动下一波创新浪潮。半导体产业能否重新找回不久以前还曾拥有的热情、活力和能量?答案将取决于企业家们是否针对创新做出正确的决定了。我们正处于芯片产业的转折点。对半导体领域来说,无论是创新,或是持续整并和削减成本,未来这些趋势都可能愈来愈多地出现在美国以外的国家。 图2:第一轮半导体领域创投资金的芯片产业营收百分比。本文由Bruce Kimble、Marty McMahon与Matt Rhodes三位半导体产业专家共同撰写。Kimble是半导体产业专家;McMahon是洁净能源产业专家,并作职于美国加州一家调查公司McDermott&BullRhodes是半导体产业的长期投资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546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