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贸易振兴会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14家日本公司中,54.8%的公司计划扩张它们在华的现有业务,而去年12月的比例则超过86%。有7.5%的公司说它们“正计划推迟或取消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而5.6%的公司说它们将“缩小(在华)生产或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
“不管外面天气变化如何,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不变。”
7月15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松下中国”)副董鲁ふ胖傥脑谏虾M嘎叮�上滤罩莅氲继骞こб延谇耙惶煺�娇�そㄉ琛T诖酥�埃�上略谥泄�鲇幸患野氲继骞こВ�挥谏虾!?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松下中国在上海第二次高调地表态了。上一次是在外高桥保税区松下电器(中国)机电公司的成立仪式上。
与此同时,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日企在华投资大环境正遭遇着相当严峻的考验。
据了解,苏州工厂的投资金额将达到100亿日元(约1亿美元)。张仲文表示,按照这一投资规模,苏州工厂有望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工厂。
松下中国攻势调整
7月初,松下日本总部传来消息,松下计划在日本裁员,主要面向日本半导体部门。一个多星期之后,苏州半导体工厂开工建设。
这两年,松下在中国的调整也一直不断。去年底整合杭州的白色家电工业园区,今年,则将天津和上海两家机电公司合二为一。到目前为止,松下在中国的公司、工厂及研发部门已达61家,其中超过50%的企业为合资。
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其实正在进行调整。人们对松下的印象,一直是家电制造商。松下中国总裁木元哲却表示,电子元器件产品将成为松下中国未来利润增长点。这是松下转变的重要信息。
但是,木元哲拒绝透露电子元器件领域在松下中国销售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来自松下中国的消息说,在2006年松下中国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的目标里,50%的销售收入将来自电子元器件。苏州工厂的开工成为理所当然。
松下电器于去年发布了“跃进21计划”,为中国市场定下了2005年生产规模达到人民币700亿元,2006年销售规模达到人民币700亿元的计划。对于2004年实现人民币400亿元销售收入的松下中国而言,这个目标显然比较吃力。
以电子元器件作为增长点,是松下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家电产业的利润已走向边缘。在已公布的松下2004年度财务联合结算报告中,家电产品中仅PDP电视(等离子电视)一枝独大,销售额较去年同期猛增71%。其余产品的贡献都较为微弱。
尤其在中国,普通电视的市场份额已基本被国内厂商“包”下,难觅外资品牌。于是,松下、索尼、夏普等传统的日本家电制造商选择了“高端”,液晶、等离子电视应运而生。而与此同时,上广电、长虹、创维、康佳等国内巨头都已在两三年前宣布进入这一领域。
竞争不仅来自家电产业,通信领域也同样是阻碍重重。所有的设备生产商和手机制造商,都把“宝”押在迟迟不愿露面的3G上。比如,2002年,松下与同为日本企业的NEC、中国华为联合开发3G移动终端技术;2003年,松下与UT斯达康合作开发3G基础设备。
其间,松下曾对中国3G通信的发展作出预测,认为2004年投入商业运营,2005年开始大规模商业运营。但事实已证明,这些预测远没有变化来得快。松下在3G方面的投资也迟迟无法得到回报。
退出中国?
松下恐怕是少有的几个曾因“公众事件”而被迫在中国停止某一产品销售的日本公司了。一直以来,投资中国的日本企业一直都低调行事。但是今年,他们却被迫成为焦点。
松下中国的内部人士曾经向记者表示,4月以来,打电话询问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否发生变化的媒体不计其数,这让他们感觉非常困扰。
与此同时,也确有一些日本企业因为中日关系趋冷,而作出战略调整。如落户深圳的友利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生产电话机及其相关设备为主的企业。其相关负责人5月底表示,将选择菲律宾作为新的生产基地,生产无绳电话。
据了解,菲律宾的工厂是友利电将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前的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友利电恢复了老厂的生产。友利电的理由是,规避中国风险及增强生产能力。
一直以来,友利电的产品在中国一直销售不佳,以出口欧美为主。出于同样的原因,索尼也于年初宣布退出中国PDP电视市场,专心发展欧美市场。
据了解,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日本制造商都先后传出要退出PDP电视市场的消息,除索尼承认将退出中国市场之外,其余两家均否认了这一传言。
不过,到目前为止,市场的风险对于日本企业而言,仍然是可以克服的。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有将近80%的企业接受调查时表示“要继续扩大对中国的投资”。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这项调查从4月上旬开始到4月中旬结束,调查对象都是日本国内主要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138家企业中有130家企业得到了反馈。
在调查的这些企业管理者中,近八成的日本企业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事业发展,而真正研究将减少在中国事业发展只占0.8%。
来自日本贸易振兴会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14家日本公司中,54.8%的公司计划扩张它们在华的现有业务,而去年12月的比例则超过86%。有7.5%的公司说它们“正计划推迟或取消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而5.6%的公司说它们将“缩小(在华)生产或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
台湾有非常多芯片制造商,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
台积电,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占全球芯片产能的1/5,高端芯片领域占据全球60%以上产能。芯片代工市场份额高达54%,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联发科,博通,索尼,苹果,恩智浦......你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芯片品牌都是台积电的客户。台积电2020年提交给台湾证券交易所的财报显示,公司为480多个客户制造超过9000种不同类型芯片。2020年营收1.34万亿新台币。
联电,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芯片代工市场份额约9%。最先进制程为14nm,在28nm的HKMG工艺上仅次于台积电,在28nm节点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也是韩国三星的CIS芯片制造商。最近收购了日本富士通半导体,12英寸晶圆厂增加2座,并且借助日本富士通在汽车电子的技术已杀入车用芯片领域。2020年营收1768亿新台币。
力积电,曾经的力晶,目前是全球第六大芯片制造商,市场份额约2%。力积电(力晶)曾经是一家做DRAM芯片(内存)的厂商,因为DRAM价格崩盘,2012年时负债千亿,股价跌至0.29元被台湾证交所下市。经过多年转型,力积电不仅还清负债,还获得苹果公司触控芯片的订单,2020年底重新登陆兴柜交易,股价最高达88元,上涨303倍,是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力积电目前最先进的制程为20nm,特色是提供专业的记忆体代工服务,比如DRAM,NOR Flash,NAND Flash等,也是唯一具有铝制程技术的晶圆代工厂。其客户多为生物科技公司(生物芯片代工),AI公司等。该公司目前在新竹铜锣园区兴建2座12英寸晶圆厂,是中芯国际的劲敌。2020年营收645亿新台币。
世界先进,是台积电的子公司,也是特殊制程的领导厂商。但特殊制程多用于军事,工业领域,不如民用制程赚钱,所以该公司目前是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占整个半导体制造市场份额不足1%。世界先进主要的产品是高压制程(High Voltage)、超高压制程(Ultra High Voltage)、BCD(Bipolar CMOS DMOS)制程、SOI(Silicon on Insulator)制程、混合信号制程(Mixed-Signal)、类比信号制程(Analog)、HPA(High Precision Analog)制程等等,是军工和工业领域非常重要的半导体公司,例如高铁使用的IGBT元件就是该公司制造。公司主要的晶圆厂都是8英寸晶圆厂,最近收购了美国格罗方德公司位于新加坡的一座晶圆厂,产能得到极大提升,产品也跨足了MEMS(微机电)产品。2020年营收331亿新台币。
稳懋,是全球最大的三五族化合物厂商,其核心技术是异质接面双极性电晶体(HBT)和应变式异质接面高迁移率电晶体(pHEMT)。这两项技术主要运用于2G/3G/4G/5G和WIFI通讯,卫星通讯(SATCOM and VSAT),OC-768, OC-192光线通讯,3D感测,GPS全球定位系统,AESA主动相控阵列雷达等。该公司目前是全球第十大芯片制造商,市场份额约0.7%,其客户主要是通讯,光电,军工厂商,例如AVAGO(安华高半导体,全球最大的光电芯片品牌厂),Raytheon(雷神公司,美军主要的导d,电子设备供应商)。2020年营收254亿新台币,公司目前在高雄科学园区计划兴建大型晶圆厂。
华邦电,这家公司业务很杂,主要做记忆体(DRAM和NOR Flash),其NOR Flash市场份额世界第一,DRAM份额仅0.7%,但其客户群后台非常硬,比如索尼,谷歌,爱立信(电信基地台专用DRAM),都是定制化产品,市面上基本找不到华邦电的民用DRAM。华邦电还有MCU(微控制器)业务,MCU是电机,家电,智能仪表,汽车,工业控制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另外华邦电也提供晶圆代工服务,华邦电拥有2座12英寸晶圆厂。近期华邦电收购了日本松下半导体(PSCS),另外在高雄科学园区兴建12英寸晶圆厂,预计2021年第二季就要开始量产,未来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家半导体新贵势力。2020年营收为607亿新台币。
其他的半导体公司还有很多,我不一一介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