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为此发表论文,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0年7月7日,西奥多·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激发红宝石。
扩展资料:
激光的颜色取决于激光的波长,而波长取决于发出激光的活性物质,即被刺激后能产生激光的那种材料。刺激红宝石就能产生深玫瑰色的激光束,它应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和外科手术。
公认最贵重的气体之一的氩气能够产生蓝绿色的激光束,它有诸多用途,如激光印刷术,在显微眼科手术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半导体产生的激光能发出红外光,因此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但它的能量恰好能"解读"激光唱片,并能用于光纤通讯。但有的激光器可调节输出激光的波长。
激光有很多特性:首先,激光是单色的,或者说是单频的。有一些激光器可以同时产生不同频率的激光,但是这些激光是互相隔离的,使用时也是分开的。
其次,激光是相干光。相干光的特征是其所有的光波都是同步的,整束光就好像一个“波列”。再次,激光是高度集中的,也就是说它要走很长的一段距离才会出现分散或者收敛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光
Russell这位物理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光盘.sony公司制作了第一张光盘
1976年,Sony开始与飞利浦合作进行激光视盘(LD)的商品化,这是一种直径同LP唱片一样的30cm大型光盘。同年,Sony在内部利用PCM-1数字磁带录音机的雏形在LD技术基础上制作了一张光盘,可能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张“数字音频唱片”。但当时的播放效果非常差,Sony通过研究决定了数字音频光盘的开发战略,其中两项决策非常关键:不再借用视频格式,将数字音频信号直接记录在专用光盘中;引入纠错技术,改善光盘的播放质量。
1978年,与其他厂家纷纷在LP基础上开放数字音频唱片不同,飞利浦公司研制出了ALP(Audio Long Play)唱片,其直径只有11.5cm,可以轻松地放进口袋里或汽车音响中。
1977年8月开始,Sony与飞利浦开始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随后,确定了16Bit量化、44.1kHz采样和12cm直径的规格,后一个规格的确定非常有趣,时任Sony公司副社长的大贺典雄是音乐家,他认为“如果一张唱片还难以放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用户是不会接受的”,因此,CD唱片74分42秒(12cm)的播放规格得以确认。
1980年6月,Sony与飞利浦向由29家公司成立的DAD(数字音频光盘)会议提交了CD(Compact Disk,小型产品数字音频)系统的方案。1981年4月,DAD会议决定CD系统和日本Victor公司提出的经典式并类为国际统一规格,卡拉杨对CD方案给予了全力支持。
为了迅速将CD产品化,研发人员列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清单,竟然有200多条。1981年秋季,Sony的CD试制机面世,采用了半导体激光光头、专用LSI,但体积相当庞大。1982年8月,两家公司才选定聚碳酸酯作为盘片材料,这时离正式上市只有两个月。
1982年8月31日,Sony、CBS Sony唱片、飞利浦和宝利金四家公司在东京联合展开新闻发布会,宣布CD系统及软件上市。同年10月1日,Sony推出了第一台CD播放机CDP-101,宣告了光盘时代的到来。到年底,一共有100多种CD唱片上市,CD成了数字音频唱片的事实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