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 history~

samsung history~,第1张

对滚滚而来的数字化浪潮,雄心勃勃的韩国人现在已盯上了英特尔巨人,试图要赶超英特尔,坐上芯片制造的头把交椅,当数字时代的真正英雄。我们不禁要追问,英特尔能否奋起反击,三星能否梦想成真?

在过去的十年中,三星公司已经从当初的效仿索尼而一举成为目前全球最赢利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如今,三星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其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令索尼汗颜。据Interbrand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三星是全球品牌价值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不论在巴黎的街头,还是在偏远的皮尔里尔,人们随处可见三星电子的身影。

现在,三星又吹响了赶超英特尔的号角。正所谓春风得意,出师大捷。今年9月20日,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主管黄昌圭宣称,今年上半年三星半导体收入增长80%,是英特尔增幅的近四倍。“三星和英特尔的差距在近一步缩小,三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芯片业老大。”三星超越英特尔的雄心不言自明。

三星能否把实现夙愿,超越英特尔?我们来看一下,在传统的PC芯片市场,英特尔虽受AMD的冲击,占有率有所减少,但仍占76%以上的市场,业内老大的地位暂时无人能及。而三星半导体收入只是英特尔的一半,显然,PC芯片市场并不是三星超越英特尔的突破点。三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采取声东击西战略,在闪存市场、手机芯片、数码像机以及MP3等战场寻求突破。业内指出,如果双方角逐的重点离开PC芯片市场而转向便携电子产品等领域,天平会倒向三星,英特尔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把竞争的主动性拱手相让于三星电子。

三星声东击西搞多元化战略

几年前,三星就开始扩大产品种类,减少对DRAM单一产品的依赖。今天,三星的存储产品有200种之多,包括DDR、DDR2、Rambus DRAM、同步及异步DRAM、低能耗移动DRAM、图形存储卡、替代SRAM及DRAM的几种混和产品和闪存。2003年,三星存储产品销售的64%来自于消费、图形及移动市场,而不是电脑。

产品的多样化使三星摆脱了单纯依赖DRAM的局面,也增加了赢利。三星主管存储产品美国市场销售的副总裁汤姆·奎恩坦言,开发多种产品需要更大的投入,但只要每一种产品都是经过仔细论证的,投入将会在目标市场上得到回报。据Tom Quinn介绍,三星提供的产品存储容量占整个行业的26%,然而其收入却达到了33%。

据IC Insights机构分析,今年上半年三星内存销售额达74亿美元,市场份额提升到7,3%。和英特尔的14,7%相比,三星仍然有一段距离,但和第三名的TT相比却领先很多。在闪存市场,三星在照像存储和手机音乐播放等方面大踏步前进。2003年,英特尔占这一市场的21%,三星占15%,差距在进一步缩小。三星表示,要在包括照像机图像传感、显存芯片、数字显示器、手机芯片等5个主要的逻辑半导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毫无疑问,三星在手机市场的丰富经验必会帮助其在上述市场站稳脚跟。专家预测,到2007年,这些市场将为三星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

黄昌圭称,三星只有不断提高在高端视频和音频市场占有率才能进一步刺激内存的需求。现在,三星凭借在内存市场的优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紧逼英特尔核心PC业务,逻辑芯片在数字产品中日益应用。尽管三星无意发展PC微处理器,但随着英特尔进军手机市场步伐的加快,两者必会狭路相逢。他相信,手机产品是业内未来增长的助推剂。三星电子非存储业务战略师安迪指出,“手机的新一轮变革为三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便携产品的需求必会刺激芯片销量的增长。”

美林证券的分量师西蒙·吴指出,三星的野心宏伟无比,三星无疑是世界第一大内存芯片制造商,“但三星要想在非存储市场证明自己的实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进一步讲,三星的对手不止英特尔一个,iSuppli市场分析机构分析专家约翰·塞尔彭指出,“在手机市场,英特尔绝不会轻易认输,让出自己的位置。”

英特尔从容接招

对于三星的雷霆攻势,英特尔似乎显得很平静。但英特尔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对三星的举动高度重视。英特尔洞察到,三星在手机市场扮演竞争者和供应者的双重角色存在着潜在的漏洞,“三星和自己的客户竞争,这将引发灾难,因为这么做会失去客户的信任。”

另外,尽管三星目前在闪存市场实力雄厚,但这并不会给三星带来战胜英特尔的永久优势。三星以制造“NAND”闪存而闻名,这种闪存易于存储音乐和图像文件。而英特尔,以“NOR”闪存而著称,这种闪存价格昂贵但很容易和逻辑芯片融合使用。三星称,明年NAND市场可望增长38%,市场规模为99亿美元,三星要占市场的68%。英特尔也不服软,表示明年要赢得NOR市场76亿美元,而iSuppli预测英特尔收入会下降6%。专家指出,为了同NAND进行竞争,NOR内存的价格可能会下降,而最终NOR内存会胜出。但是,三星表示,不必杞人忧天,三星相信NAND价格会更便宜,其内存容量也会进一步扩大。

iSuppli首席执行官Derek Lidow表示,在2001-2003年的芯片业低迷时期,三星是最成功的芯片提供商,而从竞争对手手中掠走大量客户是这一成功的主要原因。从1998年至今,三星芯片出货量已翻了一番还多,成为仅次于英特尔的全球第二大芯片供应商。1992年,三星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产量跃居全球第一;1996年SRAM(静态存储器)产量也实现了全球第一;2002年,三星所有的电子产品(不仅是半导体)销售额首次超过了英特尔,达340亿美元,而英特尔是270亿美元。2003年,在美国《电子商务》排列的Top 300中,三星名列第11,而英特尔居第14。英特尔2003年的芯片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几乎是三星105亿美元的三倍。

2003年7月15日,英特尔CEO贝瑞特领导全公司庆祝英特尔成立35周年,当时英特尔刚刚度过半导体产业严重的滑坡,为了纪念,贝瑞特等英特尔高级管理人员埋下了一个盒子,要到2018年公司成立50周年时再挖出来。盒子里装有当年给英特尔带来好运的100个物品,这部分是为了纪念英特尔在生产和技术上的重大投资,这些投资使英特尔2003年的销售收入增加了12.5%,达到301亿美元,盈利更是增长了81%,达到56亿美元。英特尔去年埋下的盒子也许掀开了公司传奇历史的新篇章,也许是公司命运的转折点,标志着英特尔的统治地位将逐渐结束。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三星全面超越英特尔,并非异想天开,成功的机率是非常的大。三星的CEO更是自信地表示,“三星不会等待未来,三星要创造未来。”最近,三星美国部门高级副总裁Jon Kang透露,三星将在2006年之前投入20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生产改进。在三星隆隆的追赶声中,英特尔是否有芒刺在背的感觉中,标志权力和荣耀的王冠能戴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发展历程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会长李秉喆以30000韩元在韩国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李秉喆早期的主要业务是将韩国的干鱼、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国的北京及满洲里。

1938年3月1日李秉喆在日治朝鲜大邱成立的“三星商会”

1950年代逐步扩展为制糖、制药、纺织等制造业,并确立为家族制企业。

1951年1月,三星Moolsan(现称为三星物产)成立。

1953年8月,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成立(已经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并不再隶属于三星集团)。

1954年9月,第一毛织成立。

1958年2月,收购安国火灾与海上保险(于1993年10月更名为三星火灾海上保险)。

1963年7月,收购东方生命保险(于1989年7月更名为三星生命保险);收购东花百货(现称为新世界百货,并不再隶属于三星集团)。

1965年10月,收购世韩造纸(于1968年8月更名为全州造纸,现已经不再隶属于三星集团);9月,三星开办中央日报(现已不再隶属于三星集团);4月,三星文化基金会成立。

1966年5月,成立中央开发(也就是三星Everland)。

1968年11月,成立高丽总医院(1995年更名为三星江北医院)。

1969年成立三星电子。1980年代三星电子以卖冰箱为主,1986年时李秉喆成立三星经济研究所。

1973年8月,公司宣布了第二个“五年管理计划”,为这些业务领域制定了目标,并使三星进入造船工业。在此期间,公司还采取步骤,增强公司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将其制造过程从原材料生产,集成到最终产品生产。

结果,许多新的公司诞生了,其中包括1974年成立的三星重工业,以及三星造船厂(三星收购了Daesung重工株式会社后成立)、1977年成立的三星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在1987更名为三星Techwin)。

1978年,三星半导体以及三星电子成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同时也开始向全球市场提供新产品;4月,三星电子开始出口彩色电视机,三星造船厂成立(在1983年被三星重工业兼并),三星精密化学成立;2月,三星综合建设成立(在1995年12月被三星物产兼并)。

1982年6月,三星综合进修学院(人力资源中心) 成立;4月,湖岩美术馆开放;2月,三星Lions(专业棒球队)成立。

在1983年12月成功开发出64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VLSI芯片,并因此成为世界半导体产品领导者。在此之前,三星只是为本国市场生产半导体。

1985年5月,三星成立了数据系统(现名称为三星SDS)作为在包括系统集成、系统管理、咨询,以及网络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的领导者。

三星越来越重视技术,并导致了在八十年代中期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也就是公司的经济研究院与开发研究院的诞生:在1986年成立的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以及在1987年成立的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SAIT)。

在1987年11月19日,三星的创始人李秉喆会长在执掌三星集团近50年之后逝世,他的儿子李健熙继任成为三星新的会长;10月,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主要R&D中心)成立;7月,三星Aerospace(也就是后来的三星Techwin)生产出第1000台飞机引擎。

在1988年三星集团庆祝公司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他宣布公司开始“二次创业”,将领导三星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二十一世纪企业。

1989年12月,三星福利基金会成立;7月,三星BP化学成立;5月,三星综合化学成立;3月,李健熙会长在三星成立50周年纪念庆祝会上宣布 “二次创业”;兼并KOCAxyk公司(在1988年5月改名为三星xyk,后在1995年9月改为三星卡)。

1990年8月,三星电子开发出世界第三款16M DRAM;7月,济洲新罗酒店开业;4月发起集团经营改革运动。

1991年11月,新世界百货,三星集团独立;9月三星综合化学西山石油化学工业区竣工;5月三星综合化学启;1月三星支持在英国皇家博物馆内设置韩国馆。

1992年12月,三星电子采用统一的经营结构;11月 兼并国际证券(后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三星证券株式会社);10月三星电子开始在中国设厂生产产品;三星生命保险公司资产达到15兆韩元;9月三星SDI收购德国WF;8月三星电子开发出世界第一个64MDRAM机生产厂;果川信息网络中心;3月三星电子开发出10.4英寸TFT-LCD面板。

1993年12月,三星生活文设承接马来西亚KLC有100g的超轻手机(SH-7:00pm出司,包括第一制糖(CJ)独立;5月三星时尚学院成立(由三星物产, 第一毛织,以及第一合成纤维共同成立);三星电子兼并美国HMS。

3月“二次创业”第二阶段活动提出同意的公司识别(CI);2月李健熙会长在美国洛杉矶主持电子产品对比评价会;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SAIT)开发出第一个数字视频光盘刻录机(DVD-R);三星电子开发出世界第一个8mmVCR。

1994~1996年为三星“新经营”时代,“新经营”不仅仅是三星业务结构的重新设计,而是一场旨在制造世界产品、提供全体客户满意,以及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的位的阶段。

在此期间,17种不同的产品,从半导体到计算机显示器,从TFT-LCD显示屏到彩色显像管,在其各自领域中,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领域,比如LCD等,三星从一开始就是第一。

自从1993年进入LCD以来,三星就毫无争议地是世界领导者。另外一个实例是三星重工业的钻井船,自从三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就拥有了世(Line Stop)”系统, 任何员工只要在生产流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都可以立即关闭组装生产线。整个生产线会被停下来,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1996年,三星集团跻身全球第五大集团,包括多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及办事处,员工总数19.6万人,共有62个子公司,总资产高达2808亿美元(2007年)。

集团员工平均年薪高达71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三星在韩国出口额的三百一十二亿美元中占了18.1%。而在2004年更达到(592亿美元),为出口额的20.7%。在2003年在韩国政府税务预算中,三星占了6.3%的税款。

1996年12月,三星康宁在墨西哥建立显像管专用玻璃工厂 三星电子开发出世界最快的CPU (中央处理器),Alpha芯片。11月建立三星JP Morgan 信托投资株式会社(于1997年7月更名为三星信托投资管理)、三星参与成均馆大学基金会的管理。

湖岩基金会建立、三星电子开发出世界第一个1-GB DRAM;8月三星商用汽车株式会社成立(已经破产);7月李健熙会长被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委员、三星世界博览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6月立;3月三星电子负责建设的墨西哥提华纳电子综合工业区竣工、三星管理技术学院成立;1月三星电子实现64M DRAM批量生产、三星电子在美国德克萨斯奥斯丁开设三家半导体生产厂。

2000年8月,三星康宁德国子公司被评为外国人投资企业最佳企业,并庆祝公司成立6周年;7月三星SDS 在北京成立全球软件开发中心;6月 三星SDI发明世界第一个超薄纯平阴极射线显像管;5月 三星Techwin 开发出配有210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

2002年9月,成立三星李健熙奖学金基金会。

2006年,三星集团成为全球第35大经济体。

2010年三星旗下的智能手机将有50%的采取Android *** 作体系,全面转投Android这个最火的开源平台。

2012年6月,三星成为微软Windows Phone 8的首拨合作OEM厂商;8月24日,三星却宣布其全球第一家体验店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张营业。

2013年5月,三星宣布他们在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高下载速率达到1Gbps。

2014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三星推出三新款Gear系列智能手表Gear 2、Gear 2 Neo和Gear Fit。

2015年3月27日,三星首次展示智能健康新技术。2015年2月19日三星宣布收购美国移动支付创业公司LoopPay,此举将使三星成为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其他科技巨头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Google、eBay和Apple。

三星计划在Galaxy S6发布的同时推出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注册自己的xyk、借记卡、积分卡和礼品卡,利用手机支付购物款,无需再携带实体卡。

2016年3月17日,韩国媒体报道称,为了改善经营状况,三星电子预计将削减研发投资,同时伴随的还有大规模裁员。这是三星电子18年来首次做出上述决定。而三星此前在研发费用上一向慷慨。

2019年5月,ICinsghts发布了2019年Q1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三星则以128.7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二,同比下滑了34%。

扩展资料

中国三星

三星旗下30多家公司中已有 23 家在中国投资,包括三星电子、三星 SDI、三星 SDS、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生命、三星火灾、三星证券、三星物产等。

中国三星在华设立的机构有155个,雇佣员工数量达102000余名,业务涉及电子、金融、贸易、重工业、建筑、化工、服装、毛纺织 、广告等诸多领域。

电子是中国三星最大的业务部分。中国三星电子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成都、山东、海南、辽宁、香港、台湾等地区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数码摄像机以及 IT 产品等。

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

自1999后,在连续五年时间里,三星每年都会捐赠1000万美元,来帮助和照顾社会上贫困的人群。

三星生命保险也在三年(2002~2004)中捐赠了1000万美元,用于对患有癌症、脑溢血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

2008年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当中分别捐款3000万元(外加员工募集资金471万元总共3471万元)和1000万元,在四川省新建了10所三星博爱学校,并且在玉树设立了1家红十字新村(76户)。

2013年4月,中国三星凭借2012年度在公益慈善事业的突出表现,荣获第八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的荣誉。

2018年9月20日,中国三星的三星智能教室+智慧教师培训项目荣获2018年第三届“CSR中国教育奖”、最佳社会贡献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星

仅仅30余年,已经少有人记得那场在日美之间爆发的芯片战争。

这一战,日本人输得干干净净,从高峰时占据全球近80%的DRAM(俗称电脑内存)份额,跌到现在的零。这场芯片战争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国际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大国产业PK中,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1980年代前五年是日本半导体芯片企业的高光时刻。

硅谷的英特尔、AMD等 科技 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人追着打,然后被反超,被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美国的 科技 公司败在了模式上。

硅谷的发展模式是,通过风险投资为创业公司注入资金,创业公司获得资金支持后,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市场,提升公司估值,让后上市,风险资本卖出股票获利退出。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效率高,但体量小,公司之间整合资源难,毕竟大家都是一口锅里抢饭吃的竞争对手。

日本人的玩法截然不同:集中力量办大事。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芯片)”计划,确立以赶超美国集成电路技术为目标。随后日本通产省组织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产学研半导体人才资源,打破企业壁垒,使企业协作攻关,提升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水平。

日本的计划也差一点儿夭折,各企业之间互相提防、互相拆台,政府承诺投入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关键时刻,日本半导体研究的开山鼻祖垂井康夫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将各怀心思的参与方们捏合到一起。

垂井康夫的说辞简单明了:大家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改变日本芯片基础技术落后的局面,等到研究成果出来,各企业再各自进行产品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孤军奋战的困局。

计划实施4年,日本取得上千件专利,一下子缩小了和美国的技术差距。然后,日本政府推出贷款和税费优惠等措施,日立、NEC、富士通等企业一时间兵强马壮,d药充足。

一座座现代化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制造工厂在日本拔地而起。随着生产线日夜运转,日本人发起了饱和攻击。

美国人的噩梦开始了。1980年,日本攻下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5年后,日本的份额超过50%,美国被甩在后面。

硅谷的高 科技 公司受不了市场份额直线下跌,不断派人飞越太平洋到日本侦察,结果让人感到绝望。时任英特尔生产主管的安迪.格鲁夫沮丧地说:“从日本参观回来的人把形势描绘得非常严峻。”如果格鲁夫去日本参观,他也会被吓坏的:一家日本公司把一整幢楼用于存储芯片研发,第一层楼的人员研发16KB容量,第二层楼的人员研发64KB的,第三层人员研发256KB的。日本人这种研发节奏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三箭齐发,让习惯了单手耍刀的硅谷企业毫无招架之力。

让美国人感到窒息的是,日本的存储芯片不仅量大,质量还很好。1980年代,美国半导体协会曾对美国和日本的存储芯片进行质量测试,期望能找到对手的弱点,结果发现美国最高质量的存储芯片比日本最差质量的还要差。

而且,日本人还拍着胸脯对客户保证:日本的存储芯片保证质量25年!

在日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下,美国的芯片公司兵败如山倒,财务数据就像融化的冰淇淋,一塌糊涂。

1981年,AMD净利润下降2/3,国家半导体亏损1100万美元,上一年还赚了5200万美元呢。第二年,英特尔被逼裁掉2000名员工。日本人继续扩大战果,美国人这边继续哀鸿遍野,1985年英特尔缴械投降,宣布退出DRAM存储业务,这场战争让它亏掉了1.73亿美元,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在英特尔最危急的时刻,如果不是IBM施以援手,购买了它12%的债券保证现金流,这家芯片巨头很可能会倒闭或者被收购,美国信息产业史可能因此改写。

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哀叹美国进入了“帝国衰落”的进程。他断言,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硅谷将成为废墟。

更让美国人难以容忍的是,富士通打算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80%的股份。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硅谷活化石,因为硅谷绝大部分 科技 公司的创始人(包括英特尔和AMD)都曾经是仙童半导体的员工。在硅谷人心中,仙童半导体神一般的存在,现在日本人却要买走他们的“神”,这不是耻辱么?有一家美国报纸在报道中写道:“这笔交易通过一条消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很落后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对此做出应对。”

几年前,硅谷的 科技 公司成立了半导体行业协会(简称SIA)来应对日本人的进攻,经过几年游说,成果如下:将资本所得税税率从49%降低至28%,推动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政府不愿出面施以援手。

苦捱到1985年6月,SIA终于炮制出一个让华盛顿不淡定的观点,一举扭转局面。

SIA的观点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削弱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风险。

日本不是美国的盟友么,日本半导体崛起,美国半导体衰落,看着就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 游戏 ,怎么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呢?

SIA的逻辑链是这样的:

此前,SIA游说7年,得到政府的回应总是:美国是自由市场,政府权力不应染指企业经营活动。

这次,SIA的“国家安全说”一出,美国政府醍醐灌顶,从原来的磨磨唧唧变成快马加鞭,效率高的惊人:

1986年春,日本被认定只读存储器倾销;9月,《美日半导体协议》签署,日本被要求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5年内国外公司获得20%市场份额;不久,对日本出口的3亿美元芯片征收100%惩罚性关税;否决富士通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

美国人这一波 *** 作至少开创了两个记录:第一次对盟友的经济利益进行全球打击;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将贸易争端从经济学变成政治经济学问题。

负责和日本交涉的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首席贸易代表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一面指责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产业政策不合理,一面又对它赞叹不已,“所以我对美国政府说我们也要采取和日本相同的政策措施。”

对这种双重标准,曾在日立制作所和尔必达做过多年研发的汤之上隆在自己的书中气愤地说:“这人实在是欺人太甚!”

随着《美日半导体协议》的签署,处于浪潮之巅的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掉头滑向深渊。

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从1986年最高40%,一路跌跌不休跌到2011年的15%,吐出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中的DRAM受打击最大,从最高点近80%的全球市场份额,一路跌到最低10%(2010年),回吐近70%。

可以说,和美国人这一战,日本人此前积累的本钱基本赔光,举国辛苦奋斗十一年(从1975年到1986年),一夜被打回解放前。

但日本人吐出的肉,并没有落到美国人嘴里,因为硅谷超过7成的 科技 公司砍掉了DRAM业务(包括英特尔和AMD),1986年之后,美国人的市场份额曲线就是一条横躺的死蚯蚓,一直在20%左右。

那么,这70%的巨量市场进了谁的肚子?

答案是韩国。

在日本被美国胖揍的1986年前后,韩国DRAM趁机起步,但体量犹如蹒跚学步的婴儿,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业毫无存在感。而且和日本相比,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芯片企业完全是360度无死角的菜鸡:根本打不进日本人主导的高端市场,只能在低端市场靠低价混饭吃;市场体量上,两者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但三星深谙所有的贸易摩擦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借机干翻了日本大象。

1990年代,三星和面临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但其掌门人李健熙巧妙利用美国人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机会,派出强大的公关团队游说克林顿政府:“如果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者的减少将进一步抬高美国企业购入芯片的价格,对于美国企业将更加不利。”

于是,美国人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倾销税,日本最高则被收取100%反倾销税,这种 *** 作手法简直是连样子都懒得装。

三星抱上美国的大腿,等于从背后给了日本一刀,让日本彻底出局。

如果没有三星补刀,日本半导体芯片尚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美国人用《美日半导体协议》束缚日本人,并挥动反倾销大棒对其胖揍,但日本半导体存储芯片产业受的只是皮肉伤,因为硅谷的企业超过七成退出了半导体存储芯片行业,市场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熬过去后,又是一群东洋好汉,毕竟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上,日本还是一支难以替代的力量。

三星加入战团并主动站队美国后,难以替代的日本人一下子变的可有可无,韩国人由此成为新宠。随后,三星的DRAM“双向型数据通选方案”获得美国半导体标准化委员会认可,成为与微处理器匹配的内存,日本则被排除在外。这样,三星顺利搭上微处理器推动的个人电脑时代快车,领先日本企业。

从上面的DRAM份额图中可以发现,日本的份额呈断崖式下跌,韩国的则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一上一下两条线形成一把巨大的剪刀,剪掉的是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未来。

此后,即使日本政府密集出台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但也无力回天,日本半导体芯片出局的命运已定。

直到今天,仍有观点认为,韩国半导体芯片的崛起,日本半导体芯片的衰落,是产业转移的结果。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产业转移是生产线/工厂从高劳动力成本地区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迁移,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企业并没有向韩国迁移生产线,而是直接被替代。美国人实际上联手韩国,重组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将日本人从供应链上抹去,使一支在全球看起来不可或缺的产业力量消失得干干净净。

纵观日美芯片战,是否掌握重组全球产业链的能力,才是贸易战中决胜的关键,市场份额的多寡不构成主要实力因素,这也是日本输掉芯片战争的关键原因之一

主要参考资料: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作者:汤之上隆;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作者:西村吉雄;

《芯事》,作者:谢志峰;

《硅谷百年史》,作者:阿伦.拉奥,皮埃罗.斯加鲁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338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