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变化的严重性在于:库克有可能带领一帮人,一窝蜂地弃用英特尔,从而转向M1系列芯片。
基于此,苹果有可能控制电子产品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领域。
消费者喜欢竞争,苹果挑战英特尔PC霸主地位自然是好事儿,但问题在于,苹果真能找到超级垄断和庞大生态圈的平衡点吗?苹果依靠iPhone飞黄腾达,已有13年。
这段时间,股价有波动,产品有失败,有和三星、高通的专利战,有巨额现金,也有被指为毒苹果的产业链压榨。
但截止到现在,业界基本统一认识:苹果是一家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跟着他们干,大概率能赚钱,前提是自己要有本事,要有被利用的价值。
苹果和英特尔成为路人,本质上也是“价值没了”。
自研芯片,M1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芯片都是电子产业链的“硬通货”,如今又掺杂起政治、疫情、产能等因素,导致全球都缺少芯片。
在这种大背景下,有远见的企业一定会谋划自己的芯片布局,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芯片大战。
作为全球电子产业链的领袖之一,苹果自然不甘错失好局。
事实上,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公开表示,计划转向自主研发的电脑芯片,以便能更好地整合PC的软件和硬件。
如此宏伟的目标,不仅会给苹果带来产业链上的优势,还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显然,这两项指标之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命脉。
数据显示,苹果M1芯片采用5nm制程技术生产,封装了160亿个晶体管。
按照底层逻辑设计,M1的CPU性能会提升3.5倍,GPU性能提升6倍,机器学习速度提高15倍,更关键的是,M1芯片会大幅改善能耗,所有搭载这款芯片的设备,电池续航时间都达到了原来的2倍。
显然,电池续航时间对于任何一位消费者,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杀伤力。
事实上,M1芯片之所以有潜力成为“更优秀”的芯片,一方面得益于乔布斯网罗了一大批的芯片天才,另一方面更得益于iPhone/iPad和iWatch等热销产品的设计经验。
苹果的产品设计一向要求完美,所以,他们的设计周期往往会很长,每一代产品之间的“创新”也常常是谨小慎微的。
从这个角度讲,十几年的芯片设计经验对于M1的开发者来说,是一笔非常好用的财富,正如iPhone已趋近完美。
iMac搭载M1芯片之后,苹果可以更深度便捷地优化MaxOS系统。
长期以来,iMac和个人电脑始终依赖英特尔x86芯片组,这些芯片组旨在支持多种 *** 作系统,但苹果始终无法深入到英特尔芯片组的电路中,自然不能对自家系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如此的“不便捷性”,不但令库克没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办法把产品做到完美。
正如Android手机的底层代码始终掌握在Google手中,三星、华为、小米都无法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时至今日,Android手机卡顿、碎片化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或许已经变好了,但包括笔者在内的大批消费者,已经放弃Android手机,转向iOS阵营:真得很流畅,一点儿都不卡。
总而言之,英特尔虽然依旧能给苹果创造价值,但是已经成为Mac走向完美的绊脚石。
苹果要放弃英特尔,两者变路人其实是早晚的事儿。
天作之合,苹果到底离不开谁?如前文所述,苹果是一家有远见的企业,这不仅仅体现在其涉入了芯片设计、软件编辑、系统开发等高端领域,更在于他们构建了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生态圈。
正当其他手机厂商,庆幸自己能免费享用Android系统之时,苹果却一直砸钱优化IOS,实现软硬一体,使得旗下全部电子产品能在同样的系统中运行,互通有无。
再加上,A系列和M系列的芯片,使得苹果产品在性能、运行、能耗方面的表现堪称完美。
在整条产业链上,苹果正试图控制一切。
甘愿受控制的企业,虽然有点儿憋气,但十几年来也赚得盆满钵满,而不想被控制的企业或者没有利用价值者,都相继变成路人,比如高通、英特尔等等。
当然,最有实力的合作者还要数三星、台积电等企业,一方面他们愿意和苹果合作,而且具有绝对强大的实力,又不太受控制。
尤其是三星,既在终端领域用Galaxy和iPhone竞争,又能向苹果供应芯片、电池、显示器、摄像头等零部件,简直是天作之合;而台积电相对单纯,M1芯片的5nm制程必须由台积电代工。
显然,苹果和三星、台积电不会成为路人,更确切地说,苹果还离不开他们。
另外,苹果也不会离开蓝思、歌尔、立讯、富士康等合作者,他们听话受控制,跟着苹果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对成本控制、产能扩张、效率提升方面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况且,苹果从未单纯地“压榨”产业链,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代工商提供新的生产方案,包括流程设计、设备升级、系统建制等等。
拿M1芯片举例,通过采用ARM架构的处理器设计,苹果能够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削减笔记本的零部件成本,比如高效的M1处理器,会让苹果电脑摆脱传统风扇等冗余零组件。
如此改变,对产业链都是福音。
苹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爆红13年,而且现在仍然没有丝毫衰败的痕迹。
此前我们觉得百年企业就已经是巅峰。
按照如此趋势下去,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苹果成为第一个300年企业,跟着他们干,有望打造一条“百年电子产业链”。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