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介绍下和平号空间站

帮我介绍下和平号空间站,第1张

和平号是苏联/俄罗斯的第3代空间站,亦为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自发射后除3次短期无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员生活和工作。

和平号核心舱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它提供基本的服务、航天员居住、生保、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联盟-TM载人飞船为和平号接送航天员,进步-M货运飞船则为和平号运货。ズ推胶藕诵牟展灿6个对接口,可同时与多个舱段对接。到1990年,苏联只为和平号核心舱增加了3个对接舱:即1987年与核心舱对接的量子-1(载有望远镜和姿态控制及生命保障设备)、1989年对接的量子-2(载有用于舱外活动的气闸舱、2个太阳电池翼、科学和生命保障设备等)、1990年对接的晶体舱(载有2个太阳电池翼、科学技术设备和一个特别的对接装置,它可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俄罗斯自1995年起发射了3个舱,先后与和平号对接,这3个舱是:1995年发射的光谱号(载有太阳电池翼和科学设备)和一个对接舱(停靠在晶体号特别对接口上,用于与航天飞机对接)以及1996年4月26日发射的和平号的最后一个舱体--自然号(载有对地观测和微重力研究设备)。自此和平号在轨组装完毕。全部装成的和平号空间站全长87米,质量达123吨(如与航天飞机对接则达223吨),有效容积470立方米。

作为美俄国际空间站合作计划的一部分,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实施了交会和对接,在轨对接期间,进行了设备和航天员的交换。1995年2月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在太空交会,两航天器相距仅11.3米。同年6月29日,和平号空间站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轨首次对接成功,美俄航天员在太空相逢,联合飞行了5天。美国女航天员露西德1996年3月22日在航天飞机第3次与和平号对接后进入空间站,到1996年9月26日才返回地面,在太空度过了188天,创造了妇女太空飞行新记录。在这项合作中,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共进行了9次对接,为建造和运营国际空间站积累了经验。

和平号空间站原设计寿命5年,到1999年它已在轨工作了12年多,除俄罗斯的航天员外,还接待了其他国家和组织的航天员,他们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和平号设备老化,加之俄罗斯资金匮乏,从1999年8月28日起,和平号进入无人自动飞行状态,准备最终再入大气层焚毁,完成其历史使命。

参考资料:http://tech.qq.com/a/20051007/000050.htm

空间材料科学系研究空间环境条件下材料加工、生产、工艺过程的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性能全新的材料。从材料生成机理看,空间材料可分为晶体生长和金属、复合材料制备两类按材料的性能用途分,它又可分为包括半导体、超导、磁性和光纤等在内的功能性材料,包括合金、金属、泡沫多孔和复合材料等在内的结构材料,以及陶瓷、玻璃材料等几类。

在航天器上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实验,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空间失重环境中,对流、沉积、浮力、静压力等现象都消失了,另外一些物理现象却显现出来。例如,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在不和其他物体接触时,紧紧抱成一团,在空中悬浮;液体和其他物体接触时,液体在物体表面能无限制地自由延展。太空毛细现象加剧了液体的浸润性,气体泡沫能均匀地分布在液体中,不同密度的液体可均匀混合。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不仅清楚地认识了这些在微重力环境下产生的物理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物理现象的机理,而且也进一步了解了地球重力环境限制材料加工的各种因素。利用这些在微重力环境下特殊的空间物理现象和过程,人类已试验了空间焊接、铸造、无容器悬浮冶炼等工艺,冶炼出高熔点金属,制造出了具有特殊性能的各种合金、半导体晶体、复合材料和光学玻璃等新材料。

40年来,已在各种航天器上进行了许多次空间材料实验,从而对空间晶体生长和空间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及其规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取得许多新的成果。

美国早在阿波罗号飞船上就开展过微重力条件下的材料科学实验。在1973年发射升空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上,航天员进行了28项微重力研究实验;1975年在阿波罗号—联盟号联合飞行中又开展了13项微重力实验。自1981年航天飞机飞行以来,美国航天员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开展了晶体生长、特殊材料的工艺研究和生产,特别是把空间微重力实验室送人轨道进行材料加工,生产砷化镓晶体等材料。苏联于1969年在联盟号飞船上首次进行了金属焊接和切割试验,研究了微重力下的熔融金属性状,在礼炮号空间站上进行了微重力材料加工,拉出了重1.5千克的均匀单晶硅,制备了碲镉汞半导体材料、陶瓷和光学材料,还生产出球状伍德合金和铝镁、钼镓、铝钨、铜铟和锑铟等多种合金材料。在礼炮号空间站上共使用各类微重力实验设备175种,带回3500多千克的实验样品。在和平号空间站上专门有一个叫晶体号的工艺舱,航天员利用其上的专用设备制取了纯度极高的半导体材料,生产了直径为5厘米的砷化镓晶体。总之,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人类已在难混合金、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制造实验和空间加工工艺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

中国利用自行研制、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多次搭载空间晶体炉,进行空间材料加工实验,研究了砷化镓单晶、碲镉汞晶体的生长,超导材料的烧结,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钯镍磷、锑化铟、锑化镓、铝铌合金的生长。

中国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空间材料加工实验,主要包括单晶生长、超导材料和合金凝固等多项。例如,在地面混合并与石英管浸润的镉铟样品,经空间熔化后分离成两个成分分别为镉和铟的球体,并且与石英管都不浸润。通过空间进行铝锂、锌铅、铝铅、铝铌、铝锌铋等难混合金和偏晶合金凝固实验,发现空间的块状锌铅样品中实现了弥散相分布。在空间粉末液相烧结中也能够得到定向生长的晶体结构。所有这些实验成果表明,中国空间材料科学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415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