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与空穴移动速度不同

为什么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与空穴移动速度不同,第1张

由爱因斯坦方程 D/u = KT/q D 载流子(电子或空穴扩散系数,u 载流子迁移率 KT/q除T温度外其他为常数. 由于扩散系数的不同,就是说在相同温度下电子与空穴的迁移率不同.其速度为迁移率和电势能的乘积,所以速度不同. PS 至于扩散系数,是由平均自由城和平均自由时间等搞出~空穴的D一般比电子的D小~~

不同的掺杂元素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质量较小的原子扩散较快,可以用于在较大范围内比较均匀的低浓度掺杂,电阻率达不到较低水平;质量较大的原子扩散较慢,但因此易于控制扩散边界和浓度,因此可用于制造小范围内高浓度掺杂。

到底选择什么材料来做掺杂,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1)原子的重量(AtomMass)。掺杂一般是有两种工艺:扩散(diffusion)和离子注入(ionimplantation)。所谓扩散,就是把掺杂原子直接跟单晶硅表面接触,再加上热能的辅助,杂质原子会扩散到硅晶体里面。但是,不同的原子,扩散系数(diffusioncoefficient)是不同的。笼统而言:原子质量越高的,扩散系数会更低,也难扩散到比较深远的位置。而离子注入所能到达的深度,更是跟原子质量息息相关。原子质量越大,越需要高能加速,才能注入到更深的区域。但副作用就是,原子质量越大,加速的能量越高,会对单晶硅造成更严重的晶格损伤(Latticedamage)。如果单晶硅被打成筛子,就成了多晶硅了(armophous),其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都会改变。所以,在离子注入之后,一般需要高温煺火(thermalannealing)。高温煺火作用有二:(i)修复晶格损伤,(ii)激活(thermalactivation)掺杂原子的自由电子(或空穴)。这个煺火温度肯定要低于硅的熔点,否则硅片都成液态了。但即便如此,如果latticedamage过于严重,煺火不见得能完全修复。

(2)激活能量(ActivationEnergy)。掺杂的原子进入单晶硅取代硅原子的位置,还需要煺火处理,来激活自由电子(空穴),从而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不同的掺杂原子,其电子(空穴),从禁带(bandgap)里面的能级跃迁到导带(conductionband,对应电子)或者价带(valenceband,对应空穴),所需要提供的能量差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数值,我记得在半导体物理类的参考书里面有一个表格可以查到。这个能量差越大,需要煺火的温度越高。而集成电路制造,一定是有thermalbudget的,即,不能用太高的温度(+太长的煺火时间),否则会影响之前其他工艺流程所达到的参数。

所以,选择什么元素做掺杂,一定是个综合考量的过程。比如,希望在小区域内形成高浓度掺杂,用离子注入,低能量,重掺杂原子,效果会好。而希望在大的区域内形成比较均匀的低浓度掺杂,用扩散,轻一些的掺杂原子,更能达到目的。

1、电容的物理意义是电荷随电压的变化量,对于扩散电容,电压引起的电荷变化主要来自于非平衡少子的注入,与产生复合无关,也就与少子寿命无关。所以选第三项

2、扩散电容充放电的过程即非平衡载流子渡过基区的过程,可见充放电的时间就是渡越时间,选第一项

3、发射结注入效率等于1-发射区方阻除以基区方阻,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等于100,从以上两个条件可以得到基区输运因子0.995,基区输运因子等于1-基区渡越时间除以基区少子寿命,最终计算结果为第三个选项

4、没明白题目到底想问啥。

5、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等于分子(基区输运因子乘以发射结注入效率)除以分母(1-基区输运因子乘以发射结注入效率),计算结果是44,选第一项。

6、根据爱因斯坦关系,由于电子的迁移率大于空穴的迁移率,电子的扩散系数大于空穴的扩散系数。在相同的浓度梯度下(材料掺杂和偏置电压相同),显然电子的扩散电流要大于空穴的扩散电流对于PNP管。发射区的扩散电流是电子扩散电流,可见PNP管的发射结注入效率比NPN管低。扩散系数大的电子在基区的渡越时间比较短,基区输运因子等于1-基区渡越时间除以基区少子寿命,可见NPN管的基区输运因子大于PNP管,选第三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4204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