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公布的针对华为全球所有子公司的芯片禁售令, 对于华为来说已经不能算是“封杀令”了,而是实打实的“绝杀令” 。因为美国已经完全绝杀了华为此前芯片进口的三大招数—— 向美国企业购买、找亚洲企业代工、从子公司手里转手! 华为芯片进口的“三板斧”可以说是完全被废了。
那么华为在芯片产业这条路上就真的完全没有办法走了吗?其实并不完全是,要知道芯片产业除了芯片制造我国有点落后以外, 在芯片设计和封测两大步骤上 ,我国可是很厉害的。在芯片设计上,美国的高通应该算是全球最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了,但是我国的华为海思作为全球知名芯片设计企业也不遑多让。麒麟高端芯片中今年马上要发布的麒麟9000,就被测评为目前最顶尖的芯片,因为采用的是5nm制程设计的,5nm制程的芯片高通都还没有发布,就被华为海思给抢了先, 可见在芯片设计上,华为海思也能算做是世界顶流。
就更别说芯片封测这一环节了,这属于芯片产业中最后一程,也是最简单的但是也很需要人力物力。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在这方面有全球所有国家都比不了的优势, 在芯片封测领域,全球十强企业中中国就占了八家,我国在这一领域实力之强横可见一斑。
那么,留给华为或者说留给我国在芯片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和制造了,那么全世界除了美国和拥有美国技术的公司以外,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还真有,那就是我们的老邻居兼老冤家日本!
日本虽然现在不在世界顶级半导体产业的最高位,但是曾经也是引领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昔日王者, 把时间倒回去20多年前,那会全世界半导体产品风头最劲的就是日本 。虽然最后在美国“流氓式”的打击下,日本败了。但是即便如此,日本的半导体底蕴还是在那放着,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日本也是稳坐芯片制造领域第二把交椅的。
那么寻求与日本的合作,就是我国半导体突围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日前,日方有消息传出, 有一家叫做“深圳英唐智控”的中国企业已经获批了收购日本的半导体光刻机设备。
中企收购了日本光刻机?是事实,将给芯片界点亮一盏灯。据了解,被收购半导体设备 的日企是“先锋微技术” ,他们家的设备是用于模拟芯片的光刻机,其设备生产出来的芯片, 主要是用在 汽车 、光电等工业领域 。虽然对于手机等终端的芯片制造暂时不支持, 但是也给我们暗了一段时间的芯片界点亮了一盏明灯 。
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和制造在世界范围有极高的影响力,而我国在半导体设计和封测上全球无敌手。那么不管是基于中国市场对日本的吸引,还是基于国际芯片供应链调整的大势所趋, 中日两国携手在芯片产业强强联合,不失为一条半导体进一步发展的康庄大道!
如果真的能够达成全面深度合作,或许华为的移动端芯片,还有救!
日本第一大芯片公司NEC,从1985年日本半导体全面击败美国企业,到2012年整体下滑,平均营业利润率只有2%左右。一个行业的消失会伴随着相关行业的崩溃,导致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因此很难有美凯的第二次机会。日本的芯片产业无法逃脱这一市场规则。
无论是从产业链发展的现实,还是从历史到今天的情况,都只能说,日本半导体产业依靠台积电这样的巨头企业重振昔日的辉煌是一厢情愿。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日美贸易摩擦和日本企业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日本半导体产业开始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包括NEC、富士通、东芝等五大巨头在内的日本芯片企业,走的是与英特尔相同的产业化道路,即集设计、制造、封装和销售为一体的品牌,即垂直整合模式(IDM)。因为芯片设计、制造成本和工艺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上升,而且在加速。从设计到流程,一个28nm芯片的成本为6290万美元,而一个5nm芯片的成本为4.76亿美元。采用五代先进技术,成本增加了6.6倍左右。
也就是说,设计成本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工艺成本的增长速度。芯片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不像设计成本那样夸张,但绝对数量也是巨大的。根据国际商业策略公司(IBS)公布的数据,一条10nm工艺芯片生产线的投资至少为100亿美元,5nm生产线的投资至少为150亿美元,而说到3nm芯片,这个数字就变成了200亿美元。中芯国际登陆A股科技创新板,募集资金532亿元,融资金额在A股中排名第五。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这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但在芯片制造业,532亿元还不足以建成一条10nm芯片生产线。
正是因为集成设计与制造的垂直集成模式是一个淘金者,所以如果英特尔不具备x86架构的垄断优势带来高额利润回报,就很难维持企业的发展。同样基于x86架构的AMD在市场地位上不如英特尔。为了避免芯片制造部门的流失,必须将其分离重组为grofond,然后分别走上无晶圆设计模式和晶圆OEM模式。然而,日本芯片公司不愿意效仿AMD。此外,当时设计和生产的DRAM芯片大多难以像英特尔那样建立垄断优势,因此只能把它们组装在一起,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利润有多小?日本第一大芯片公司NEC,从1985年日本半导体全面击败美国企业,到2012年整体下滑,平均营业利润率只有2%左右。这是日本芯片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反映出难以适应行业节奏的竞争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