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资本成功拿下台半导体巨头四座工厂,下个会是台积电吗?

大陆资本成功拿下台半导体巨头四座工厂,下个会是台积电吗?,第1张

“有的地方我们中国(大陆)是很强的,比如说封装、测试这一块很强。”

上面这句话是“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在谈到国产芯片发展时给出的结论,他表示中国大陆虽然在光刻机等关键设备方面有差距,但是在后期的封装测试领域却很强。

需要知道的是,一款芯片的出世大概需要经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三大步骤,这三大步骤可谓是缺一不可。

而在前两个步骤, 芯片设计所需的EDA软件和芯片制造所需的关键设备都被西方卡了脖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封装测试领域发力,继而反过来卡他们的脖子呢?

根据12月2日消息,台湾省半导体巨头日月光在12月1日的时候正式宣布一项重大决定,将位于大陆的四家封测工厂和业务全部出售给大陆资本—北京智路资本。

需要知道的是,日月光这家台企可不简单,乃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集团,创立时间甚至比台积电还要早,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排名第一。

而且这家企业在中国大陆一共仅有四座封测工厂,那么为什么日月光这次要把四座大陆工厂全部卖给大陆资本呢?难道这是开始站队了吗?

据悉,此次日月光作价14.6亿美元出售其分别位于中国威海、上海、昆山苏州的四家封测工厂,买方为北京智路资本。而智路资本则是国内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的股权投资机构。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月光卖出去的不仅是四座工厂,更可能是在给自己培养一个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

当然,根据日月光方面的解释,这四家大陆封测工厂主要从事的乃是中低端封测和材料业务,其收入占比不到总收入的3%,所以对其自身影响不大。

但是需要知道的一点是,从全球市场来看,美国市场才是日月光的第一大市场,占比超六成,整个亚洲市场占比仅为15%。

而根据知名数据统计公司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排名前10的芯片封测厂商中,除了排名第二的是美国公司之外,其他9家都是中国企业,其中3家属于中国大陆,分别排名第3、第6、第7,还有6家属于中国台湾省。

并且要知道的是,在几年前,中国大陆的封测厂商还处于“吊车尾”阶段,而如今却已经走到了前三。

所以单就这个情况来看,日月光把位于中国大陆的工厂卖出去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日月光可以选择出售工厂,那么台积电有没有可能把大陆工厂卖出去呢?

据悉,目前台积电在全球共计有17座晶圆厂,其中有两座位于中国大陆,分别是位于上海的晶圆十厂和位于南京的晶圆十六厂,而其中制程最为先进的当属可达28nm制程的南京厂了。

那么台积电有可能将南京厂出售吗?答案是可能性不大。

首先,这家工厂成立的时间并不长,2016年5月份才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60多个亿。这也就是说南京厂才刚刚投产没几年,于情于理都不可能选择放弃;

其次,就在今年(2021年)上半年的时候,台积电才刚刚决定扩产南京厂,虽然引起了大陆不少专家学者的反对,但是台积电扩产之心却依然没有动摇,所以怎么讲都不可能把南京厂卖出去;

最后,目前全球缺芯,南京厂的28nm成熟制程更是缺芯的“重灾区”,年初的时候台积电才刚刚宣布全线涨价20%,这个时候自然是希望产能越多越好。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发生某些极端情况,那么我们也不能排除台积电出售大陆工厂的可能!

没有不变的永恒,只有永恒的变化。

在如今这个大时代,风云突变也只是等闲。芯片行业的格局稳定了几十年,也是时候迎来新一轮的大洗牌了。

在日月光集团官宣之前,谁也想不到他会把位于中国大陆的四座工厂出售给大陆资本;那么在未来某一天,说不定台积电南京厂也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易主。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争之世,究竟国产芯片能不能够后来居上,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展与台湾产业发展前景有关。

台湾投资大陆的几个重要变化

1.投资层次不断提升,既有产业层次的提升,也有技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的提升。

台商投资大陆是从传统产业开始的。当时,传统产业在岛内遭遇生产、筹资、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经营成本升高,以及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困难。同时,也受到岛内科技产业的排挤和当局政策不平等的待遇,不得不西进大陆投资发展,以寻求产业发展的第二春。当传统产业投资大陆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投资有成,企业收获了较高的比较利益时,台湾的科技产业受此登陆效应的波及,以及大陆投资环境的吸引,1995年后也纷纷到大陆投资发展。

从去年开始,台湾的高科技产业也积极加入到投资大陆的大潮中来。这个从传统产业上升到科技产业,又发展到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大陆变化轨迹,充分表明了台湾投资大陆产业的层次提升。

第二个层次提升表现在台商投资大陆技术层次的升高。台商投资大陆,初期的生产都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到1998年后,当科技产业成为投资主流后,产业的生产技术就提升为生产电器、电脑配件等科技产品。后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又步步高升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光碟机、笔记本电脑、晶圆代工、手机等高科技产品。从这些生产的产品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出台商投资大陆技术层次的不断提升。

2.投资性质转变,由单纯的生产模式转向了生产、研发并举的模式。

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的增多和深入,他们发现,大陆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强于台湾。对于台湾产业研发能力不强的弱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非常希望和大陆的学术机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借助大陆的研发实力助其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鉴于此,近年来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发生了转变,由单纯的生产模式,转向了系统生产和研发并举的模式。也就是台商投资大陆的企业大举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以及企业的研发基地迅速向大陆转移。据台湾权威机构调查,投资大陆的台商企业已有70%以上在大陆设立了研发中心。台湾报纸还称,台商研发基地的大举西进风潮,不但快速蔓延开来,而且蔓延的速度比制造基地的西进风潮更快;厂商对研发基地的外移更无顾忌,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情,掀起一股大陆研发热。

3.由单一的产业投资大陆,转向上中下游关联产业的投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台湾科技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以来,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大陆投资。以相互支援、协调配合,接近大陆市场,并节约产业发展成本,获取更高利益。如去年开始的台湾半导体产业投资大陆,从上游的IC设计,到中游的IC制造,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再到IC的通路模组,都相继投资大陆,形成完整产业链,并逐渐把产业的重心移到大陆。台湾的八大电脑厂也都在大陆布建完整的准系统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4.台资企业人力重组大陆本土化加深。

台商投资大陆初期,大量雇用大陆廉价的劳动力,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使用,大都由台湾母厂派遣。但是,现在已逐步启用大陆当地人才,力行人才当地化。这种人力资源的重组和优化策略,已被台商视为提升其企业竞争力的利器,给予极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台商启用大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积极培养深具潜力的大陆干部,已是台商企业主在大陆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5.台商企业就地采购比重逐渐增加。

台商投资大陆初期,利用大陆廉价的土地、劳力、原料进行生产,而生产所需要的半成品、机械设备等,大部分是从台湾采购带来。随着台商企业投资的深入发展,现在,台商在大陆当地采购半成品、原物料和机械设备的比重,在逐年升高,现已高达60%。尤其是后期到大陆投资的台商企业,就地采购大陆原材料和半成品者,比早年到大陆投资的台商比例高出很多。这显示台商与岛内相关产业的关系在逐渐减弱中,而与大陆的合作在逐渐增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5257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