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达到标准后,对我国芯片产业有什么影响?

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达到标准后,对我国芯片产业有什么影响?,第1张

目前市面上掌握14nm技术的企业并不多,中芯国际掌握14nm技术并实现量产的企业,为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

14nm芯片技术的市场地位

目前市场上28nm芯片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部分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加工能力,因此这部分芯片的产能已经过剩。能够掌握10nm以下芯片的制程技术的企业较为稀缺,只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这几家实力大公司可以实现。

而14nm芯片,作为居于两者中间位置的产品,是市场上绝大多数中高端芯片的主要制程,也属于市场芯片技术的中坚力量。根据业内信息统计显示,采用7nm制程工艺的芯片约占整个半导体销售市场规模的10%左右,采用10nm和12nm制程工艺的占25%左右,其他65%的电子业芯片需求都可以通过14nm制程工艺的芯片满足。

因此,14nm是当下应用最广泛、最具市场价值的制程工艺,掌握14nm制程芯片的技术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应用级市场空间。

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达标的积极意义

首先,中芯国际的良品率提升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大量接单后能不仅可以提升营业收入,也可以创造出更宽的利润空间,进而后续能够保证未来有充足的资本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让企业不断成长。

其次,技术达标后意味着中芯国际本身可以取得一定的定价权,通过降低相关产品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从三星、台积电等竞争对手手中争取到更多的订单。

最后,在当前的大国际形势下,芯片产业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建设纯中国技术的生产线已经迫在眉睫,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的达标是一个好消息,能够更好地促进国产化进程,降低中国芯片技术的成本,提高利润,形成良好的互反馈,加速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发展速度。

国产芯片技术依然面对的挑战

在为中芯国际良品率达标这一信息高兴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正视目前我国芯片技术面临的挑战。首先,大规模量产才是工艺纯熟的标志,虽然目前中芯国际的良品率已达标,但这只是给了企业入场竞争的敲门砖,后续能够大规模量产才代表技艺成熟度高,在产能和订单充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利。

其次,中芯国际的设备和原料目前仍然极度依赖进口,美国如果提出制裁方案和政策,对中芯国际的影响非常大,极有可能面临上下游产业链断裂的情况。因此,推动我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自主替代,也是我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难题。

半导体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战略意义非常大,国产化半导体产业链是中国的必经之路,无论路多难走,在供应链的每个节点上实现国产化替代都必须完成,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达标是第一步,相信未来的发展会一步一个脚印,越来越好。

这是因为中芯国际在制程工艺的设备跟材料上面,根本离不开美国企业的供应。都知道国际上面最顶级的光刻机是荷兰asml公司出品的,但是asml的光刻机在零部件上面,绝大多数都是需要美国的企业进行供应,而且有着极强的不可替代性,所以这才需要美国的授权。

在当时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全面制裁中芯。所以中芯国际可以用美国不超过5%的技术,进行生产制造。也正是因为梁孟松加入之后开始进行去美化发展,所以中芯国际才可以在短时间内,用占比不到5%的美国技术,给华为生产出中低端的手机芯片。

2020年年底,中芯国际被美国正式列入实体清单。从此刻开始,中芯国际在生产制造芯片的时候,不可以用任何的美国技术。哪怕是制造设备和材料,只要涉及到美国供应,中芯国际不可以进行采购,除非可以获得美国商务部的进出口许可,否则一切免谈。

这一下子可以说是直接堵死了中芯国际的发展路线,本来中芯国际是很有可能在近几年测试7nm工艺的,但是美国的商务部条令,直接把中芯国际先进制程工艺的设备材料在进出口上面完全封锁,国内产业链这边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相应的替代品,所以在芯片制造上面,中芯国际已经无法给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了。这也造成了华为的低端麒麟芯片也无法实现量产,导致华为有优秀的芯片设计能力,却被美国卡脖子。

不过现在美国正在用先进技术对其他国家进行打压,这种霸权主义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一旦我们突破了芯片制造的难关,那么我们的芯片将会惊艳全球,拭目以待。

提起芯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那是因为芯片是电子设备的核心,芯片负责了最主要的信息传输和存储等功能。如果电子设备一旦没有了芯片,那电子设备会无法运行,形同虚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芯片,智能手机,办公电脑,这些可能是你熟知的,那你知道你所驾驶的汽车,还有洗衣服的洗衣机,电冰箱,电空调都有芯片吗?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其实有一系列的因素,就比如在去年的新冠疫情隔离期间,因为大家都居家隔离,学生也不能上学学习,只能在家上网课,很多人也只能居家远程办公,因此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电脑也有了幅度不小的上涨。现在芯片在全球各地的电子企业都面临着短缺,汽车因为没有芯片从而导致延迟交付,家电因为没有芯片导致供应短缺,智能手机的价格因为没有芯片价格不断攀升。

自2020年下半年以后,8英寸的晶圆厂产能持续变得紧张,从而引发了电源管理,IC功率半导体供不应求,随后便开启了涨价潮。其实新片缺货涨价的原因是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了,产能变得紧张,供需发生了矛盾。

自今日芯片股大涨的行情以来,有很多记者采访了半导体上市公司的高管。芯片的涨价其实是在行业的预期之内,这一次“芯片荒”是一个“照妖镜”也是“试金石”芯片的涨价其实是有利于芯片制造企业本身的,但是对芯片企业产业链下游的终端企业,这不是很好,比如去年汽车行业率先曝出,因为芯片紧缺,导致车厂停产。因为希望疫情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影响,影响到了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

在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景气度非常高,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涨价。是疫情以来各类电子终端需求都在大幅量提升汽车芯片需求,强势反d。加上因为疫情导致的,全球物流不是很通畅,产品的交期一再延长。其实芯片在上游的半导体材料公司本身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紧缺,芯片设计公司还要到晶圆厂和封测厂去抢货,就这样芯片从上游到下游不断被加价。

近日台积电英特尔中心国际等大型芯片制造商都在表示会投入重金扩大了生产芯片,预计下半年一些晶圆厂的产能将会释放会缓解当前芯片的产能的紧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547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