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刀:30年前的日本芯片已经挨过,萧条至今

美国的刀:30年前的日本芯片已经挨过,萧条至今,第1张

9月15号华为麒麟系列高端芯片,包括全新的麒麟9000,在售的麒麟990或都将迎来断供。这意味着接下来即将发布的全新旗舰,Mate40系列手机不仅产能有限,而且将会是麒麟系列芯片的绝版手机。华为手机或将退回联发科时代。

而这样的结果,原因已经人尽皆知,美国的疯狂制裁,遏制华为这类中国半导体企业。就是为了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天花板高度,你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但是你不能超过我,归根到底就是钱。

目前中国每年的半导体产品进口额,已超过三千亿美元。贸易逆差超两千亿美元。这样的逆差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要给半导体全球产业链上的国家,贡献两千多亿美元,两千亿美元的外汇又是什么概念,我们每年的原油进口额不到两千亿美元。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全面扩大,半导体产品进口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进口商品第一大项目。如果我们在半导体上取得突破,某些人不仅会失去全球最大的客户,还会被自己的客户抢去饭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逆差,我们更要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目前旧版的EDA软件还能用,各种公版芯片架构也还没被限制授权。华为芯片设计水平依然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麒麟9000芯片制程已经缩小到5纳米级别。能够媲美苹果旗舰芯片。其实,看美国人有多紧张,就能知道今天的华为有多出色。目前被抓住咽喉的是如何把设计变成产品,至于为什么说是目前,不言而喻,EDA设计软件停更 架构限制授权,都会成为美国接下来的限制工具。目前美国砍向华为的大刀是让华为喘不过气来的荷兰阿斯麦尔EUV光刻机。我们不生产芯片,我们只是光刻机制造商。这是一家一年卖222套机器,净利润就有14.67亿欧元的光刻机垄断企业。

阿斯麦尔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企业,为什么这么牛X的企业不在法国,不在美国。而是在一个以发达农业著称。全球工作时间最短的荷兰。

1984年阿斯麦尔和飞利浦合资成立阿斯麦尔,后来阿斯麦尔买下了飞利浦的股份,成为阿斯麦尔独资公司。成立之初只有31名员工,那时候的光刻机还是日本和美国企业的天下。

一直到2007年,阿斯麦尔都没办法在尼康面前抬起头,直到台积电的工程师林本坚提出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翻身的日子来了。日美没有光刻机公司愿意和台积电联合研发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决定赌一把,和台积电合作,最终成功实现了132纳米的芯片工艺。一把把尼康甩在身后,阿斯麦尔的EUV光刻机迅速走红。台积电、英特尔年年砸钱抢着要,荷兰只是阿斯麦尔的注册地背后是整个欧洲和美国的支持。德国工业的蔡司镜头,Cymer的光源技术,HMI的电子束检测设备等。阿斯麦尔自然也受到美国的监管和扶持,也正是因为荷兰实力较弱,把阿斯麦尔放在荷兰让美国人很放心。

两年前我们好说歹说,为荷兰送去天价的贸易订单,换来阿斯麦尔2019年向中芯国际,交付两台极紫外EUV光刻机,但是这两台光刻机目前来看已经是化为泡影。等到若干年后阿斯麦尔履行合同已经是老旧产品,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一块芯片是目前人类文明最为顶尖的体现,一台顶级光刻机是比航母战斗群还要致命的国之重器。

美国人自然要牢牢抓着光刻机,美国掌握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这点不奇怪。要分析的是美国为什么会掌握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向来在 科技 领域藐视美国的日本,为什么突然显得无声无息。

早在1946年,世界第一块PN结型晶体管在美国人威廉·肖克利的手中诞生。1960世界第一块硅集成电路在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出现。标志着半导体产业进入“硅”时代。彼时的日本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完全看不出是首都被炸得满目疮痍。两个城市挨过原子d的国家,战后的日本人什么都想做 也什么都能做。对于半导体而言,日本人志在必得。

1955年,索尼成立仅十年,开始涉足半导体产业,用来制造收音机。日本企业纷纷加入生产,大量爆款收音机涌入美国。十年后的1959年,一年内日本就制造了8600万个晶体管直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晶体管生产国,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日本又在一个行业超越了老大哥三菱、京都电气等也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 涉足半导体产业,这种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的单一民族国家,不可谓不可怕。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经济衰退,欧美家庭加不起油也买不起电脑,半导体产业衰退。日本人的卡西欧计算器遭遇了滑铁卢。美国人又研发出了更先进的 IC集成电路。日本人就从危机中看到了机会,日本迅速落实DRAM制法革新,日本政府出资320亿日元。民间企业抱团出资400亿日元。差不多有2.36亿美元 这是70年代,日本VLSI 技术研究所由此成立,专攻电子计算机领域。日本最终实现了DRAM的全国产化,DRAM这个东西很常见,也就是现在计算机上的内存条,是一种作为存储功能的半导体元件。而这时候的中国,选择了解决温饱加强国防 科技 为优先的道路。

日本人没炸出核d,却炸出了一个半导体。日本继续投入研发在半导体的道路上迅速超越了美国。SUMCO、京瓷、东京电子等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在当年都是日本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功勋企业,而在最关键的光刻机领域,日本也实现了国产化。尼康光刻机誉满全球。没错,早期的世界光刻机霸主是尼康。

1985年日本半导体市场占有率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拿得出手的公司只有德州仪器、因特尔、摩托罗拉,此时欧共体占12%。主要由飞利浦的阿斯麦尔贡献,当年谁也没想到这家阿斯麦尔才是最后的赢家。说个题外话,这一年的韩国也有1%的市场份额。总之,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由美国转移到日本。而且日本半导体已经强大到难以想象,用形容美国的词来说,就是一超多强。

除了战后美国要扶持日本,更因为日本自己就是一个DRAM大市场。仅 汽车 产业一块 每年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而美国的半导体订单更多的是来自军方,其实看很多产业 美国和日本都是亦敌亦友的存在,不过是兄弟又能怎么样,本来是我吃肉你喝汤,现在把我的肉都吞了。

在PC还没普及的年代,全世界已经知道未来的工业引擎一定会从内燃机转移到半导体芯片上。正好赶上80年代国际局势缓和,日本在远东的政治作用下降,美日之间的贸易问题反而浮出水面。

仅在1985年,日本就给美国送去了49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美国人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已经不想忍了,美日半导体战争爆发,今天在中兴、华为身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的日本已经上演过。

第一波被针对的日本企业是三菱和日立,FBI假扮成IBM的员工,把10卷包含商业机密的文件,主动发给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这位不幸的工程就这么上钩了。

1931年的南满铁路路轨和1937年的卢沟桥。日本人也是同样的手段 现在自己也要挨炮了,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的新闻迅速传开,日本威胁论也在美国大行其道。

1989年美国人最喜欢做的民意调查显示,68%的美国人认为日本是最大的敌人。第一次美日半导体谈判,美国要求没多的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提升到20%~30%。建立价格监督机制。终止第三国倾销。加上一份《广场协定》和房地产增值,日本陷入经济泡沫。没办法,如果不让美国芯片进入日本市场,老大哥的各种的制裁让你不得安生,就不给你国防扶持。

1986年7月31日日本人签下了条约,但是美国半导体企业还是不争气,老爹都这样铺路了 市场份额还是不及日本企业。日本给美国制造的贸易逆差扩大到了586亿美元,美国人软硬兼施,先是在二战后第一次向日本低头,肯定日本半导体行业主动涨价。

1987年东芝事件被曝光,美国趁着东芝私自给苏联出口大型铣床为由,对东芝好一顿胖揍 目的自然是要打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1989年再次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

但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真的是小强完全打不死。美国人准备开始搞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这一回美国人开始玩起了套路,开始扶持韩国来和日本竞争,这时候全球通讯技术刚好进入1G时代。三星和现在的韩国车一样,凭借性价比出击市场,而日本企业还在走品质路线,所以吃了不少亏。美国帮助三星拿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线 从日本企业挖人。美国对日本进口的半导体产品征税100%,对韩国半导体产品只征收象征性的0.74%,做到这一步 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没有签署。因为美国的预期已经达到了。

韩国人也真不是吃素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星迅速崛起,形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以美日韩三国鼎立的局面。

时间到了1995年,死扛了十余年的日本半导体企业终于喘不过气。NEC(第一)、东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电机(第九)这个排名是199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企业排名。日本企业交出的成绩单,也是最后的光辉时刻。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市场不仅被美国超越,还被韩国超越。全球半导体产业从日本转移到韩国,韩国还超越了美国,仅仅靠三星一家公司,而三星为什么能活到现在。

作为韩国最大的财阀,三星的股本有多少是美资,心知肚明,20世纪的最后一年,日本还能喘息的几家半导体企业联合成立Elpida,也就是尔必达。这个尔必达注定是个南明政权。美国人没有手下留情,继续出击,2012年尔必达宣布破产。

日本企业全面退出DRAM的全球竞争,尼康光刻机也在2007年败下阵来,日本半导体行业进入萧条期。回顾日本半导体产业成长的近半个世纪时间,政府牵头避免企业间重复研发,敏锐的嗅觉,超高的良品率,都是日本半导体辉煌的原因。失败的原因也很明显,除了来自老大哥的压力 日本也有自己的内因。

90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公司就没有预期到PC时代的全面普及。在电脑芯片领域完全败下阵来,更别说在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分一杯羹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还能老老实实为全球提供硅片、溅射靶材、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每年依然赚的满满当当,而美国重新回到半导体产业的头把交椅,整个行业一直拿捏得死死的。

日本半导体产业当年挨打的 历史 ,和今天的华为如出一辙,还有中兴的前车之鉴,证明了一只狼,就算是已经吃饱的狼,不可能喂饱。不断割肉只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落后,我们承认,但是我们不认输。由中芯国际已经能生产14纳米级别芯片,理论上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对7纳米芯片的冲刺,而且能自主制造90纳米光刻机,底子还是有的。而摆在华为,中芯国际眼前的掣肘就是这个东西我知道长什么样子,但是我要怎么做出这个样子的东西,一台光刻机难倒了14亿中国人。除了光刻机,还要拿下EDA软件,更高自主性的架构才能设计出更高性能芯片。

这是一条非常长的路,可能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也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摩尔定律的逼近。如果阿斯麦尔这几年不能交付2纳米的EUV光刻机,全球半导体产业即将迎来天花板,不然芯片就要从纳米级跳进原子级别,想用 *** 刀原子来建造一座指甲盖大小的超级城市,这就不是地球上的光刻机能完成的了。

其实硅基半导体并不是信息产业唯一的支柱,如果说半导体技术是打开了20世纪的大门,那么叩响21世纪大门的 则是量子信息技术,在集成电路逐渐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量子通信有望实现降维打击。传统的集成电路只能现实0或者1,需要进行大量运算,需要海量电路,属于二进制信息单元,即经典比特,而量子芯片能通过亚原子粒子编码数据,以量子比特进行运算,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进行叠加态运算。

经典比特需要一次一次运算,需要更密集的集成电路。而量子比特可以用量子状态进行表示能同时进行一百次的运算或者存储,而且量子芯片能摆脱硅基的限制,能改变欧美光刻机垄断的局面。

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都由出自中国科学家之手,芯动不如行动,只要肯做 肯投入、肯合作、沉得住气,距离国产芯片摆脱掣肘的一天 并不会太远。

日本京瓷公司是从事 电子 工业 用陶瓷材料生产的跨国大集团公司。京瓷公司所实行的“变形虫经营方式”的管理哲学,在日本是十分有名的。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京瓷哲学感想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京瓷哲学感想论文篇一

日本京瓷公司是从事 电子 工业 用陶瓷材料生产的跨国大集团公司。正像京瓷公司本身一样,它所实行的“变形虫经营方式”在日本也是十分有名的。所谓“变形虫经营方式”,简言之,是以不固定的 组织单位为作业中心(责任中心),并作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进行业绩考评的 方法 。其实质是作业系统的成本控制,即将作业成本 会计 与责任成本核算体系相结合,建立业绩考评体系,对产品成本形成进行全面控制。我国近年来对成本控制的 研究 十分广泛, 理论 上比较丰富,但在 应用 中的成功实例却介绍不多。本文拟结合日本京瓷公司“变形虫经营方式”的实际,阐述作业成本控制的内涵、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一、作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作业会计(Activity- Based Accounting),最早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30--40年代。最初作业成本会计是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准确 计算 产品成本的方法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是 企业 各种作业消耗企业资源,而企业产品则消耗各种作业。作业成本核算系统(Activity- Based Costing System)简称 ABC系统,是成本 管理会计的热门话题之一,是管理会计针对传统成本核算系统中产品成本被扭曲,以至于导致错误的管理和决策而做出的相应反应。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作业成本计算法在先进制造企业的成功应用,ABC开发的结果逐渐偏离了解决成本扭曲的本意,人们发现ABC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于是,利用ABC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生产管理等的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及实务纷纷涌现。以作业为中心进行核算、控制。 分析 和管理,是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特征。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容 :

(-)建立作业中心

首先,应该认识和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种本来意义上的作业。这些作业的确定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布局和程序、分析企业的有关流程图等。具体作业的划分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条件可粗可细,比如小型企业可将整个购进过程作为一项作业,而大型企业则可进一步将其区分为请购 申请、评估报价、签订 合同等多项作业。作业划分越细,越有利于成本管理,核算结果越准确,但核算过程也越复杂。

在确认了企业的作业后,要进一步分析成本动因,进而组成一系列作业中心。所谓成本动因又称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哪些作业,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作业中心是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它可由一项作业或一组作业所组成。其组成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

在京瓷公司的 实践中,“变形虫”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作业中心,它是工厂、车间中形成的最小基层组织,也就是最小的生产单位,相当于一个生产小组。比如说某个车间的一道工序,至少需要10个人来干,就由这10个人组成1个小组,这就形成了一个变形虫。

变形虫有几个原则,一个是相对于一个 工作量,以最少的必要人数来组成再一个就是单纯化,把一个工程尽量分成一个个最单纯的工序,然后针对于每一个工序,形成一个变形虫。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大小、组合可以随时地变化。比如说一道工序的工作量今天增多了,变形虫的人数就随之而增加,到明天工作量减少了,变形虫也随之缩小。而如果产品的种类、工序发生了变化,变形虫就随之而重新去排列组合。也就是说,随时根据生产的需要,伸缩自在,变化自如。所以这种生产小组,就叫做“变形虫”。

在京瓷,基层单位中没有固定的组织,只有一个个随时变化的变形虫。当然也就没有班长、组长一类的固定职位。每个变形虫的负责人,就由对这个变形虫所承担的工作最为熟练,最有技术的职工来担任。而变形虫的组合变了,负责人也就换了。

京瓷公司“变形虫”组织的建立要点有:第一,作为能够独立核算的单位,该部门应该理清收入和经费第二,作为独立事业应有足够的完整性第三,必须是能够贯彻执行公司目标的最小单位。这样一种变形虫的经营方式,既有效率,又好管理。其大小随着工作量不断变化,就避免了工作量减少时容易发生的“窝工”、人员浪费。而每一个变形虫的规模尽量缩小,又是承担最为单纯化的工作,所以负责人也便于管理,而生产中的各种漏洞、 问题 ,也就可以随时地发现、纠正。

(二)以作业中心作为责任中心,建立责任成本核算体系

规划好作业中心之后,便可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进行各项成本的归集。建立ABC系统的程序一般是先根据成本驱动因素建立作业中心,然后,将成本费用分类汇集于不同的作业中心,在将各作业中心汇集起来的费用分配到成本中心的各种产品上去。

利用上述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成本控制,还必须建立以作业为中心的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汇集各类不同水平作业的作业中心便可作为责任成本中心。这样,就把成本责任与应完成某种作业的作业中心相结合,并与服务、管理等部门紧密结合,有效地根据各部门的责任作业控制成本和进行分析与考核。在实践中,还经常可以设置内部银行制度,各作业中心(责任中心)之间以内部转移价格转移产品,核算各中心“利润”。

变形虫经营方式的最大特色和妙处,就在于将作业系统与责任成本核算体系相结合,以作业中心——变形虫作为责任中心。每一个变形虫,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也就是说,以变形虫为单位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

作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变形虫并不是简单地从上一个工序接手多少半成品,而是按单价(即内部转移价格)来计算作为这个变形虫成本的一部分。然后,再加上这个变形虫在完成本工序的加工任务中所需耗费的材料、能源、人工等费用,就成为这个变形虫的“总成本”。于是,在它把自己所完成的半成品交给下一个工序的时候,也就不是单纯的“转交”,而是“卖”,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计算,形成变形虫的“产品销售额”。而从其产品销售额中减去其总成本,就形成了这个变形虫的“利润”。

(三)建立业绩考评体系

为进行 经济 责任完成情况的考核,应建立业绩考评体系。传统的考核计量指标均以货币形式出现,是很不完善的。在新体系中,考核计量指标要结合 企业管理 需要引入多种非货币形式的考核指标,以便与作业成本控制的推行有机配合。

在京瓷公司的实践中,看一个变形虫成绩的标准,不是看它“完成了多少生产任务”,而是可以直接着它“赚”了多少钱,获取了多少利润。每天只要整个工序在运转,这种变形虫之间的“买”、“卖”在进行,每个变形虫的成本和利润就一目了然。每个变形虫的成绩,最终就落实到每一个人每小时创造的利润,也就是“用每人每小时的附加价值”来加以衡量。这样一来,每一个变形虫,变形虫中的每一个成员,就不是单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就了事,而必须每日每时都得考虑怎样去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怎样提高每人每小时的产值。于是,在变形虫中,为了压低成本,一支铅笔一个螺丝钉都要成为节约的对象。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许多人工作时连厕所都尽量少上,走起路来都是一溜小跑。成本意识、经济利益的意识,就这样渗透到了公司的每一个基层单位,渗透到了每一个职工心中。

也就是说,变形虫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内部各个生产小组之间进行的一种“劳动竞赛”。

这种竞赛带来了一种荣誉。每一个变形虫的“利润额”,也就是每人每小时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的多少,都要换算成一定的点数,每个月在公司内公布出来,看看谁的点数高,谁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大。

二、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京瓷公司通过变形虫经营方式,使每一个职工在其 工作中,都能随时而又的的确确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份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做的贡献,同时也使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可见实施作业成本控制,对于成本 管理和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成本 计算 的精确化和 科学 化

众所周知,作业成本法被提出的初衷是以成本驱动因素 理论 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类汇集于各个作业中心,以计算出更合理的产品成本。这种 方法 从一开始就具有公认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的性质。

(二)有利于分清各作业中心的责任

通过划分作业中心,分类汇集各种成本费用,各作业中心的成绩可以一目了然。 企业 内部可以通过计算各作业中心的利润或建立预算 计划体系,来对各作业中心的成绩进行考评,明确分清各作业中心的责任。

(三)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

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记录、计算、积累有关责任成本的核算,充分体现了成本控制的要求。同时也将成本意识贯彻于每一个职员的工作中,使节约成本、杜绝浪费化为每一个职员自觉的行动。

(四)有利于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作业管理是 企业战略 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责任成本制度与作业管理的结合,形成了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成分,在企业管理中,它是最全面、最系统而且综合性最完善的管理手段。在这种制度下,各个责任(作业)层次的经营目标是整个企业经营目标的体现。因此,在各个基层 组织不断取得最佳经营成果的同时,推进了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五)有利于把企业全面 经济 核算引向深入

在各个责任中心(作业中心)之间发生的产品或劳务的转移时,要依据企业内部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它不仅可以衡量各部门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而且,像市场上的物价直接 影响 人们的消费行为一样,内部转移价格的高低,会对各部门的工作态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价格杠杆,来调节企业的生产活动,提高劳动效率。经济核算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各级负责人的责任心,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济效益。

(六)有利于打破集权型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作业成本控制,建立各基层作业中心的目的之一是下放管理权限,使企业各层机构能有权处理自己的事务,并在企业总目标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完成各自的目标。这种分权管理、民主管理是 历史 的必然趋势,也可以培养更多能为企业经营者分忧的管理人员。

京瓷哲学感想论文篇二

京瓷的人才哲学

人才策略一直是我及公司非常重视的,作为全球化的大公司,我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培养。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培养是任何一个企业走向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首先,必须界定人才的标准。

中国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把领导人的资质划分为三种: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我十分赞同这个划分。对于居于人上的领导者而言,比才能更重要的是人格和勇气。

在京瓷成立后不久,我就构建了京瓷企业哲学,核心就是将“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句话作为一切经营判断的基准。作为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们心知肚明。这个世界上一切坏事之所以发生,无非因为作为人,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就这么简单。这是经营企业最朴素也最重要的哲学。

选拔人才,特别是选拔企业或部门的领导人,接受、理解并愿意实践这种哲学是前提条件。

其次,在人才培养上,我一贯强调实力主义。

也就是说,一个组织要有效运营,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的各部门的“长”必须由真正有实力的人来担任。

所谓真正有实力的人,就是不仅具备胜任职务的能力,同时人格高尚,值得信赖和尊敬,愿意为了众人的利益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企业要形成一种环境,一种风气,给这种有实力的人提供出任组织负责人的机会,并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能。如果贯彻实力主义,组织就会得到强化,并因此为组织的所有成员带来福音。

在“京瓷”公司,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工龄或者资历,而是看他所拥有的实力。也就是说,即便实行大家族主义,也要让上述德才兼备的人担任组织的领导者。

如果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仅仅凭工龄长、资格老而占据领导岗位,致使经营活动不能顺利开展,那么全体员工都要承担其不幸。这种用人上的温情主义必须坚决摒弃。

第三,在人才培养时,我们运用的哲学必须是超越国界的。

30多年前,京瓷的一家美国工厂聘用了一位美国人当社长,起初两年企业亏损,第三年转为盈利。我准备像日本企业一样,发一个月的奖金,因为美国企业没有这种习惯,于是同这位社长商量。

这位社长听完我说的话,非常惊奇:“这怎么行!一个月的奖金?没有一个员工有这种期待。”

但下面的话就让我更吃惊了:“三年来所以扭亏为盈,是社长我努力的结果,这是我的功劳。你既然愿意给所有的员工发一个月的奖金,其中一大半应该给我,我有这个权利。”

对这位社长,我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我反驳说:“美国或许是这样,但我却不这样想。对你的要求,我不打算满足。我认为,领导人为了团体的利益应该不惜自我牺牲。牺牲团队的利益来满足个人的利益,这样的领导人与我要求的理想的领导人正好相反。”

这位社长最终不能理解京瓷的哲学,几年后还是辞职了。

幸好后来的一位美国社长理解并接受了京瓷哲学。在一次集会上他做了如下发言:

“由于国家和民族的不同, 文化 也不一样。但在企业经营的哲学上,在人生的基本原则上,归根结底都是相同的。例如不管什么文化,不管什么宗教,在工作上都要努力取得成果,要为社会做贡献,要相信宇宙的规律,这些都有普遍性,都是真理。”

这位经营者现已领导着有数千名员工、销售额二三千亿日元的企业,在美国企业界,他的收入不算高,但他却感到很充实,满怀信心带领企业不断发展。

总之,培养全球化的人才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作为领导者首京瓷的人才哲学先应该舍私利、断私欲、行正道,不断磨炼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你价值观一致,有实力的人才。

京瓷哲学感想论文篇三

京瓷?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给我的印象是跟陶瓷有关系的公司。时间总是在你不经意中过得飞快,自2010年入社以来眨眼间就在京瓷工作了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我被分配到LCD部门的偏光板工程从事普通的贴付工作,在别人看来这虽是个普通平凡的工作,但由于我喜欢京瓷会社的 企业文化 管理,她让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念和社会观。以前的我是为生活而工作,现在的我是为生活为社会逐利而工作。还有京瓷的丰富企业文化也深深的吸引着我留在这里,当我在为打发业余时间而烦脑时,会社为我们提供了组织外出旅游、日语学习……等等活动,让我不是在为工作而工作,而是边学习边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596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